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希特勒最宠爱的部下;
他是对手公开称赞的德军将领;
他是跟古德里安齐名的闪击战大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使隆美尔成为纳粹德国最闪耀的将星之一。虽然没有经历过“恐怖的东线”,但他出人意料地在战场一隅建立了功勋。短短三年从一名上校晋升为陆军元帅。
他曾担任过德军大本营警卫部队指挥官,因此与希特勒关系极为亲密,以至于受到同僚的嫉妒。法国战役期间,他是一名装甲师的师长,战绩斐然。所以当希特勒想要物色“最出色的将领”去非洲时,他选定了隆美尔。
北非战场成就了他,也让隆美尔看清了战争将要滑向的什么样的深渊。和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样,隆美尔也陷入了一个矛盾——他将继续效忠元首,却又不介意有人“搞掉他”。这些人认为这是一种两全的结局,殊不知在希特勒的眼里,这与背叛无异。
纳粹德国一共有27位元帅,除了被俘后畏罪自杀的戈林和绝望自杀的格莱姆,战时落得自杀结局的还有四人。莫德尔兵败西线,在绝望和恐惧中选择自裁,其余三人则均与“720事件”有关。维茨莱本实际参与了刺杀行动,事后被所谓的“人民法庭”判处死刑;克鲁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事,但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已经怀疑他了,所以他在返回柏林的途中选择自杀。
最“无辜”的是隆美尔,没有证据表明他参与此事,但希特勒坚信隆美尔知情。仅此一点,希特勒就已经无法原谅昔日的宠将,于是勒令其自杀。
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一个名叫海登海姆的小城。父亲是当地中学的校长,家境虽谈不上显赫,倒也算是书香门第。母亲海伦娜出身官宦家庭,埃尔温的外祖父是巴登—符腾堡州的地方行政长官。隆美尔一家有五个子女,埃尔温在家排行第二,哥哥早年夭折,姐姐与母亲同名,两个弟弟名叫卡尔和杰哈德。
埃尔温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按照他自己的的话说“小时候常在自家宽大的庭院里游玩儿,十分幸福”。不过这样的生活既没有让埃尔温学业有成,也没有练就一个强壮的体魄。小时候的埃尔温很懒散还不爱吃饭,加上他夜里经常失眠,所以个子要比同龄人矮小,头发稀疏、皮肤苍白,被家人戏称为“小白熊”。至于学业就更糟了,当地没有小学,父母不放心把他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上学,就给他请了个家教。直到1900年,埃尔温才直接进入父亲任职的中学就读,但学习成绩很差,常常是“副班长”(倒数第一)。
埃尔温笨吗?其实他相当聪明,一次老师让他默写课文,并承诺如果一字不差,就带着全班学生去郊外玩儿。隆美尔马上坐下来开始默写,然后交上了一份连标点符号都不差的试卷。
逐渐懂事的埃尔温看到了自己和同龄人的差距,他体质已经差人一等,学习成绩也常常惹来别人的嘲笑。于是他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也更加努力读书。
除了擅长打网球、骑自行车、溜冰和登山这些体育运动项目之外,他在数学学科上展现出天赋(他的父亲就曾是一名数学老师)。再之后他迷上机械,并立志长大成为一名工程师。
埃尔温的梦想被父亲“断送”了。老隆美尔年轻时当过兵,他不想让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不太合群”的知识分子。整个德国在20世纪初都弥漫着尚武的风气,老隆美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投身军旅。
1910年,他自作主张给驻扎在符腾堡的炮兵学校写了一封举荐信,但对方回绝了。随后他又向驻符腾堡的步兵团递交申请,后者通知隆美尔去参加体检。就这样,19岁的埃尔温开始了自己30多年的军旅生涯。
1910年7月19日,隆美尔被编入陆军第6步兵团,成为一名下级军官候补生。三个月后他提升为下士,6个月后晋升中士。
想在军中发展绝非易事。德国人虽然尚武成风,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德国陆军一直被普鲁士军官团把持,他们忠于德皇,但对非普鲁士军人有很强的排斥性。这一点不仅在20世纪初,它甚至困扰着隆美尔整个军旅生涯。
相比于“学究气”的老隆美尔,官宦子弟出身的母亲海伦娜更懂得如何安排埃尔温的发展路径。他通过父亲的关系,为埃尔温争取到了一次上军校的机会。1911年初,隆美尔进入但泽皇家军官后补生学校学习。
1912年1月27日,学成毕业后的隆美尔返回第6步兵团,晋升少尉军衔。
