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三清山神秘老道长抬杠,逼他给我讲解《道德经》的名句

心灯一文 2024-11-21 19:20:39

很多年前我的整个人不像现在这么低调,很喜欢和人家抬杠,有时候特别招人讨厌,我记得有一次我跑到三清山上,遇见一个很神秘的老道长,当时我就和他抬杠。结果被他上了记忆深刻的一课。

那一年我正好去三清山旁边办事。到了道教名山三清山,难道不上去玩玩吗,尤其我对什么道教佛教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就上山青山游玩,到了山顶在道观里面看了半天。

参拜了一下就匆匆忙忙出来了,我就想上来的时候听说后山有一些农家菜还可以。馋嘴的我就想去找找,于是就往后山走。

走啊,走啊,因为是夏天,所以很炎热,没一会就头有点发晕,好像有点中暑的感觉。

我就不敢走了,在林子里想找个很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

我走进这个树林子,忽然间看见林子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竹子搭的房子。就是那种竹排排做的房子。

我说哎,这地方还有这种小房子还挺有意思,于是我走过去看。

只见有两只猴子在那个竹排房子前面玩耍,见我来了也不惊诧,也不理我,根本就不怕人

我正在迟疑想要不要走进去,忽然间,房子里面走出来一个人,我一看那个样子应该是一个道士,因为头上扎着道士发髻。

他年纪已经很大了,留着长胡子,但是背挺得很直,精气神非常足。

他手上拿着一本《道德经》,可能是我走过去惊动了他所以出来看看。

我只好向他行了个礼问道:老道长。请问你这有没有水喝?

老道长就指的指他院子里的小茶桌子。

“你自己过来喝吧。”他说完就在茶桌前坐下,空着一把小竹凳子给我。

我就也不客气过去,拿起茶杯就喝了起来,哎呀,喝一口才发现这茶的味道真是甘甜呢。

好像一下洗净了全身的污垢一般。

这时候那两只猴子走了过来,在我身边不停打量摩挲,我有点局促不安。老道长咳了一声:一斤、二候,你两个不要骚扰客人,咱这个地方几年不来一个人,刚刚来了你们就要吓走人家吗?

这两个猴子一听,果然垂手侍立一旁,不再骚动。

我喝完茶,暑热也退了,老道长正笑眯眯地看着我问:你怎么在后山乱走,走到我这里来了,我这很难找人家特意找都找不到啊。

我说:这可能就是缘分吧。

我又问:道长,你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一个人住着,不寂寞吗?

他说:我也想问你,你在那个人群纷纷的地方住着,不寂寞吗?

我说:我在那住着,有时寂寞有时热闹起来就不寂寞了,我是很怕没有人。

他说:如果你清静守一,有人没人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我说:问题就是守不了一啊。

他说:想太多当然守不了一啊。

我问:道长,我听你说话,应该懂点道行,我今天来了,你必须给我讲讲道。

他说:你来了已经喝了我的茶,还想听我说道,那你也有点贪心啊哈哈哈。

我一听抬杠的瘾来了,就说:你必须慈悲啊,你一个人住在这深山里,也不出去弘化众生,我送上门来了,你还闭口不言,那就太不够意思了。

他看着我笑着说:看来今天来者不善啊。

我说:这样,你把手上的道德经给猴子随手打开,他指着哪一章哪一句,你就说给我听。

老道长听我这么说,有点意思,叫道:一斤,你过来。

那一斤猴乖乖过来,道长递过去道德经书本,一斤用手一翻,指甲随意一指,正好指在《道德经》第二章,指甲正好指着那一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道长一看,哈哈大笑说:今天免了一番唇舌,不用说了。

我问:为何?

他说:你没看嘛,圣人都行不言之教了,我非圣人,更要向他学习啊。不言之教啊。

我说:你不得耍赖,一斤指出来,就是缘分。必须说。说不好我就赖在你这过夜。

他一听吓得摇手:使不得,使不得,不要赖在我这里过夜。我说,我说,怕了你。

他这才说道:

圣人处无为之事,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啊,大智慧的人总是用无为清静心处世,用自然善巧的方式教化众生。

这个圣人的无为清静心呢,即是他回归了无为自然的道心,这份道心啊,是清清朗朗、明明白白、即无需多余的言语来说什么,解释什么,也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造作什么。

他等于活在这个清静无为心里面,所以行住坐卧都是契合于道的。

我问:天下无不是大道衍化,为何非要清静无为心才是契合于道?

