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亚迪实现营收7771亿元,利润402亿元,创造历史新高。这家从深圳起家的企业,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电池大王”到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的蜕变,不仅改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更成为全球绿色出行革命的标杆。

比亚迪全球总部
一、国际国内双线制霸:从中国龙头到全球标杆
在国内市场,比亚迪以绝对优势稳坐新能源销量冠军宝座。2024年,其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有率高达35%,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连续多月包揽中国乘用车销量榜前十席中的七席。
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终结了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长达40年的垄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
在国际舞台,比亚迪同样势如破竹。2024年,其海外销量达41.7万辆,同比增长71.9%,足迹覆盖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巴西,比亚迪宋PLUS DM-i以328%的增速跃居市场前十。在瑞典和挪威,元PLUS(海外称Atto 3)连续三月蝉联电动SUV销冠。中东地区,汉EV凭借耐高温技术成为王室车队指定用车。
更引人注目的是,比亚迪成为首个赞助欧洲杯的中国汽车品牌,标志着其品牌高端化战略的成功。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
二、技术护城河:全产业链与颠覆性创新
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技术鱼池”战略。通过垂直整合全产业链——从锂矿开采、电池制造到整车生产,比亚迪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
例如,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将空间利用率提升50%,循环寿命达120万公里,且成本仅为欧洲主流电池的60%。
这种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杀伤力: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亏电油耗仅2.9L/100km,综合续航突破2100公里,售价却下探至9.98万元,彻底颠覆A级车市场规则。
智能化领域,比亚迪以“璇玑架构”打通整车动力、悬挂、智驾系统,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
尽管与特斯拉、华为存在代差,但其L2级智驾搭载量已超350万辆,并与华为、OPPO共建生态,展现出强大的迭代潜力。

比亚迪副董事长:吕向阳
三、未来的蓝图:从电动化到全球生态的构建
(一)技术发展趋势:智电融合与普惠性革命。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预言,新能源汽车将向“智电融合”进化,成为“高级智慧生命体”。
2024年发布的超级e平台支持“1秒2公里”充电速度,5分钟补能400公里,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同时,DM-i混动技术以“油电同价”策略攻占充电设施薄弱地区,推动全球汽车消费从燃油经济转向新能源普惠。
(二)全球化战略:本土化与生态输出策略。
面对欧盟关税壁垒,比亚迪选择“技术+本地化”的双轮驱动:在匈牙利建厂、与欧洲运营商合作“租电模式”、在泰国推出热带气候定制电池。
更深远的是,其主导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V2G车网互动技术已影响全球标准制定,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以技术换市场的跃迁。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比亚迪仍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智能化短板。欧盟反补贴调查、美国技术限制等压力下,其匈牙利工厂投产和4000座闪充站建设成为破局关键。而千亿级AI研发投入,或将成为其补齐智能化短板的关键所在。

比亚迪新能源车
比亚迪的崛起,是中国制造业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型的缩影。11万研发人员、超3万项专利、1600亿元研发投入,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站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里程碑上,比亚迪不仅改写了全球汽车产业规则,更以“为地球降温1℃”的愿景,引领人类出行迈向可持续未来。
而比亚迪的征途,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