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大棚里种草莓,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那些连栋温室里,立体栽培的草莓总是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可这草莓啊,不是那么好种的,尤其是在花果期,昼夜温差的管理,基质 EC 值的调控,稍有不慎,那畸形果就“噌噌”地冒出来,产量和品质都受影响。
咱先说说这草莓的品种哈。像红颜这个品种啊,长得那是相当漂亮,果型也大,口感还甜。可它对种植条件要求就比较高,在长三角地区连栋温室立体栽培的时候,要是夜间温度控制不好,昼夜温差达不到合适的度数,畸形果就容易出来。再看看章姬,这品种也挺受欢迎的,果实柔软多汁,可就是不耐储存和运输。还有佐贺清香,这个品种呢,在某些方面就比较均衡,耐寒性还不错,产量的稳定性也挺好。另外还有甜查理,这个品种相对比较抗病,不过果实的大小就没有红颜那么均匀。还有冷门的品种比如白雪公主,白色的果实看着就特别新奇,可在长三角连栋温室立体栽培的时候,管理难度不算小。还有红实美,果实比较坚硬,但是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也很敏感。还有一种叫铁蛋的草莓品种,这个不太常见,在长三角地区种植,对土壤和肥料的要求比较高。
在华北地区的居家阳台种草莓也有一些讲究。我听说有个北京的大哥,他特别喜欢在自家阳台种草莓。刚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热情满满,又是施肥又是浇水的。可结果呢,草莓长得不咋样,还老是长畸形果。他就特别苦恼,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后来啊,他找了个农业专家给看了看,专家说他施肥的比例不对,基质 EC 值没调控好。这 EC 值啊,就是基质中可溶性盐分的浓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行。这肥料施多了,EC 值就容易高,根可能就被“烧”坏了;肥料施少了,EC 值低了,草莓又缺乏养分,长得也不好。
再说说这花果期的昼夜温差管理。这就像咱们人穿衣服一样,温度合适才舒服,草莓也一样。在长三角地区的连栋温室里,昼夜温差一般得控制在 10 到 15 度左右比较合适。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光合作用好,草莓能多积累养分。晚上温度低了,呼吸作用就弱了,消耗的养分就少,这样果实就能长得更好。有个网友分享过,他在浙江有一个小型的草莓种植园。刚开始的时候,他没太注意昼夜温差,结果那一年畸形果特别多,产量也不高。后来他就开始注意调节昼夜温差,每天晚上都会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给温室通风或者盖被子。就这样调整了大概半个月,畸形果就明显减少了。
这基质的 EC 值调控也很关键。一般草莓在花果期,基质 EC 值应该控制在 1.0 到 1.5 之间。要是 EC 值太高,土壤就太咸了,草莓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就困难,容易长畸形果。要是 EC 值太低了,土壤里的养分又不够,草莓也长不好。在杭州有个草莓种植户李大姐,她种草莓已经有好几年了。以前她对基质 EC 值也不是很懂,都是凭感觉施肥和浇水。有一年,她发现草莓长得不太好,果实小,还畸形。她就找了农业技术人员来帮忙,技术人员一检测,发现基质 EC 值太高了。原来是她施肥太多了。后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慢慢学会了调控基质 EC 值,那一年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不少。
在长三角地区的连栋温室立体栽培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光照的控制,草莓是喜光植物,每天需要充足的光照时间。如果光照不足,就会影响光合作用,果实也会长不好。所以在冬天,有些种植户会安装补光灯,来补充光照。还有就是水分的管理,不能让基质太干,也不能太湿,太干了草莓根吸收不到水分,太湿了又容易烂根。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有个辽宁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他家草莓种植的经历。他家在辽宁的南部,气候和长三角地区不太一样。冬天比较冷,他在家里阳台种草莓的时候,总觉得温度不够。一开始,他想用电暖气给草莓加温,但是效果不太好。后来,他就用了一个大塑料桶,在里面装了一些温水,然后把装着草莓的花盆放在桶旁边,这样既能让草莓感受到一定的温度,又不会让温度太高。他的草莓在这种环境下养了大概三个月,长出来的草莓虽然没有长三角地区温室里养出来的那么大,但味道也还不错。
咱们再回到长三角地区。在上海的一个农业科技园区里,草莓种植户们在立体栽培的草莓上下了不少功夫。他们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调整,找到了适合当地的一套种植管理模式。每天早上,工作人员都会来测量基质的 EC 值、温度、湿度等等参数。如果发现哪个参数不合适,就会及时进行调整。在施肥方面,他们也很讲究。会根据草莓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种类的肥料,然后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搭配。就这样,他们种植出来的草莓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畸形果率特别低。
在江苏的一些农村地区,也有很多农户在搞草莓种植。不过因为地域差异,和长三角城市地区的种植方法也不太一样。比如在盐城,气候相对湿润一些,农户们会特别注意基质的排水性,防止因为积水导致根部病害。而且,这里的农户还会在草莓地里套种一些其他的蔬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一个农户就和我说,他套种的生菜长得可好了,收获的时候,生菜和草莓都卖了个好价钱。
说到这儿,咱得聊聊畸形果的事儿。畸形果不仅影响美观,口感也可能不太好,最重要的是会影响产量,种植户们的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影响。怎么预防畸形果呢?首先,除了控制好温度和基质 EC 值,还要注意授粉。如果授粉不良,也容易产生畸形果。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利用蜜蜂进行授粉,要是蜜蜂不够,也可以人工授粉。有个河北的网友在家里阳台种草莓的时候,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他每天都会轻轻摇晃一下草莓盆,模拟风的作用来帮助授粉。还有一位山东的草莓种植户,他的温室有大棚,他就买了几个小风扇,在天气好的时候给大棚里通通风,模拟自然风,让草莓受粉更均匀。
另外,草莓品种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的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一样。在南方地区种植和在北方地区种植,同一个品种的表现可能就不一样。所以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来进行挑选。比如说,在广东,气候比较炎热,选择耐热的品种就比较合适。而在东北,气候寒冷,就要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
咱们再来说说施肥的事儿。施肥不当也是导致畸形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施肥量过大,结果导致肥料浓度过高,烧伤了草莓根。还有些农户,看别人施什么肥,自己也跟着施,根本不管自己的土壤和草莓生长情况。其实啊,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草莓的生长阶段来进行。比如在基肥的时候,要多施一些有机肥,像腐熟的牛粪、羊粪等等。在生长期,就要多施一些氮肥,促进草莓的生长。在花果期,就要多施一些磷钾肥,促进果实的发育。
在长三角地区的连栋温室立体栽培中,病虫害防治也是个重要的工作。草莓容易得病,比如白粉病、灰霉病等等。一旦得了病,不但会影响草莓的品质,还可能导致畸形果。所以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可以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如说,在温室里安装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使用黄板诱杀害虫等等。有个安徽的草莓种植户,他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他每天都到温室里去查看,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迹象,就会及时采取措施。所以他的草莓很少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和品质都保持得很好。
咱们回过头来看,草莓种植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大学问。从小小的基质 EC 值调控,到复杂的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对待。长三角地区的草莓种植户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的方法。可其他地方的情况又不一样,就像我们说到的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或者是南方的一些省份,地域差异、地形地貌、时间季节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草莓的种植。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地域和环境条件下,草莓种植还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和技巧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种植经历和心得,咱们一起交流交流。说不定你的某个小窍门,就能解决别人一个大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