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隆美尔负责第6团第124步兵连的训练工作。在此期间,他一直与一位名叫露西的但泽姑娘保持通信往来。在军校就读期间二人相识,之后又发展成恋人。值得一提的是,隆美尔毕业后又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一位名叫瓦贝卡的护士,在和露西饱受相思之苦时,他和瓦贝卡有了肌肤之亲,后者还为隆美尔生下一个女儿,名叫哥露特。
隆美尔承担了母女二人的生活开销,却没有迎娶瓦贝卡。日后他与哥露特通信时,署名总是“爱你的叔叔”。与露西结婚后,他向妻子坦诚了自己的“过错”。在征得露西的原谅后,他以极限的宠溺回报了对方。
隆美尔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出色,第124步兵连的士兵都是他训练出来的。工作之余他把大量时间用在锻炼和读书上,仔细研读了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和瑞士军事家约米尼的著作,其中关于战术方面的论述尤其令其着迷。
隆美尔逐渐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在训练新兵期间,他被晋升为中尉。
1914年初,隆美尔就已经感受到大战将至,因为团里的新兵增加了好几倍。
3月,他被临时抽调到第49野战炮兵团。几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随即返回第6步兵团,担任该团第2营第7连的一个排长。8月2日,他跟随部队开赴西线。
大多数二战时期的德军高级将领所经历的一战并不那么血腥,他们通常担任着尉级参谋军官。相比之下,隆美尔是实打实地经历了血雨腥风,他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并逐渐在战斗中确定了自己的战术思想。
1914年8月20日清晨,隆美尔所在的部队与法军交火。上司命令他率领一个排到前面的村子执行搜索任务。战场上此时浓雾重重,隆美尔的部队此前刚刚完成24小时的巡逻任务,而且因为吃了有毒的食物,士兵们十分疲惫。
部队前出到村子附近时,隆美尔命令部下原地待命,自己则带着一名军士和两名士兵继续前进。透过浓雾他们发现了一排篱笆,尽头的地方有20多名法军士兵。
隆美尔没有停顿,他大喊一声就一边开枪一边向法军冲去,其他三个人则就地射击。几名法军应声倒下,其他人慌忙卧倒开枪还击。排里其他士兵听到枪声迅速赶了过来,隆美尔命令一半兵力实施射击掩护,另一半人借助路旁的麦垛逐步靠近敌人。经过一番逐屋争夺,法军被全部消灭。
这次战斗只是1914年西线战场上一场微不足道交锋。进入九月,德国和法国进行了著名的“第一次马恩河战役”,结果则是德军失去了快速结束西线战事的时机。
9月24日,隆美尔孤身遇敌,他用一支没有子弹的空枪与三名法军周旋、肉搏,最终将他们全部俘虏。战斗中他的左腿被一发步枪弹击中不得不住进医院,但凭此一战他获得了平生第一枚战斗勋章——二级铁十字勋章,并晋升上尉军衔。
1915年1月,隆美尔伤愈归队。第6步兵团这时正与法军在堑壕中对峙,战斗焦灼且毫无进展。隆美尔向上司提出主动出击。两个星期后他奉命带着一队士兵主动向法军发起进攻,由于行动突然,阵地上的法军几乎惊呆了。隆美尔率先爬过100多米带刺的铁刺网,带领部下闯进法军的主要阵地,并一口气攻占了法军的4个地堡,随后又凭借这4个地堡打退了法军一个营的反攻。
法军为此愤怒不已,组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攻。隆美尔深知力不能敌,便在法军调派大批军队重新组织反攻前,带领士兵迅速撤出了阵地。在整个战斗中,隆美尔的损失不足12人。他这一勇敢行动,使他获得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在第6步兵团里,他是第一位获得如此高荣誉的尉级军官,因而在全团小有名气。
经历了几次战斗后,隆美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战斗风格——不论作战规模大小,只要有机会就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抢先一步把敌人的阵脚打乱。
1915年10月,隆美尔被派回国内,担任驻符腾堡的第2山地营连级指挥官。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全营共有6个步兵连和6个重机枪排。
德国组建这样的部队起初并不是打算将其成建制地投入战场,而是以连为单位用于山地作战。也就是说它的性质更像是一支特种突击部队。
1917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隆美尔指挥的山地连被派往南线意大利战场。
刚刚抵达前线隆美尔就露了一手,他率领一支小分队趁着夜色悄悄潜入敌军防线后方6英里。趁着对方熟睡的时机,小分队发动突然袭击,俘虏敌军400多人。
3月,由于俄国爆发革命,隆美尔所在的部队调往东线。8月10日,他的左臂被一发子弹打穿,这一次隆美尔没有住进医院,而是经过简单包扎就继续作战。
