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的2个师,打败桂军9个师,陈赓却急电:快撤,不留一兵一卒

嘉志阅览过去 2025-01-16 16:53:08

1949年的中国,解放战争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湘赣地区,桂军精锐在白崇禧的指挥下布下天罗地网,却被陈赓手下的13军和14军狠狠打击。

尤其是周希汉的2个师,以少胜多击溃桂军9个师的传奇战斗,更是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

可这一胜利的背后,陈赓却做出了一个看似匪夷所思的决定:急电全军撤退!

为什么陈赓在胜利面前如此谨慎?这场战斗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玄机?

狡诈的白崇禧

湘南的山地复杂多变,道路狭窄而蜿蜒,丛林茂密到几乎遮蔽了天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初夏,白崇禧带领的桂系军队凭借对地形的熟稔,在这里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他部署的9个师犹如九条毒蛇,静静潜伏在山谷和丛林之间,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以善于用兵和机变著称,他一生经历过无数场战斗,尤其擅长运动战和山地战术。

在抗战期间,他指挥的桂军曾多次阻击日军,令日方将领都忌惮三分。

这一次,他把目标对准了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的13军和14军,企图一战扭转南方战局。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成功围歼解放军这两个王牌师,便可以让桂系军队重新掌握主动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崇禧的这场伏击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精心设计,他深知,解放军的战术灵活多变,不可能被轻易围困,因此,他采用了更隐秘的手法。

桂军主力表面上表现出无序的退却,实则暗中潜伏于赣江以西的山岭之间,伺机完成一次全面合围。

他命令各师分散开来,依靠小股部队的骚扰不断牵制解放军的推进节奏,同时在后方布置重兵伺机收网,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解放军一网打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这场精心布局并不是没有隐患,桂军虽然熟悉地形,但其指挥系统过于集中在白崇禧一人手中,行动需要层层传达。

这种指挥方式注定了桂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反应迟缓,同时,解放军并不是第一次与白崇禧交手。

早在此前的宛东战役,陈赓就与白崇禧有过交锋。

当时,白崇禧曾用过调虎离山之计,让陈赓的部队一度陷入被动,但也因此暴露了他的惯用伎俩——以假象诱敌深入,再伺机围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这一次,陈赓更加谨慎。

战场上,风云变幻,白崇禧的布局像极了一场赌局,他把赌注压在了解放军会急于追击的心态上。

而这场赌局的对手,正是以冷静和机智著称的陈赓。

双方都在试探,都在等待一个关键的时机。

以少胜多的奇袭战术

五月的赣江,山水清澈却暗流涌动,解放军13军的士兵埋伏在密林深处,周希汉的目光扫过地图,手指点向前方几处关键地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低声命令:“敌人太多,我们就利用这地形,把他们逐一击破。”

周希汉,13军的军长,有着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直觉,他带领的13军是解放军中的王牌部队,经历过无数战斗的磨练。

但此时此刻,他们即将面临的却是一场以少战多的恶战,他决定采取奇袭战术。

周希汉深知,桂军善于运动战,正面交锋很可能会陷入持久战。

因此,他的奇袭只是为了打乱敌军的阵型,主攻部队早已埋伏在敌人侧翼的高地上,静候时机。

待敌军阵脚大乱之际,解放军从两翼发起了迅猛的包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然面对如此激烈的攻势,桂军士气受挫,有些部队甚至开始自行后撤。

但解放军并未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周希汉果断下令:追击!

士兵们一鼓作气,将敌军追赶至山脚,将零散的桂军彻底击溃。

此时的桂军士兵已经完全丧失斗志,部分人员选择投降,部分则仓皇逃窜。

这一仗,周希汉的两万余人面对九个师的精锐,硬是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就在胜利的消息传回指挥部时,周希汉接到了陈赓发来的紧急命令——立刻撤退。

这条命令让周希汉和前线将士都感到错愕,此时,战场局势对解放军非常有利,为什么要放弃追击?

周希汉虽然心存疑虑,却依然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

他一边指挥部队有序撤回,一边叮嘱士兵们必须保持队形,绝不能因敌人的溃退而掉以轻心。

事实证明,陈赓的判断再一次印证了他的卓越洞察力,这场“胜利”,只是白崇禧布下的一颗诱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希汉的谨慎撤退,不仅避免了可能的覆灭,还为解放军下一步的战略布局保留了充足的力量。

而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也成为解放战争中战术灵活性的经典范例。

陈赓的深谋远虑

陈赓身旁的几位将领,因刚刚收到周希汉捷报而兴奋不已,正计划着如何趁胜追击,而陈赓却突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深知白崇禧狡诈的陈赓冷静地分析着:“敌人表面溃退,实则可能是诱饵。他们想引诱13军追击,然后趁机切断赣江渡口,彻底将我们困死在西岸。如果我们贸然追击,就会陷入他们的陷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错愕的周希汉最初虽然不解,但还是执行了陈赓的指令。

