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股投资逻辑的探析

白刃行式 2025-03-28 12:59:18

LV包包贵不贵?值不值?500块钱的包卖2万,为什么还有人买?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每一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答案就会不一样。

作为一个奢侈品,价格可以欺骗一时,也可以欺骗一世,但不能一直欺骗下去。奢侈品的高价,自然有其道理。

想清楚这个道理,对我们理解商品需求与交易,很有必要。并不一定非要成为富人,才能理解奢侈品的真实需求。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1,商品的5大属性

✓功能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商品的第一个属性就是功能性。

比如,一瓶水喝下去,能够解渴,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能保暖,这就是商品的基本使用属性。

为了完成这个基本属性,我们需要完成采购、生产与销售一系列活动,达成功能性目标。

不管是喝可乐,还是喝矿泉水,都能补充需要的能量,这就是基本的使用属性。

大多数人经常认为商品的成本,就是构建基本功能所需的成本,其实真实的成本远不止于此。

✓可靠性

我们拥有商品还不够,还需要可靠性。

举例来说,如果一家公司卖矿泉水,但是质量管理不行,水有污染的风险。那么,这样的商品就丧失了可靠性。

又比如说,有的品牌汽车可靠性特别好,十年都不坏,别的汽车5年就得换,可是它能开30年。这个时候,可靠性就能够节约很多钱,折旧下来使用体验也特别好。

股票的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旧,商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商品的可靠性特别好,可折旧年份特别长,那么它的价值就更高,消费者就会愿意支付更高的溢价。

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可靠性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举例子来说,有钱人大多喜欢买很贵的衣服,不全是为了炫耀,反而是为了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直接用价格去筛选品质,是最有效、最省事儿的手段。

✓效能性

有的消费品,并不是单纯的消耗品,而是生产性消费品。比如手机,我们使用手机,很多时候是用来工作的。

又比如汽车,大家购买汽车需要用它来赚钱,或者是为我们节约时间,那么汽车的使用效能就很关键了。

比如,油车跑一公里1块钱,电车一公里1毛钱,差异就出来了。同样是油车,有的汽车很省油,有的很费油。

这个时候,效能越高,越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高的价值,因此,就能享受更高的溢价。

✓社交性

有的商品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比如汽车、服装等等,好的服装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身份,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事。

比如,我们开一辆劳斯莱斯出去办事,效率肯定比大众高,因为劳斯莱斯就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经济实力,增加信任。同时,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其他车也会尽可能避让,减少麻烦事儿。

这种社交属性,最大的作用在于,直接告诉别人——我很有钱!

那么,怎么才能彰显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拥有一些具有稀缺性的商品。粗人喜欢用大金链子,也有人喜欢字画。除了这种稀缺性,还有一些人为创造的稀缺性,也能满足大家的社交需求。

很多时候,这类商品的广告,不是给有钱人看的,而是给穷人看的。穷人看了以后买不起,这个价值就达到了。所以,很多奢侈品的本质在于,有钱人消费,穷人买单。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穷人没买,为什么买单?因为奢侈品所带来的阶层分离,本身就隔离了穷人变富的机会,本质上来说,他们花的钱可能就是从穷人那里获得的,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金融性

按理说,大多数商品都是消耗品,越用越不值钱,价值等于时间的负函数。但有的商品具有金融性,价值是时间的正函数。

比如,茅台酒,年份越久,价值越高。又比如黄金,化学性质稳定,具备稀缺性,就有了金融属性。

以上的每一种属性,构建都需要成本,因而需要支付更高的产品溢价。越难以叠加,就越具有稀缺性,越有可能成为奢侈品。

但是,与功能性支出成本的即时性不同,很多属性的支出是沉没型的,非线性的。可能是很早之前就支出的费用,现在还在起作用。比如,LV包包的品牌价值,历经百年检验,还在持续发挥作用。

2,案例分析:凭什么卖这么贵?

接下来,我会举一些毛利率非常高的产品,来解释上述关系,在消费者成本结构中的作用。

第一个典型的消费品就是化妆品

化妆品的生产成本只占售价的5%到10%,有的甚至更低。就算算上其他费用,毛利率也很高。以珀莱雅为例,产品的毛利率高达70%。高端美妆品牌,比如如毛戈平,其毛利率甚至可以超过80%。

究其原因,化妆品有几个特点,其一产品差异性小,其二产品效果不易衡量,其三安全性要求高。这就导致,化妆品通常需要支付较多的销售成本,以争夺客户。

但,由于安全性要求高,需要支付可靠性溢价,同时,由于化妆品还具有社交属性,因此需要大幅广告支出,以获得产品差异性与品牌定位。

第二个典型的消费品就是茅台

茅台的毛利率高达90%,说白了,不就是粮食换成水,直接成本非常低,就算到最后,净利率依然高达50%以上,连LV的母公司‌LVMH集团2023年的净利率,也只有19%。

