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4月25日,南京解放的喜讯已传至大江南北,胜利归来的35军战士们仍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放过每一个可疑人物。
清晨,守在门口的士兵突然发现,一名穿着素色旗袍的女性正准备走进大门。那女性气质很好,即便是低调的服饰也难掩其阔态。
见状,两名士兵拦住了她:“这里是军事重地,请勿随意闯入!”
“我要找你们政委何克希。”她正准备解释,碰巧何克希从大门走出来。
士兵还来不及反应,何克希就和女人跳着拥抱在了一起,嘴里大喊着:“我们又会师了!”
这下把站在一旁的司令和警卫给看傻了:我们首长为什么和一个阔太太抱在一起?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名“阔太太”是他们的地下党同志,陈修良!
而陈修良扮作家庭主妇10余年,即使自曝身份也从未被发现,南京能够顺利解放,她功不可没。
秘密工作
陈修良作为地下党展开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
当年她与同为革命战士的沙文汉结婚,为了逃避国民党的追捕,他们流亡到日本东京学习,并开始从事情报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陈修良学习了丰富的特工专业知识,这也为她后来高超的伪装技巧、获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但已经来到了白热化阶段,国共双方合作顺利,但地下却是暗流涌动,这是党内人的一致认识。
1946年抗战胜利已过一年,国共双方共同的敌人已经消失,而国内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党之间的争斗在所难免。
因此,为了留后手,保全干部的性命,1947年初,组织就下令撤离在上海和南京的办事处。
同年3月份,又暗地里秘密建立了上海分局,陈修良的丈夫作为宣传部长,同时又负责对国民党人士的策反工作。
因此,他的丈夫就成为了直接领导陈修良的情报负责人,夫妻俩合作时得心应手,将特务们耍得团团转。
但很快,两人的工作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1946年4月陈修良被派去南京担任地下市委书记,负责解放南京的情报收集和行动策划等相关事务。
两人都知道,此番行程,必定是凶多吉少。因为在此之前,从组织建立以来,南京的党组织曾遭到过8次破坏,损失惨重。
由于距离国民政府近,获取的情报也十分珍贵,大多数时候,南京地下组织就是在走钢丝。
而蒋介石为人狠毒,8届领导人在雨花台被国民党处置,因此南京在地下党人士口中称为“虎穴”。
当时沙文汉提醒妻子陈修良:“你经常在外活动,不少叛徒见过你,千万小心。”
陈修良坚定道:“放心,我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打算,这个血非流不可!”
临行前,陈修良虽知丈夫绝不会阻拦自己,但终归还是不舍。
春夏之交,夫妻两人站在长江北岸,等待轮渡的到来。
感慨之际,陈修良吟咏了荆轲刺秦中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她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
沙文汉随即作诗应和,勉励她女子亦可做出大事业,搅动革命的巨浪,并在她扁担上写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随后两人依依惜别。
陈修良潜入南京后,陆续成立了各个地下部门组织,一个有条理、组织紧密的情报、策反组织正式成立。
在南京潜伏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当时的工作方针要求干部长期潜伏,等待时机。
与1920年的冒进斗争方式不同,陈修良带领干部们展开了气节教育,倘若被捕,宁死也不能说出一个实情。
另外,地下人员们都紧跟周恩来制定的“三勤”“三化”方针,加强文化学习、积极融入群众、获取群众的信赖,陈修良就是严格执行这一方针的典范。
当时她以富家张太太的身份活动,以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多年塑造的优雅气质,成功打入国民党高级干部的太太圈中——
“张太太”的家住在华德电料公司旁,她的老公很忙,常年不在家,于是她特别喜欢和姐妹们一起打麻将、逛街。
牌桌上转过几轮,这些与她同样“孤独”的富太太,偶尔会嘴漏说出自己丈夫的动向。
而在牌场过后,“张太太”便去悠哉逛街了,没有人知道,她是去给组织传递情报的特工。
她对待邻居也很好,常常会做吃的送给大家,不时唠唠家常。
在那个国民党统治最疯狂的时代,像陈修良这样的特工不计其数,他们深入国民党内部,在敌人的血淋淋的战刀下,完成许多惊险的任务,直到解放,依然屹立不倒。
南京党委书记方休有一位小舅子,原是一位国民党秘密机关职员,从重庆返回南京后,暂时与他同住。
一次因公外出,这个小舅子落下一个袋子,方修和妻子在里面找到了一包军用暗号。
拿给陈修良接过来一瞧,竟然是党急需的一份全军机密文件。
陈修良吩咐卢伯明和他的夫人,以及一名副官王荣元,在当天晚上就把这份密件复印出来。
第二天早上就要寄给方家人,然后马上让卢伯明把这份密件寄往上海。很快组织接受了这个文件。
经过周全的保密工作,已经被刘晓传到上海分局进行表彰。但至于是什么人破解了这些密码,那就不得而知了。
像这样涉险获取秘密电台、密码、文件的任务,陈修良与众多同志执行了无数次。
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南京解放的进程得以加快。但陈修良觉得这样还不够,她决定再给国民党下一剂狠药。
策划起义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拉开序幕,解放战争已达决战前夕,蒋介石仍负隅顽抗。
为了防止解放军渡长江,蒋介石政府在这条被称为“固若金汤”的水陆空中的大堤上驻扎了几十万大军,海陆空立体防御。
一个美国参谋曾说:“国军就算拿着大扫把,中共也休想渡长江。”
然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架B24轰炸机自上空划过,空军第八大队的中尉俞渤带着机组率先起义。
这场空中起义,在京沪一带,拉响了三军起义的第一枪,随后,又有数十个地方的飞机纷纷起义。
而策划起义的总指挥正是陈修良,更大胆的是她还亲自将起义口号送到了上海秘密电台发出。
