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军的大营之中,刘邦正稳稳地端坐在那宽敞的大帐之内。瞧,就坐在他身旁的那位,正是他极为倚重的军师张良呐。就在刚刚,一份战报传了过来,上面带来的消息可是相当关键——项羽已然战败逃窜啦。照这样的情形来看,想必过不了多久,项羽就会被擒获并处死咯,如此一来,那持续了许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楚汉争霸,总算是画上了句号啦。
话说刘邦成功称帝之后,按常理来讲,应该是志得意满、满心欢喜的。可实际上呢,他压根就没有像人们想象当中那样高兴得起来。为啥呢?因为这时候,各种各样繁杂琐碎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全都涌到了他跟前,把他弄得那叫一个焦头烂额,整天都被这些琐事缠得脱不开身呐。
就在这一天,刘邦把张良给找了过来,为的是要商量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儿呢。啥事儿呢?就是在战争彻底结束之后,那些个诸侯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处置才好。刘邦心里很清楚,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要想把这事儿处理得让各方都满意,稳稳当当端平这一碗水,可太难啦,他自个儿实在是没那个把握。所以呢,这才特意把张良找来,想要好好向他请教请教,看看张良能给出什么样的好主意呢。
张良并未再多说其他的话语,只是向刘邦提出建议,让他先把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位封为王。刘邦听闻这个提议后,心中满是疑惑。他暗自思忖着:这是为什么要先封自己不喜欢的人呢?难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安抚那个人吗?
相约造反好兄弟
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陈胜和吴广发起的那一场起义,就如同在一片干柴之上点燃了一把熊熊烈火一般,瞬间就激起了反抗暴秦统治的热潮呢。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们,实在是受够了秦朝那残酷的统治,纷纷拿起简陋的武器,比如把竹竿当作兵器,就这样勇敢地站了出来,大家齐心协力,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心想着要把秦朝的统治给彻底推翻掉。
话说在泗水郡沛县这儿,有个叫刘邦的人,他也得知了相关的消息,就由此动起了造反的念头呢。这刘邦呢,身份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罢了,可别小瞧了他,在当地那也是有一定名气的哟。
刘邦发出号召之后,确实有不少人纷纷响应,选择加入起义军,打算跟着刘邦一同起来反抗秦朝的统治。然而要知道,沛县只是一个地方,范围就那么大,即便刘邦有着相当不错的号召力,可终究还是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他能够招募到的人员,基本上也只是自己平日里关系比较亲近、彼此熟悉信任的那些人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便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沛县其余那些有权有势的豪强们身上。他心想着,能不能借助这些豪强的力量,通过他们来再多招揽来一些人呢,毕竟多些人手对他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
在那个时候,刘邦忽然就想起了一个人,这人就是王陵啦,在刘邦心里,那可是如同“大哥”一般的存在呢。王陵这人性情特别豪爽,为人处世也极为仗义,周围的人都对他很是尊敬。想当年刘邦还年少的时候呢,就曾经拜王陵做自己的大哥呢。而到了此刻,刘邦心里就琢磨着,得把这位大哥也拉上,兄弟俩一块儿去造反,说不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呢。
话说王陵跟刘邦之间的关系向来还算不错呢。不过,王陵还有一位好友叫雍齿,这雍齿可就和刘邦的关系不那么融洽啦,他可不像王陵那样好打交道哦,性格啥的都比较强硬,没那么好说话。
