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名法院人员被查,留言区有人提到了对他们的办案印象

烟语法明 2025-02-22 17:14:18

济南市槐荫区纪委监委通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审判员、一级法官牟阳涉嫌严重职务违法,目前正接受济南市槐荫区监委监察调查。

这则通报的留言区,有网名为律师账号的留言是,我在他那儿开了有史以来最快的一个庭,二分钟开完了,出了个半错误的判决。

有网友的评论是,刚看到一个法官进去了,没想到他那么快就进去了,之前代理的案子是他审理,给我气得肝疼,已经不想回忆当时的情形也不想评价他的行为,去南方出差总感觉南方的法官脾气好又耐心细致......

2、2月20日,上海市纪委监委驻市高级法院纪检监察组、上海市虹口区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助理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助理夏雷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驻市高级法院纪检监察组和虹口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有网友的留言是,上海高院受理了我信访(2019)沪信访××××号(本号处理过)并作出“我院正在核查中”至今五年了,会不会就卡在他的手上,为什么五年了不给我核查回复???我会坚持到底!

有网友的评论是,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负责案件再审和监督工作,涉及司法纠错权。长期以来,法院再审和监督工作滞后,申诉难、监督难、改判难。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的岗位上涉案,是不是利用职务便利干预案件审理或申诉流程,为特定当事人谋取利益?

3、2月21日,山东临沂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原二级高级法官助理、技术室主任王宝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临沂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则通报的留言区,有网名为律师网友的留言是:

如今,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开通了留言区功能;每个人的手机,都可以成为独立的账户对外发布信息、评论新闻。于是乎,大多数的新闻,网友们只要看到自己认识的人,或是接触过的事务,都有了进行评论的机会。进而,有人总结出了“高手在评论区”、“真相在评论区”的经验,很多新闻直奔留言区。

身为司法人员,本应身在公门好修行,履职时秉公依法办案,待人接物平和理性“司法为民”,涉及违纪违法被纪检部门留置查办本就不应该了,可在评论区获得如此的评价更是不应该的。虽然说司法办案,难免得不到所有当事人的满意,但总不至于评论区没有一个肯定其为人为事的吧?

此前的文章也曾经写过,司法人员办案,无论是案件审理,还是接待当事人,不要以为案子案件当事人没有信访投诉,没有被二审再审改判,就以为是办案正确,当事人满意了。真正的司法印象,如今都反映到了评论区和小作文上,乃至涉事人员的日常对话中。

例如,有短评之类的律师账号写到,带孩子在游乐场玩时收到朋友微信(金融系统的),说正和本市中级法院几个法官一起吃饭,说以后介绍我认识。我看了微信,没回。原因是自己觉得,在很多法官的认识里,律师见了法官就要低下头,很享受酒桌上被律师恭维尊敬的态势,其实律师的上帝是客户,跟法官打交道的,只是很少的工作内容。

烟语君经常跟自己的法院网友说,不要觉得自己跟某些人熟悉了、没有什么案件利益就出去跟人应酬吃饭。要知道,你可能觉得不过是一顿饭而已,可到了别人的嘴里,就是自己可以攀附法官的资本,甚至是打着法官的旗号招揽业务、干扰办案。

还有一个例子,在之前的公开播放的“山东问政”节目中,记者暗访了某个开在法院门口附近的法律服务公司,询问能不能代为立案,“要是起诉的话时间得多长?”。对方的回答是,“你要快点的话就送(钱),1000块钱的卡就能快”。

如今法院的立案有多难,烟语君是有亲身体会的,动辄就是需要等待几个月乃至上年时间。由于等待立案的顺序根本不公开,需要等待的时间也不确定,也就给了某些人趁机司法勾兑、插队立案趁机牟利的机会。

虽然以上电视节目中的截图只是一人之言,你也可以说他在吹牛在骗钱,但可以证实的事实是,有人确实是在利用法院立案等待时间趁机牟利,而且公开的向社会人士推荐此项业务。如此的“推荐”,社会对司法做如何的评价?

法官都是本地的,都有自己的三亲六戚亲朋好友,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有自己亲近的人因为案件有求于自己。但一定要明白,法官如果在案件中经常性的照顾某些人,特别是一些熟悉的法律业者,到了他们的口中,就会成了自己具有特殊司法资源的资本,进而利用这种资本对外承揽或提升自己的业务来源。得知这些情况的相关人员,能管得住自己的手、自己的嘴,不对外传播,不对外评价?

网络时代,是一个没有秘密的时代,于是也便有了“真相在评论区”,也就对司法人员的一言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交往中自认为是天知地知,可架不住知情者会在评论区、短评时评中透露出曾经的交往过程。

连日来三名法院人员的被查通报可见,不要以为只有具有办案权的法官、法院领导才是监察重点,法官助理也会成为涉案对象。官方三令五申强调的“三个干预”,是具有防微杜渐现实意义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私德不修、积小成大,等被公开通报受到“监察调查”查处时,就来不及后悔了。

0 阅读:0
烟语法明

烟语法明

法治情怀,心怀大众,一个职业法律人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