另外,陈修良还曾策反了蒋介石的爱将97师师长王晏清。
97师是蒋介石麾下的嫡系御林军,说是绝不会背叛的一支死士也不为过。
而王晏清是蒋介石亲自考察后任命的师长,对待他,蒋自然是比较放心的。
但王师长本人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在当时反动派横行的机关内部是一股清流。
他看不惯日益腐败的党国干部,坚决反对内战。
同时他的舅舅邓昊明是友好民主人士,与南京《大刚报》记者李益之交好,李益之也是地下党员。
陈修良调查了王师长的背景后,认为可以做他的思想工作。
王师长早就不堪国民政府的腐败,在克服了愧对蒋的旧观念后,他决定为解放军拦住国民党。
但起义时出了个小差错,王晏清想要询问李益之江北的电台呼号,没想到他用的是军用电话。
很快他们就被揭发告密了,陈修良当机立断,火速转移了王师长的家属,而王师长被扣留只能另想办法。
幸运的是,副司令覃异放过了王晏清,而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江防图和部分骨干部队带过了江。
远在溪口的蒋介石勃然大怒,悬赏5万大洋抓捕王晏清,但这个时候他已经被中共地下党员接走了。
正是有了王晏清带来的江防图,解放军横渡长江时才避免了诸多损失。
当时陈士榘带着头兵部队本想准备炮轰南京城的中华门和大教机场,如果没有这张江防图,恐怕城内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蒙受损失。
除此之外,陈修良还在策反“重庆号”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那时,如果人民军队要强行渡过长江,其最大的阻碍就是其在水中作战的力量太弱。
而重庆号是国民党海军的利器,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策反敌方,是为上上策。
所以,组织和上海局对国民党海军的策反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而陈修良就是这次策反任务中的主要成员,她将敏锐的目光投向了国民党干部江淇。
这个人曾经隶属于国民党军舰,官至少尉,后来他因为犯事被开除了军籍。
陈修良得知他和几个兄弟都厌恶国民党的统治,想要加入共产党,而他的兄弟之中,有一个叫蒋树德的人在重庆号上服役。
于是陈修良约见了王淇、蒋树德等人,对他们做了思想工作,加入共产党是为人民、为祖国做贡献。
随后她便给予了蒋树德等人控制重庆号舰长的任务,1949年2月,重庆号已经被蒋树德等人控制,改变了航道,9天后抵达了葫芦岛。
蒋介石很快就受到了重庆号叛变的消息,他知道这一定又是红色间谍搞的鬼,于是直接下令炸毁重庆号。
他宁愿把船毁了,也不让共产党占到一分便宜,重庆号沉舰后,蒋介石仍心有余悸,痛恨那些赤色地下党。
他决计想不到,这一棋局背后的主手只是一名和阔太们搓麻将、逛街的“张太太”。
在一系列的策反工作后,长江的防御终于土崩瓦解,而水兵与要塞炮的起义,更是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南京解放后,陈修良仍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继续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但就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她遇到了新的问题。
不惧怀疑
1949年4月24日,南京解放的第二天,陈修良一夜未眠,为国民政府插上鲜红旗帜的那一幕感到由衷的欣慰,一大早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她就来到35军军部会见首长何克希。
两人在华中局共事的时候就是老朋友了,老友相见,看见对方都还好好活着,再加上看到了革命的曙光,自然是激动不已。
于是,这才有了开头士兵们撞见何克希抱着阔太欢呼雀跃的奇怪场景。
事后何克希才向大家介绍她,与其他地下党同志一样,都为这次南京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没有他们的策反、情报工作,解放军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度过长江。
大家听后纷纷感叹到,原来统领南京地下党的负责是位这么优雅的女士呀!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在南京城市的接替工作中,陈修良带领诸多同志保护下了城市的财政、基建资料,为后来南京市展开重建计划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但在解放后,陈修良等地下党同志的生活却陷入了困境。
尤其是干部的家属,为了配合工作,有些人放弃了原本的职业,恢复正常身份后却没有了生活来源。
陈修良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向时任南京市委的柯庆施提出了建议。
不料,柯市长却在会议上批评她搞地方主义,而南京地下党动机不一,恐存在党性不纯等问题。
事实上,陈修良一直非常注意党员培养,她所带领的干部从未出现过背叛组织的行为。
尽管如此,陈修良及她的部下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她本人也是非常刚直的女性,从不会因莫须有的罪名低头。
陈修良晚年回忆到,这一点上周恩来和邓颖超看得很远。
解放初期,周邓夫妇就曾邀请她去西花厅小聚。
闲聊时,周恩来就曾嘱托她凡是要谨慎考虑,大方向固然是对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太过固执就容易出现问题。
没想到,果真如周恩来所说的那样,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胡风案她被打成了右派,十几年来蒙受冤屈。
但她仍不折不挠,坚持写下抒情诗,在得到平反后,她用剩下20年的时间,将南京地下党的峥嵘岁月一一写下,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她身后,2009年,她与刘伯承等人一起被评为南京英雄模范人物。
南京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巾帼英雄所做出的的付出,全国人民更不会忘记她,我们应该向她致敬!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