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中期一式兴钟 藏于周原博物院)
铜钟,是两周时期常见的乐器,主体像两瓦扣合。上有管状长甬的,为甬钟;上无长甬,只有立钮的,为钮钟。钮钟的出现晚于甬钟,且形体较小。
这件一式兴钟显然是一件甬钟,通高46.1厘米、重16.4公斤,看起来简洁干练。
甬钟可分为三部分:甬部(甬钟上端平面以上部位)、钲部(甬钟立面中部区域)、鼓部(钲部下方)。

钟甬长13.8厘米,下部有一圈圆圆的凸起(旋),凸起一侧有绳状环纽(干),舞部饰卷云纹。

两面钲部左右各有3排长枚,每排3个,共36个。3排长枚之间有卷云纹饰(篆)。细看每一个长枚有上下两层,底层为矮圆柱体,之上伸出子弹头模样的略微细长的凸起。
鼓部亦有卷云纹饰,但不太清楚。顺便插一句,敲钟敲的地方就是这下方的鼓部。

图片来自网络
钲中部和钟体两侧共铸有铭文8列103字,大致意思是:兴我昼夜追思我的高祖辛公、文祖乙公、父亲丁公,所以作钟来取悦先人,祈祝长寿福禄。伟大的祖先威严在上,将福泽加于我身。我将承继天命,永宝此器。
作器人是兴,正确写法应该是“病字头”里一个“兴”。这位兴,就是有名的商周微氏家族的第七代族长。

(发掘现场 图片来自网络)
1976年冬天,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的村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个西周地窖。103件保存完整、纹饰精美的西周青铜器现世。这就是文物界非常有名的“庄白一号窖藏”。
通过铭文,人们了解到这批青铜器属于微氏家族。微氏本是殷商贵族,商亡后臣服于周,做了周的史官。铭文涉及微氏家族七代,对应三百多年的历史。
有铭青铜器74件,包括折、丰、墙、兴四代的器物,另有一些器主不明。

(微氏家族七代)
兴的青铜器是最多的,有43件,包括14件铜钟。14件兴钟,分为四组,命名上用“*式”表示。“一式兴钟”也就是第一组兴钟。
说是“第一组”,其实一式兴钟只有1件。有研究者认为它是特钟,也就是整个乐队发号施令的首钟,后来发展为了镈。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周中期,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一号窖藏,藏于宝鸡周原博物院,摄于四川博物院临展 “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