雍齿呢,他是沛县当地的一个豪强势力。他家,祖上留下的产业颇为丰厚呢,所以一直以来,他都老是以贵族的身份来自居,打心底里就特别看不起刘邦那一帮人。
雍齿心里觉得,刘邦带着的那帮人呐,不过就是些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罢了。就他们那样,就跟一群乌合之众似的,哪能成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呢,雍齿就去劝王陵,跟他说可别去掺和刘邦他们那摊子事儿,别往这浑水里趟,省得惹上麻烦,毕竟在雍齿看来,刘邦他们是没什么前途的。
王陵可是个特别仗义的人呐。当他了解到刘邦所发起的起义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广大的百姓,是要为百姓谋福祉、求安稳的时候,他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当即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下来。
你知道吗?王陵和雍齿原本可是好朋友呢。不过呢,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王陵那可是有着自己的判断,肯定不会就轻易听信雍齿的话。后来,雍齿见王陵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做某件事了,没办法,他也就只好跟着王陵一起去投奔刘邦啦。但这里面有个情况,就是雍齿打从心底里一直都瞧不上刘邦呢,这态度也是挺让人琢磨的。
在刘邦决定反抗的道路上,有两个人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协助作用。而且,不只是这两人,还有不少的百姓也纷纷给予了支持呢。在他们的共同助力之下,刘邦最终成功地凑齐了三千人马。就这样,刘邦带着这三千人的队伍,正式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反抗征程。
在军营当中,有个叫雍齿的人。他表面上呢,装作听从刘邦所下达的命令,可实际上呢,心里头那是一万个不服气,压根就不愿意为刘邦出什么力。并且呢,这雍齿的伪装功夫还挺厉害的,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刘邦身边的那些人,没一个能瞧出他这点小心思的,都被他给蒙在鼓里啦。
话说刘邦起兵之后,那可真是一路勇猛,不断地战胜诸多对手,朝着起义军的大本营一路进发呢。可这事儿很快就被秦朝廷知晓了,朝廷这边得知情况后,丝毫不敢耽搁,立马就派遣了大批的军队前去进行镇压。就这样,刘邦他们前行的步伐被阻拦住了,被困在了丰邑城中。
刘邦与众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若是选择守城的话,那可实在是个不怎么样的策略,简直可以说是下下策呢。他们觉得唯有出城去与敌军应战,或许才能够看到那么一线生机。就在这个时候呢,一直心怀别样心思的雍齿,他等待已久的可以起来反抗刘邦的机会,也就这样顺势出现了。
三打丰邑血海仇
话说刘邦当时的处境十分危急,面临着被秦军剿灭的巨大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呢,刘邦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直接出城去迎战敌军。而且,他这一去可不得了,把身边所有的战将都一块儿给带走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刘邦把战将们都带走了,那他们原本所在的丰邑城该由谁来负责防守呢?毕竟一座城要是没人好好守着,那可太危险啦。这时候,刘邦琢磨来琢磨去,最后选择了雍齿来担起这个守城的重任。不过呢,这雍齿在战斗能力方面确实不怎么突出,没什么太强的战斗力。
刘邦觉得雍齿既不通晓武功,又不擅长打仗。在他看来,这样的雍齿也就没必要到战场上冲锋陷阵了,安排他留下来负责镇守这丰邑城就挺合适的。
在丰邑城外的战场上,刘邦亲自率领着军队与前来剿灭他的秦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只见刘邦指挥若定,麾下的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在一番激烈的拼杀之后,成功地将秦军打得狼狈不堪,四处逃窜,就连秦军的将领也在这场战斗中被斩杀了,刘邦这边可谓是大获全胜。然而,当刘邦满心欢喜地带着得胜之师回到丰邑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为震惊。原来,在他外出作战期间,丰邑城竟然已经易主,不再是他离开时的那般情形了。
