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娃弟弟给600,弟弟生娃让我给1万,不想给有错吗?”

青柠的异想记 2025-04-11 22:52:12

看到一个帖子,博主去年2月份生孩子,当时弟弟给了600块钱。今年弟媳也快生了,母亲让她在弟弟孩子出生后给一万块。

她不太想给,自己生娃弟弟给600,弟弟生娃自己却要给1万,相差十几倍!

当然,她的不满并不是这一件事情引起的,她还说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彩礼的。当初订婚时,婆家给了12.8万的彩礼,娘家妈收到之后给了她5万,说其他的帮她存着。

之后她怀孕没工作经济紧张,跟娘家妈要,娘家妈说没钱,后来才得知给弟弟买车了。

第二件事是关于结婚给红包的,她弟弟结婚时,她作为姐姐要随份子,这没什么问题。

但等她结婚时,还要给弟弟红包,这让她非常无语,但还是给了。

第三件事是关于习俗的,自从结婚后,每年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有女儿要给父母买多少斤肉的,有给弟弟买鞋子的,买这买那的。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慢慢累积,让她心里越来越憋屈。所以这次,她不想听父母的,给弟弟家一万块钱。

博主发过帖子后,评论区引起了剧烈的争议。

一部分网友觉得应该给,理由是女儿回娘家本来就是要吃亏的,而且确实有这样的习俗,给就给了。

以后婚姻不顺利还要仰仗娘家,吃点亏就吃点亏,家和万事兴。

一部分网友觉得不应该给,凭什么女儿就要被剥削?凭什么女儿就要被吸血?都是子女,将来还要承担一样的赡养义务,为什么要区别对待?

要不要1万呢,接着往下看就明白了。

先看清对方的真实动机,礼尚往来,讲究的是心意对等,而不是单方面加价。

如果弟弟经济条件一般,600是他的心意,那1万对你来说是否也是合理范围?

如果弟弟现在收入很高,却依然按"低给高要"的标准,那就值得警惕了。

其实,很多人也不是想给,而是怕拒绝后被扣上"自私""计较"的帽子。尤其在中国家庭里,常有这样的观念:

"一家人别算那么清"

"你是大的,让着点弟弟"

"你现在条件好,多帮衬怎么了?"

但是,请大家记住,健康的亲情,不是单方面牺牲。

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可以按照以下方法:

①按"市场价"走,而不是"亲情价"

如果当地朋友间生孩子普遍包1000,那就按这个标准给。

亲情可以额外表达(比如多买礼物、多帮忙),但不该在红包上翻倍。

②设立"亲情账户",避免未来纠纷

这次给1万,下次他孩子满月、上学是不是还要翻倍?

所以,你可以选择模糊回应:"我最近手头紧,先给2000,等宽裕了再补。"(既给了台阶,又没被绑架)

也可以选择提前说清:"这次我给1万,但以后红包都按统一标准,免得大家压力大。"

③转移焦点,平衡关系

不给红包,直接用实物代替红包,就说给孩子买了金锁/婴儿车,更实用。

家人之间,不是谁给的钱多,谁就更爱对方。如果弟弟因为没给1万就翻脸,那问题本就不在钱。

如果他理解选择,这份亲情才值得珍惜。

在亲情和金钱的关系上,早点设立边界,比日后撕破脸强。

你的钱,是你辛苦赚的,你有权决定怎么花。真正的亲人,不会因为红包变小,而把爱打折。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你觉得应不应该给1万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0 阅读:2
青柠的异想记

青柠的异想记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性解决亲密关系、家庭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