与此同时,桂军的确如陈赓所料,迅速调集兵力向赣江渡口集结,试图切断解放军的退路。

但当他们抵达时,却发现解放军早已转移,只剩下炮火的硝烟和被摧毁的渡口防线。

白崇禧得知这一消息时,脸色骤变,他原本精心策划的“口袋战术”竟被陈赓轻松识破。

这一次,他不仅没能围歼13军,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彻底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陈赓的冷静和果断,不仅挽救了13军,更让整个战局出现了转机。

他的深谋远虑在于,从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始终保持着对全局的清醒判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清楚地认识到,与白崇禧这样狡诈的对手交锋,任何轻敌或冒进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战斗胜利固然重要,但保存实力、保持战局平衡才是最终取胜的关键。

撤退完成后,陈赓的分析得到了完全验证,这一战,不仅让解放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惨败,还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权。

陈毛二人的战略默契

清晨,赣江的雾气渐渐散去,陈赓站在指挥部前的地图前,目光炯炯有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手中的笔在地图上划出两道线条,将湘南到两广的区域一分为二。

这是他夜间思索后的决策,而这一规划也与远在北京的毛主席遥相呼应。

此时的战场,已不再是简单的正面交锋,而是一场以智慧与战略为核心的全面较量。

白崇禧素来以“灵活善变”闻名,这位狡诈的军事家不会轻易将部队暴露在危险中。

正如陈赓预料的那样,在他撤回13军后,白崇禧立即调动桂军试图在更远的距离上重新布局,避开与解放军的正面对抗。

但他忽视了一点:陈赓不仅识破了他的战术,还计划了一次彻底切断退路的行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一构想,正与毛主席提出的“超远距离包抄”战略不谋而合。

毛主席在7月中旬给林彪和陈赓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不要理会白匪的临时部署,直接超越他们,先占领后方,让他们被迫迎战。”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法,强调通过大范围的机动,将敌人逼入死角。

陈赓收到电报后深有感触。

按照陈赓的计划,他的第4兵团不再纠缠于赣江以西的短兵相接,而是兵分多路,迅速向南推进,占领桂军的必经之地——广东和广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地图上,陈赓的指挥如同一张天罗地网正缓缓张开。

他命令主力部队日夜兼程,抢占广州和韶关;同时派遣轻装部队,穿越崎岖的山地,占据沿途要道,切断桂军的撤退线路。

这一计划看似冒险,但却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陈赓深知,白崇禧不会轻易迎战,只有通过全面压缩他的活动范围,才能将桂军逼入绝境。

广州,是白崇禧连接南方补给线的重要枢纽,也是他的退路之一。一旦广州失守,桂军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第4兵团抵达广州外围时,白崇禧显然没料到解放军的推进速度如此之快,驻守广州的余汉谋部匆忙应战,却难以抵挡解放军的猛攻。

在陈赓的指挥下,部队分两路夹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敌军防线。

与此同时,林彪的中路部队则在湖南衡阳展开了另一场大战,将白崇禧的主力拖住,令其无法南下支援。

广州城破的消息传回指挥部时,陈赓并未停下脚步。

他明白,夺下广州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目标是彻底摧毁白崇禧的精锐部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前线侦察报告,桂军主力正在向雷州半岛方向撤退,试图通过海路逃往海南。

陈赓果断做出决定:不进入广州城,而是直接命令部队向南追击。

他对手下说道:“胜利不是看我们占领了多少城市,而是要看我们歼灭了多少敌人。”

解放军的追击如影随形,步步紧逼,陈赓采用分兵合围的战术,派遣各部队在敌军逃亡的道路上设置埋伏点。

他命令14军和15军迅速向阳江方向集结,阻断桂军的海上逃生通道。

同时,13军则继续沿着敌人后撤的路线紧追不舍,逼迫敌军不得不选择正面迎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10月的雷州半岛,一场惨烈的围歼战拉开帷幕。

桂军试图凭借海岸线的地形优势进行最后的抵抗,却被解放军一一击溃。

在阳江地区,陈赓的14军率先发起攻击,将敌人压缩在狭窄的区域内。

随后,其他部队迅速合围,将白崇禧的退路彻底封死,在连续数日的战斗中,桂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大批士兵被迫投降。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标志着解放军在南方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优势,也彻底瓦解了桂军多年来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赓的三次机变指挥和对全局的精准把握,展现了他作为军事家的非凡智慧。

而毛主席提出的大包围、大穿插战略,更是在南方战场上取得了完美的实践效果。

战后,白崇禧狼狈逃往台湾,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军事实力。

陈赓则在总结战役时平静地说道:“这不是我的胜利,而是全军将士的胜利,是整个战略部署的胜利。”

他的话语平实,却彰显了一个大将应有的格局与风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的赣江两岸,已是硝烟散尽。

解放军将士们整理着战场上的遗物,满怀胜利的喜悦,这片土地,也即将迎来属于人民的新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0
嘉志阅览过去

嘉志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