刘邦安排在当地守城的是雍齿,可没想到啊,这雍齿如今竟成了新的主人,把城给占了,还自立起来。刘邦心里就犯嘀咕了,这雍齿他到底凭啥就敢做出这样的事儿来呢?难道他背后有什么人给他撑着腰,给他壮胆儿?而且啊,自从刘邦离开之后,这丰邑城内到底又发生了些什么样的变故呢?这一切都让人疑惑不解呐。
在刘邦和秦军激烈交战的那段时期,丰邑城突然来了一个不请自来的人,而这个人呢,正是陈胜麾下的得力手下,名字叫做周市。
起初呢,周市是带着任务来的,这个任务就是为陈胜去抢夺地盘。可等他带着兵来到指定的这个地方之后,却有了新发现,原来,附近的那些县城都已经被别人给占领啦。那这占领县城的人到底是谁呢?周市一番调查过后才弄清楚,原来占领了附近这些城池的人正是刘邦呢,而且,这个时候的刘邦正率领着部队驻扎在丰邑这个地方呢。
没过多久,周市派往丰邑的探子就回来禀报情况了。探子称,当时刘邦正带着队伍和秦军展开殊死搏斗呢,双方交战激烈。也正因如此,丰邑城里的兵力大多都被调走了,整个丰邑城差不多就成了一座空城,没什么防守力量了。
话说周市得知了一个消息后,那可真是大喜过望啊。啥消息呢?就是跟丰邑有关的情况呗。他当下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兵朝着丰邑赶过去了。不过呢,周市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并不想把这事儿弄得沸沸扬扬、大动干戈的,寻思着要是能不花费一兵一卒就把丰邑给拿下,那可就再好不过啦。就这么着,周市想了个法子。他偷偷地摸进了丰邑城,然后私下里悄悄地见到了雍齿。
周市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把陈胜的名号也搬了出来,以此来吓唬雍齿。可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开启了引诱雍齿的攻势,宣称这丰邑城打从一开始就是属于他们魏国的,迟早都是要被魏国重新收回去的呢。
周市当时对着雍齿这样讲道:“你看啊,要是你能把城池给让出来的话呢,魏王可是会任命你去镇守丰邑的哦,而且还会给你提供兵马以及粮草呢。但要是你不愿意这么做,那这城中的老百姓可就要遭受大灾难啦。”
雍齿这人啊,打一开始就没真心打算投靠刘邦呢。这不,正好碰到了这么个机会,他哪肯轻易放过。所以呢,面对周市提出的要求,雍齿那是毫不犹豫、痛痛快快地就给答应下来了。
话说刘邦率领着兵马在外面打了胜仗,意气风发地准备回城。可谁能想到啊,等他带着一众将士们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却发现根本进不去城,就这么被堵在了那里。
瞧那城上的雍齿,正一个劲儿地冲着刘邦嘲讽道:“刘季!你可得听好了,这座城如今已经归我魏国所有啦,你就别在这儿打主意了,还是赶紧到别的地方去寻个安身之处吧!”
刘邦得知相关情况后,顿时勃然大怒。在这股强烈情绪的驱使下,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指挥着手下的人马,对丰邑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行动。
要知道,这些士兵可刚刚才经历了一场极为激烈、残酷的恶战。在那场战斗里,他们拼尽了全力,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身心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所以呢,到了这会儿,他们早就丧失了去攻打城池的那份力气啦。而且,不光是体力跟不上,他们手头压根儿就没有用来攻城的那些装备呢,这要想攻城,可真是难上加难。
最终的结果是城并没有被成功攻克,而且在攻城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士兵死伤的情况。好在刘邦当机立断,做出了及时止损的决定,迅速从丰邑城撤离了,这才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更糟糕的局面。
话说刘邦啊,带着一帮人灰溜溜地逃回了沛县老家。这一回来,可就被家乡那些平日里就不对付的老对头给瞧见了,那些人可没少在一旁看笑话呢。刘邦心里那个气,气得是一病不起,这病情还挺严重,差一点儿就因为这场病没了性命。不过呢,刘邦那可真是有老天眷顾着,他就像是传说中的“天命之子”一般,有着特殊的体质,靠着这股子与众不同的生命力,硬是从鬼门关前给挺了过来。
