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冬》【风诗雨文】原创

士兵右眼看世界 2024-12-02 19:08:22

--找不到路?问一问长颈鹿。

长颈鹿说:“爬上我的头顶,你就能打开心灵世界之门,在那里看到一片片无际的森林以及一片片翠绿的树叶!”

--《鹿径路标文集》第254期

【编(作)者按】从本期《鹿径路标》起,每期创作一首诗歌及一篇同题散文或者议论文,笔者将这种“一箭双星”式的创作与编辑方式自定义为《风诗雨文》。

本期【风诗雨文】:《女冬》意在弘扬人性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女冬》【风诗雨文】之【风诗】

*苏 联

火烤胸前冷脊言,

雪印身后有盯梢。

牡丹蹑手菊蹑脚,

七星龙渊挎蛮腰。

摧花辣手遇钺斧,

落叶归处斩呼啸。

滴尽白兵血满瓢,

接回天涯流浪涛。

(2024年11月23日苏联作于大连)

《女冬》【风诗雨文】之【雨文】

*苏 联

那是一个年轻的冬季,军列风驰电掣了一天一夜,在丹东的五龙山下驻足喘息。

一大片典型的东北屋脊式瓦房,据说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建筑,斜坡型的灰瓦之上耸立着一个个红砖垒起的烟囱,犹如笔挺威严的哨兵。

烟囱的顶端站立一截小小的水泥管,袅袅炊烟由那里攀亲朵朵白云,飘向天外之天、飘向山外之山、飘向我刚刚告别的故乡。

房子虽然简陋,但似乎屋顶之瓦好过屋顶之草。那时,东北乡村的茅草房居多,一种小鸟在暖融融的茅草里絮窝过冬,这就是“家雀”名称的由来。

新兵冬训的日子可没有雀儿们这般幸福,对严寒感受最深刻的科目是轻武器射击预习。

射击预习场是营房的白菜地,大部分白菜已经入窖,剩余部分码垛在菜地里。

梯形的小土台(射击依托物)一米间隔,一线排开,听到班长“卧倒”的口令后,左脚向正前方迈出一大步,身体顺势卧倒。同时,右手出枪,将一九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下护木放在小土台上。此时,枪口已经自然指向了循环靶。

以上这些动作,就是“一九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射击第一练习”的操作规范,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北风刺骨、冻土砭身、积雪泛光、枪身冰凉,一颗保家卫国的青春之心却热如碳火,烘烤胸膛。

那时,我趴在雪地之上,千百次地不断重复一系列射击动作:据枪、瞄准、屏住呼吸、扣动扳机,耳边只听“啪啪啪”的一声声枪机撞响,想象子弹洞穿十环靶心的欢畅……

那时,我闭上左眼,用右眼看标尺板缺口、看准星、看瞄准点,将三点连成一线;将无悔青春、人生梦想、奋斗目标三点连成一线;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点连成一线;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祖国利益三点连成一线……

而今,我习惯用注视循环靶的右眼看世界,看世界的多姿多彩、看世界的广袤神奇、看世界的乌烟瘴气、看世界的正道沧桑……

而今,我用右眼凝视人的精神世界。在那个时空里,梅莲协同与暴雪白刃格斗,桑槐联手与长飙拼杀鏖战,就连小草也挺直了坚强的脊背让即将到来的决胜之春展望喝彩……

而今,我的右眼渐渐昏花,却依然清晰地发现:苍蝇慢条斯理地爬上人性的层面,大摇大摆地做致力于苏醒的睡眠;牛虻在梦魇里磨刀霍霍,跃跃欲试;蝰蛇霸占鼠洞暗藏祸心,制造死亡假象;所有咬人之口都谙熟伤害技能,掌握一技之长……

而今,每每驰骋鹤大高速,高耸的五龙山总是深情地俯视着这位长于斯战于斯的勇士,士兵也不忘注目巍峨俊峰,回敬庄严的军礼。

沧桑岁月永远无法掩盖那个年轻冬季的豆蔻韶华,因为当年的战士为浴血青春披身了一件散发橄榄气息的绿军衣。

(2024年11月23日苏联作于大连)

【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编(作)者删除;

2、本文编(作)者苏联,即苏櫶邑、苏镰。

3、《鹿径路标文集》所有作品均为笔者原创,笔耕呕心沥血,君子请勿剽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