可以说,茅台真的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公司。第一,它有生产上的稀缺性,离开那个地方,就制不了那个味儿;第二,它有生理性的壁垒,经过了800多年的筛选,最终成为一种选择,这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生理性壁垒;第三,它还有储存价值,存放时间越长,味道越好,价格越高,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第四,红色白酒,具有政治属性,是中国党内干部消费的标准;第五,酒类消费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昏昏呼呼更容易谈事儿。

基本上,上面几个属性,除了效能性没有之外,基本上全都包含在内。更巧的是,喜欢喝的这群人,正在变得有钱,你说这事儿弄得。

别说中国了,全球的消费品里面,能够在这几个角度同时达标的消费品,基本上凤毛麟角。你可以不买茅台,但你不能否认它的价值。

第三个典型的消费品就是LV

如果说茅台喝起来真的让人舒服,那么,LV在使用价值方面,实在没有太多过于突出的东西。

茅台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还要依赖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口味的唯一性。但LV生产的原材料并没有独特性,不过它在工艺上、设计上,让LV的产品品质,产生了稀缺性。

在LV身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如何利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来管理一个已经成熟的品牌。但,这种品牌的忠诚度,某种程度上,也会取决于消费人群。

就像曾经的红酒,在中国一度非常盛行,结果现在中国的红酒厂,纷纷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同样的道理,欧洲奢侈品的兴起,某种程度上与经济有关,也与传统西方圈的英语文化有关。当世界变了以后,这一切也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

3,消费品:产品+渠道+品牌

对于消费品行业来说,最重要事儿只有三个,一个是产品的品质,一个是品牌的塑造,另一个是渠道的把控。

消费品与普通的工业品不一样,对于工业品来说,功能性是第一需求,其次是成本,至于好不好看,不太重要。而对于消费品来说,一般来说,工艺比较成熟,竞争十分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看到产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消费品这个领域,酒香也怕巷子深。

因为对于一般性的产品来说,产能利用率决定了产品的成本,规模效应下,成本可以大幅压低,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渠道决定规模,规模决定成本,成本决定利润,利润反哺渠道,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特别是对于一些产品差异性比较小的品类,尤其如此,渠道的重要性甚至大于产品、品牌本身。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还好一些,在过去线下模式中,渠道可能就能决定生死。

而品牌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被反复验证的质量承诺】,让消费者可以“不动脑子”,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效率。一旦有了品牌之后,立马就能够进行品类扩张,从而实现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在于身份的区别,【阶级的身份认证】。而这种认证,通常通过极端的质量保障与独特的设计,赋予了产品稀缺性,从而带来高价格,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份象征。

但,不管渠道和品牌多重要,我始终认为,对于消费品来说,最内核的东西,永远是产品。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不认同。他们觉得产品技术本身很难构成企业的壁垒,特别是一些成熟的消费品,尤其如此。

但,我觉得怎么强调品质都不为过,一个好的品牌,通常建立在长期的产品保障中,可是毁灭一个品牌,可能只需要1件残次品。

一个品牌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卓越的品质控制,则是企业越过所有障碍的基石。有好的产品,就有渠道,就有品牌。

4,消费股投资:∞升级

上面这三点是从企业角度来谈的,但对于整个消费行业来说,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消费升级,二是消费周期。

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人的需求被满足了之后,就会有新的需求,而这种新的需求往往才是机会,比如泡泡玛特、宠物经济。

如果说科技股需要洞悉技术的变革,而消费股则需要洞悉人类需求变化的趋势与拐点。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注意,大多数人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实际上不是。比如,农村也成为了网购的重点区域

另外,社会支出分为投资和消费,当投资收益率下滑,或者过度投资的时候,消费占比下降,当投资下降之后,开始收获的时候,消费又开始上升。

消费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比如,可口可乐,几十年了价格还是那么便宜。又比如,沃尔玛、costco。

领先的企业,会利用规模效应,对后来者形成成本碾压,品牌又会降低获客成本。比如,一听到costco要开张,消费者会主动来,因为名声太大了。

另一种是卓越品质,一种商品,其他人很难复制,具有非常独特的品牌魅力。

比如,苹果手机,它的设计美观和系统流畅度,通过专利和生态,已经垄断,其他竞争者想要进来,非常困难。

但这些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需求识别。就拿泡泡玛特来说,多少人能够理解这种新需求呢?

不管哪个行当,投资讲究的都是预期差。没有预期差,就没有收益。而,消费品的预期差,主要来源于市场对需求的预测差异。

0 阅读:4
白刃行式

白刃行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