9月24日,部队再次返回意大利战场。
南线战场不同于西线和东线,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和深不见底的峡谷。在此之前,协约国的意大利军队和同盟国联军在伊松佐河已经鏖战了两年多,大规模战役爆发了11次,战局则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为了扭转战局,德皇下令组建第14集团军,由奥托·冯·贝罗指挥开赴伊松佐河前线,以期一举解决南线战事。
1917年10月,卡波雷托战役爆发。此役同盟国军队投入15个师、1900门火炮,向意军第2集团军25个师主动发起进攻。
山地地形有利于防御一方,而隆美尔所在的山地部队则可以借此发挥特长。
德军首先要攻占意军驻守的多个制高点,第14集团军司令贝罗在战前承诺,谁能攻占这些制高点,尤其是第1114高地,谁就能获得普鲁士军队的最高奖章——功勋勋章(俗称“蓝色马克斯”)。
10月24日,德军第14集团军从卡波雷托向意军发起进攻,奥军第2和第10集团配合行动。
一支来自巴伐利亚的山地部队在连长费迪南德·舒尔纳的率领下抢先进攻第1114高地,但没有攻下来。隆美尔的连队到达后,他仔细研究了地形,发现第1114高地是通往科罗弗拉山脊主峰的咽喉,这里有意军重兵防守。在第1114高地身后,是山脊的另一个制高点——库克山。如果德军能大胆穿插,袭占库克山,就能动摇意军的军心,第1114高地也将失去防守的价值。
找到突破口后,隆美尔连夜率领部队出发。他们先爬上海拔1000多米高的科罗弗拉山脊,次日清晨突然对库克山发起强攻。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隆美尔连将这里攻克。
当第1114号高地的守军发现身后出现德军后,马上陷入了恐慌,舒尔纳所在的营趁机取得突破拿下了第1114号高地。
根据战前许下的承诺,舒尔纳获得了一枚“蓝色马克斯”。隆美尔得知此事后非常不满,他向营长申诉,认为正是自己在库克山的奇袭才改变了战局,所以他才应该获得那枚勋章。营长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劝隆美尔想开些。
德军接下来要攻占的是蒙特山主峰。这一次贝罗将军再次做出承诺——攻下海拔4000多米主峰的指挥官同样可以获得“蓝色马克斯”。
隆美尔故伎重演,他率领部队插入意军防线身后,翻越新雪覆盖的山梁。行军期间险象环生,所有人都要负重攀登陡峭的悬崖,稍有不慎就会掉到山谷里。当天色渐亮时,他的连队突然出现在意军主阵地前。
意军并没有慌乱,每一块岩石背后都埋伏着意军的机枪手。隆美尔端着机枪冲在最前面,射出的子弹打在岩石上不断溅起碎片,意军被这种阵势吓蒙了,赶紧躲到壕沟里。德军的另一个团从正面发起强攻,被两面夹击的1500多名意军没有抵抗多久就投降了。
夺取主峰后,隆美尔打出了四发信号弹,这一次他坚信自己能够获得那枚梦寐以求的功勋勋章。但第二天德军总长鲁登道夫宣布夺取主峰的来自西里西亚的斯奈伯中尉,而事实上这名中尉根本就没有参加夺取蒙特山主峰的战斗。
愤怒的隆美尔直接给贝罗将军递交了一份申诉报告,但后者没有给他回信。也许正是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才让隆美尔在日后愈发看中荣誉。
幸运之神还是垂青了隆美尔。
在拿下蒙特山主峰后,德奥联军抵近意军伊松佐河防线的中枢——隆格诺恩镇。作为全军的先头部队,隆美尔的山地连抢在意军的前面冲过了镇子东面的吊桥,轻而易举地跨过500英尺深的峡谷。
在通往隆格诺恩镇的道路上,意军在皮尔弗河岸构筑有交叉火力。当德军冲到近前时,被意军密集的枪炮打了回去。
隆美尔用望远镜仔细查看了地形,发现一大批意军正向下游溃逃。于是他率领一个排顺流而下,并在傍晚悄悄涉水渡过河。这次隆美尔没有贸然出击,因为他身边只有18个人。当晚全连官兵都在下游渡过皮尔弗河,并在对岸建立了桥头堡,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意军撤退的道路上。
为了进一步封锁意军的退路,他命令两个排穿过小镇,切断意军的铁路线,结果被守军打了回来。在河岸驻守的机枪排此时正全力掩护全团渡河。隆美尔则亲率一支20多人的突击队,埋伏在公路旁。当意军在深夜准备撤退时突然遭到德军的袭击。意军一时搞不清楚敌人有多少,大部分人退回了隆格诺恩镇,一部分人则选择投降。此战,隆美尔率领20多人俘虏意军800多人。
天亮后,躲在镇子里的德军才搞清楚“包围”他们的只是一支德军小分队,于是他们开始突围。隆美尔一面命令机枪手封堵住公路,一面命令放火焚烧路旁的房屋。混乱之中,隆美尔所在的营和一个奥军师及时赶到,将镇子里整整一个师的意军俘虏。
隆格诺恩镇失守造成了意军整条防线的崩溃。10月27日,意军总司令卡多纳下令全线后撤。此战惊动了德皇威廉一世,在他的亲自过问下,隆美尔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蓝色马克斯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