他竖起拇指: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说万物皆由道衍化,是对的,但道唯因无为清静方得衍化万有,所以衍化是道的妙用,无为清静是道的体,圣人心归于道体,自然深明道用,知体知用,才算契合了道。

因此说天人合一,合一是啥意思,是没有一样例外,没有漏掉一样,样样都可以圆融进来;没有一分一秒漏掉,分分秒秒日日夜夜都可以圆融进来,但凡这清静心有一丝缺陷,也无法圆融啊。

因此天人合一这四个字是极其难啊,不是一般人像口号那样喊出来,是实际行道才能做得到。

圣人以这样的无为清静心处世,是什么意思,就是他不再用原来旧有的模式过活了,旧有的模式是什么?是随风飘荡颠倒颠,眼耳鼻舌乱随缘,心猿意马猢狲散,不得一刻在中间。

他把这个旧有的模式改变了之后,变成了清静无为模式,好像空调从制热换了个制冷,整个世界的温度都不一样了。

所以圣人并不奇怪,只不过是他换了生命模式。换了模式之后,还是一样吃饭睡觉,可是处事的性质默默发生了改变,所以叫处无为之事,

什么是处无为之事,就是自然了、平息了、不再攀援动荡了,不再以声光色影而纷纷扰扰了,不再做欲望的奴隶了,也不再被思维困缚了。

遇到大事小事好事坏事所有的事情,丝滑随顺、好像往水里画画,随画随灭,内心绝无踪迹,大千世界无有一物可以拉扯得住他的心了。

我问:那这种处世之道,为何叫做无为呢?

他说:以无心而妙为,不是不为,而是为而归无,即为即无,可为可不为、为而不着痕迹不落窠臼、不为亦不觉遗憾失落。为则努力踏实为之,安然为之、为与不为,心内毫无羁绊。

所以叫做无为,无为也不过是个名词我们也不必要执着它,也是相对于有为来说的,在佛门里讲色与空,空则可说是无为,然实际上色空不二,有无相通,

所以老子在第二章写: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告诉我们,无为,不是一端。而是大有,是万有,是阴阳,是黑白是是非是有无是高下是前后,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才是永恒的玄妙。

换句话说,有这些也无这些,生了这些,也并没有这些。

圣人的无为,包含万有,却不受万有。所以万物作焉而不辞,面对一切都随顺其自然存在发展呈现,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干涉。

这种干涉,一般人不理解,其实是说的心里上的干涉,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像个呆子一样。

不干涉,不刻意,不粘滞,不因此而波动,不跟随去奔驰折腾,就叫做不辞。

不辞就是无为的处世之法。

用佛家的话说,也很简单,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无为。不是不生心,不是不为,不是呆子木头,而是随缘生妙心,随缘而妙为,却心无所住,心常清静。

我们道家有本《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这样写: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他说,众生不能修行成功啊,是因为有妄心在障碍,因为有妄心,所以神不能安,心神不安所以攀援执着万物境界,所以衍生出贪生怕死烦恼忧愁等等苦海,所以真常之道是什么呢?是常清静。

常清静就是于一切事一切地一切时都保持清静,保持朗照,保持不受其扰,保持无为处事,这也是佛家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大禅定。

也就是说,整个人身心活在了真常清静心当中,无缺无漏,这叫做悟道,也可以称之为圣人。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里还说: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你看他说的很清晰明确,慢慢养成常清静的作为,渐渐才能入真道,否则你在那搞的很热闹,很神乎其神,没有真常应物,没有常应常静,是过不了关的。

常应常静,就是即来即空,事事物物来之则空,不留羁绊不起执着分别,静心从不动摇。才能叫做得道。

你不要以为圣人就可以自以为得道了哦,一切无可得啊,是名得道,实无所得,没有什么可以得和失,道也一样,不过是为了教化众生立一个这名目。

佛家说本来具足,哪有个佛可成啊?

所以啊,圣人要行不言之教。什么是不言之教,就是言与不言,千手千眼,随缘设教、万物为师,我们道家四个字说的清爽————道法自然。

不言之教即是道法自然,不是说圣人不说话了,不开口只做事给你看,那也对,但是是表面意思。大智慧的人是有很多不爱说话,大智若愚,用行动用生命给大家做示范来上课。

但是真正不言之教,是道法自然,是佛家的那句: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世间万物万事,都在显现道的真谛,都是道的妙用,

你懂了,就能睹桃花而悟,观山水而通、历人事而醒,滚红尘而透,万物作焉不辞就是这个意思,道啊道啊,不在别处,俱在你我眼前身边身心内外无不是啊。所以,吃喝拉撒,柴米油盐,儿女情长,烦恼痛苦,都是菩提啊。

说到此处,一斤、二候,两只猴子欢腾雀跃,喜不自胜,我也仿佛全身醍醐灌顶,焕然一新。老道长给我倒了一杯茶,告诉我:天色不早了,你看,我守承诺给你说了这一段,你可不能赖着我这里过夜,赶快下山去吧。

说罢一挥手,两只猴子赶着我,就一路走出林子,送我到了下山大道之上,此时恰是黄昏,初月微露云端,清风拂面而来,万籁俱寂,我迈着轻盈的步伐,下山而去。(本文为故事)

0 阅读:1

心灯一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