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博士到文保科技工作者,她以守护文物为己任,潜心科研14年;为了支持新馆建设,她毅然改变工作内容从零开始学习,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她选择迎难而上、永不退缩,她是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武望婷。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本周四(9月30日)21:50,将走近以科技助力文保,以赤诚迎接挑战的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武望婷。
勇于挑战,用科技为文保工作保驾护航
每个人都会遇到命运的挑战,面对困境,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挑战,迎难而上。2021年年初,被命名为大运河博物馆的首博东馆,完成整体封顶。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对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有极高的要求,因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了能使新馆的文保区在后期使用时紧密贴合文保工作的要求,首都博物馆特选派具有14年文保工作经验的武望婷,加入首都博物馆东馆建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新馆文保区的建设工作。
在42岁的年龄面对工作内容的变更,其中的艰辛与挑战可想而知。为及时跟进工程进度并提出建议,武望婷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要巡视,爬坡、涉水、上楼梯,超10公里的步行行程每次都要花掉他们近一天的时间。如果说,身体上的疲惫武望婷尚能咬牙坚持,那么建筑行业陌生的未知领域则让她倍感焦虑,精神压力陡增。因为每次提出的修改意见会涉及各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与武望婷之前相对独立的科研工作大相径庭。
这种挑战武望婷并不是第一次经历,早在14年前她就深有体会。那是2007年,武望婷博士毕业后进入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处工作,入职两个月就被派去了江西靖安的东周考古工地。当时考古工地现场阴雨连绵,到处弥漫的霉味和视觉上巨大的冲击,让原本一直在干净实验室中工作的武望婷压力巨大。面对自己从没接触过的棺木和尸骸,武望婷感到深深的懊悔。
所幸,武望婷选择了坚持。在这项工作中,她认识到了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考古工作中,武望婷发现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传统的抑菌剂效果不佳。于是,考古工作结束后,她便立刻投入到新型抑菌剂的研究中。“我们的责任就在于,如何让文物在历史长河中更长久地保留下来,让我们的后代能有机会看到,能读懂这个文物所蕴含的历史及文化。”带着这份信念,经过3年时间的奋战,武望婷研发出了新型的抗菌剂,并开始在考古和文保领域大面积应用。
追求细节,为工作挑战画上完美的句号
2021年8月11日,随着三大建筑的逐一封顶,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环、两轴、一心”的格局基本成型,首都博物馆东馆开馆进入倒计时。作为首博东馆办的工作人员,武望婷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两年来,围绕着新馆文保区的建设,武望婷利用自己在文保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建筑和设计方进行了多轮商讨,以解决新文保区在使用功能性方面的各项问题。眼下,内装工作即将开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武望婷还需要跟文保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再次确认需求,并详细记录。
首博文保中心分为科技实验室和传统修复室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两天后,武望婷带领文保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再去现场进行最后的纠偏确认。就在大家充满期待的参观自己即将入住的新办公地点时,武望婷发现了一个问题——修复准备室的小房间没有设计窗户。虽然这个问题不影响整个文保区的使用功能,但是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体验,作为整个文保处的代表,武望婷希望做到完美。
于是,武望婷立刻与设计人员、建筑人员进行沟通。就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产生了:武望婷注重实际需求,施工单位则强调最初的设计、工程进度以及可能带来的经费增加。僵持之下,双方终于在协调会上确定了用玻璃门代替窗户的方案,既能增加透光性,又减少了需要拆改的地方,窗户问题得以完美解决,武望婷和他的同事们也算松了一口气。
人的一生经常会遇到挑战,放弃轻而易举,迎难而上则需要坚持与毅力,然而正是因为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未来才会焕发出更多彩的光芒。本周四(9月30日)21:50,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带您走近以科技助力文保,以赤诚迎接挑战的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武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