1986年上将韩先楚病危,向余秋里说出遗愿:快给我的秘书安排工作

历史学馆 2023-11-27 21:38:14

韩先楚,这位从游击斗争、长征、抗日战争一路走过来的伟大战士,在1946年国民党无视全国人民期盼和平的心愿,挑起内战之际,毫不畏惧地应对人民解放军展现出的气势,令人敬仰。

这一年,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四纵队副司令员。他指挥的新开岭战役,取得了全胜。

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中央军委嘉奖电报,对他在东北的战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当时,国民党在东北地区实行“先南后北,北守南攻”的策略,即先集中兵力对南满发动猛攻,计划将我军围歼于长白山之下。

然而,他们低估了韩先楚和他所率领的队伍。他们自信地认为坚守南满会消耗敌人的力量,并有助于整个东北地区的战局。

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召开了会议,讨论作战策略。参会的有韩先楚、罗舜初、彭嘉庆等干部同志。

会议上,各种作战意见纷纷提出,但大部分人主张主力北撤,以保存实力。然而,韩先楚和彭嘉庆等少数人坚决反对撤退。

他们认为,倘若此时选择北撤,恰好符合敌人“北守南攻”的策略,这无疑会让他们更加得意洋洋。

而且,南满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坚守南满不仅可以消耗敌人的力量,拖住敌人大部分力量,同时也有助于整个东北地区的战局。

陈云,这位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是东北地区解放战争的重要领导者,就如同一位卓越的驯牛大师。

他巧妙地将敌人比作一头狂野的野牛,向众人阐释了如何攻克这头顽强的野牛。

会议的最后,陈云语气加重,向大家宣告:“我是来拍板的,拍板就是要坚持南满,一个纵队也不能走,我们要在长白山上打出一片红旗。

”在陈云、韩先楚等人的坚持下,会议最终确定了战略方针:巩固长白山区,坚持敌后三大块。

面对敌人众多的兵力,我军在南满的主力只有第三、第四两个纵队。然而,陈云却审时度势,决定由第四纵队担任深入敌后作战的任务,将敌人拖在南满。

出发前,陈云、肖劲光找来时任第四纵队副司令员的韩先楚,向他详细交代了此次的军事行动。

陈云询问:“作战中有什么问题,电台要及时联系,还有什么困难?”韩先楚坚定地回答:“请分局和军区领导放心,我们会完成任务。”

对于作战,韩先楚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向陈云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部队的棉衣单薄,亟需解决。

听到这个问题,陈云、肖劲光当即表示承诺,并提出解决棉衣问题的办法。看着远去的韩先楚在寒风瑟瑟中策马奔向战场,陈云对肖劲光感叹道:“咱们现在多么需要这样的干部啊!”

1949年12月,两广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开始逃到海南等地。

蒋介石任命曾经的抗日名将薛岳为“海南防御军总司令”,负责阻止解放军登岛。

然而,此时韩先楚临危受命,担负起了解放海南的重任。他积极练兵,把自己手下的铁军打造成了“海军陆战队”,并采用分批小渡和最后登陆作战相结合的方针,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解放了海南岛。

海南解放后,韩先楚主动请缨,来到了朝鲜战场。在朝鲜战争中,他指挥三个军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直捣汉城,对整个战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战功赫赫的韩先楚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并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独立勋章、解放勋章。

他此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向党中央提出申请,希望可以调换工作岗位,来到前线与敌人作战。

毛主席得知后,钦点韩先楚担任了福州军区司令员。然而,韩先楚对于这个任命有所顾虑。

他认为自己作为四野出身的将领,虽然在解放战争期间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但没有在华东地区工作的经历,担心自己去了福州军区肯定会有人不满意。

毛主席得知后主动召见了他,并向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形势一直不稳定,特别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还在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一直积极备战,严重威胁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福建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水相连,既是解放台湾的前沿基站,也是国防最为要紧的地方。

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一位得力将领前去主政福州军区,既能保护沿海地区居民的安全,甚至还能威慑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

毛主席的话让韩先楚深感振奋。毛主席对他说:“我把解放海南的韩先楚放到福州,就是要让蒋介石好好看一下。”

韩先楚抵达福州后,立刻开始了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听取了各部门领导同志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防御部署。

当国民党的部队再次来骚扰东南沿海的时候,战士们进行了积极的防御,打退了敌人发起的袭击。

在韩先楚的领导下,福州军区的部队一共打退了敌人的袭击九十多余次,歼灭了敌人约1000多人,极大地保障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全。

韩先楚第二次回家是在1975年,乡亲们得知他的归来,纷纷在家里大展身手准备招待他。

热情的乡亲们准备了丰盛的佳肴,但韩先楚却轻轻地安抚他们:“乡亲们,不用这么麻烦,我只是想回来看看大家的生活状况。至于吃饭,就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吃吧,这样也方便。”

韩先楚在亲友的陪伴下,逐家逐户地走访,当来到村民闵永进的家时,他向闵永进一家表达了留下来闵永进一家听闻韩先楚要留下吃饭,心中充满了喜悦。

正准备杀鸡款待他。但韩先楚立刻制止了他们:“莫杀鸡,我不图吃你家个么事的,只是多年没回,想你们哩。”

韩先楚深知闵永进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他满怀愧疚地对闵永进说:

“这些年,你们吃苦受累,我心里就很是过意不去。杀鸡吃的话,我就更愧疚了,咱们平常吃点就好。”

他的这番话让闵永进一家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

在走访过程中,韩先楚还了解到大队和生产队干部配备过多,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负担也很重。

在他离开红安之前,他特意找了一趟县委领导,诚恳地建议:“大队、生产队的干部要精简一下。干部太多了,群众有意见,也负担不起……”

韩先楚离开家乡之后,始终牵挂着家乡人的贫困问题。1978年,他组织召开了一个会议,在会议中他提到有些地方的百姓还很贫困,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次会议之后,党中央针对这一问题也召开了一次会议,深入讨论关于贫苦大众的扶持政策。

在会议上,韩先楚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次年,党中央根据他的建议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1981年,韩先楚将军第三次回到家乡,一方面是他回去看望亲友,另一方面是看党中央出台政策后,家乡有没有变化,实地调查情况。

按照日程安排,韩先楚先是来到了公社,公社的干部们早已站在雪地里等候韩先楚的到来。

韩先楚下车后,快步走到公社干部们面前,对他们表达了感谢:“天还这么冷,又下着雪,你们都站在雪地里等,我本不想打扰你们的,这下可真叫我不好意思了。”

接着他走向公社的屋内,对他们说:“到了镇上,离家只有四五里路程了,雪天车子难得开进去,我这身子骨还行,能走回家。”

公社干部见他坚持要回家,怕雪天路滑,在中间出什么差错,于是提出可以将他想见的乡亲接到公社里来。

在公社干部的极力劝说之下,韩先楚终于同意了。

很快,两人被接到公社。韩先楚看到两人后,关切地问道:“你们两个还好吧?

这两年的日子可比以前过的顺畅些?”吴海洲回答:“好啊,顺畅。”但韩先楚却从他的语气中感觉到了一丝不对。

随后韩先楚转向了坐在火炉旁边一直发抖的闵永进,发现他来的时候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外面的雪下的这样大,怪不得从进屋后他就一直在火炉旁边打转。

于是韩先楚将自己的皮大衣脱下来递给他:“永进,这皮大衣我送给你了,你赶快穿上吧。”

闵永进连忙推辞,拒绝道:“这怎么能行呢?我冻坏了不打紧,可是你冻坏了身体,我们怎么担当得起。”

此时旁边的工作人员也看到了韩先楚的举动,便劝道:“韩司令,你在西北高原上工作,那里可是比咱们这里要冷得多,这大衣还是你留着穿吧。永进没穿的,我们给他发救济款买就好了。”

韩先楚听到后直接命令他穿上:“让他穿上吧。”随后几人又聊了一会。

此时韩先楚看到外面的雪小了一些,便决定回家去看看乡亲们。于是几人立刻出门赶回了家里。一行人刚刚走到村口,吴海洲便高声地喊了起来。

乡亲们听到喊声后很快迎了出来。大家簇拥着韩先楚一起来到了海洲的家里休息。当海洲的家人知道韩先楚要来后忙着收拾起家里。海洲家的氛围也立刻热闹了起来。

当韩先楚看到海洲妻子身上的补丁时,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然而此时的韩先楚却因为心脏病犯了,心绞痛感让他用一只手捂住胸口。

一旁的姚科贵见状立刻提醒他:“首长,首长!您快拿出来含一片!”此时乡亲们也纷纷关心询问。

然而韩先楚在乡亲们面前却因为尴尬而无法从口袋中拿出硝酸甘油……

回到县城后,韩先楚将军向姚科贵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要求他向兰州军区传达一项命令,要求火速向红安县调拨5万件旧的军大衣。

姚科贵听后,他看了一眼韩先楚,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他小心翼翼地问:“首长,这笔钱从哪开支?”

韩先楚将军听后,他大手一挥,豪气地说:“没地方开支,就从我的工资里扣!如果不够,就从我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的工资里扣!”

听到这里,姚科贵明白了韩先楚的决心和愤怒。他明白这是韩先楚对故乡人民的深情厚谊的体现。

在姚科贵完成电话任务后,韩先楚将军对他语重心长地说:

“你知道吗,红安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多少人吗?解放后统计过一次,有14万人在战争中英勇牺牲和遇难。你知道红安的名字由来吗?红安的‘红’字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

韩先楚将军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红安人民的敬仰和感激,他回忆着红安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无私奉献,那最后一碗水、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都奉献给了革命。

他感慨地说:“如今这5万件旧军衣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愧对红安的父老乡亲们啊!”

姚科贵听后沉默了许久,他深感韩先楚对故乡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也理解了韩先楚刚刚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在他的心中,对这位传奇将军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了。

姚科贵在韩先楚身边工作了20年,刚开始时他很年轻,身体素质也十分出色。

但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再加上意外事故,他病过几次。每次姚科贵生病时,韩先楚都十分关心他,除了细心询问病情外,还会强迫他休息,并亲自派车送他去医院检查、治疗。

这不仅表现了韩先楚对部下的关爱,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在这20年的工作中,姚科贵曾有过几次调动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深知韩先楚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也深知自己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因此每当有调动工作的机会时,姚科贵都会拒绝,然后继续留在韩先楚身边工作。

0 阅读:126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