打这以后,刘邦和雍齿之间可就结下仇啦,而且这仇还大得很呢,称得上是不共戴天的那种仇。刘邦心里头一直都记挂着一件事儿,那就是要把丰邑给重新夺回来。
没过多久,刘邦的身体就痊愈了。这时候,他听闻附近有一伙人居然自称楚王呢。刘邦心里就琢磨着,自己眼下这情况,不如去投奔他们好了。而且,他还打着一个主意,想着要是能借助这伙人的力量,说不定就能把丰邑给重新夺回来呢。
刘邦当时去投奔他人,本想着能借到兵马以扩充自己的力量,可结果呢,并没有借到兵马。不过呢,这一趟也并非毫无收获,反而遇到了一件比借到兵马更为重要的事儿,那就是遇到了张良。这张良可不简单呐,在他给出的建议之下,刘邦随后就做出了行动,对砀县发起了进攻呢。
砀县啊,它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易攻难守这样的特点呢。当时刘邦手里仅有三千人马,可就是凭借着这点兵力,在到达砀县之后,成功地把城内的六千人马给收编了。这么一来,刘邦的军队规模一下子就得到了扩充,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支拥有万人规模的大军啦。
在拥有了众多兵马之后,刘邦心里那复仇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他心心念念着自己之前的复仇计划呢,全然不顾张良在一旁的极力劝阻,执意要采取行动。就这样,刘邦又一次集结兵力,向着丰邑城发动了进攻。
不过呢,这丰邑城可不是能轻易攻克的。刘邦在攻打它的时候,又遭遇了重重困难,最终没能成功拿下,只好再次狼狈不堪地逃走啦。
刘邦这人的脾气啊,大家也都知道,那是相当有个性的。要是没那么多有能耐的人一直在他身边帮忙出谋划策、全力辅佐的话,他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那可真是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成事的。就说有一回吧,他压根儿不听军师的那些好心劝告,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地去派兵打仗。这一下可倒好,刚辛辛苦苦扩充起来的军队,一下子就死伤了一大半呢。这情况,可真的是让那些跟着他的人,还有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心里哇凉哇凉的,特别寒心呐。
就说后来啊,刘邦他们进了咸阳城之后呢,那可就彻底沉浸在享乐当中啦。外面其实危机四伏的,可他完全就不把那些危险当回事儿,就只顾着自己在城里头尽情享受呢。哪怕都到了楚汉争霸的后期阶段了,刘邦这个爱享乐的臭毛病还是一点儿都没改过来。
话说他成功攻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按常理,这个时候本应保持高度警惕才对。可他呢,明明已经得知项羽已经带兵往回赶来救援都城了,却还是不以为然,竟然在彭城城内大肆摆起了宴席。这一摆可不得了,六十万大军呢,就因为他这大意的举动,被随后赶到的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被消灭光了,而他自己也险些把命丢在了彭城这块地方。
在刘邦对丰邑发起进攻之后,过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有件大事发生了。之前刘邦曾去投奔过一位号称“楚王”的人,可没想到就在这第二个月的时候,这位“楚王”就被别人给彻底消灭掉了。而消灭他的人呢,正是项羽的叔叔,也就是那个叫项梁的人。
话说刘邦得知了相关的事情情况后,那可是一刻都没耽搁,立马就率领着自己的兵马,径直朝着项梁所在的驻地赶过去了。到了地方之后,刘邦就提出想要改投到项梁麾下的请求。而项梁呢,为人十分豪爽大方,面对刘邦的这一请求,他毫不犹豫,非常痛快地就点头答应下来了。
刘邦一开始的想法是请项梁出手相助,帮他把丰邑城给攻打下来,好让他能够出一口恶气,报了之前的仇。可项梁呢,却对刘邦表明,自己手头还有不少事情要去处理呢,实在是腾不出空来陪着刘邦去做这件事儿,就这么拒绝了刘邦的请求。
话说当时啊,项梁的做法那可是相当干脆利落,直接就给了刘邦五千人马呢,而且还安排了十位将领去协助刘邦攻打丰邑城。要知道啊,项梁手底下的这些兵马可都不是普通的士兵哦,那可全都是精兵强将,他们的战斗力和刘邦手下的民兵相比,那可真是强出太多太多啦。
刘邦在拥有了这五千兵马之后,总算是成功拿下了丰邑城,如此一来,他也算是得以报了之前的仇,将心中的怨恨都给消解了呢。
要知道,雍齿之前是投奔了魏国的。后来到了城被攻破的时候,雍齿就赶紧逃走了。当时还有一队人马专门护送着他呢,就这样,雍齿成功逃到了魏国。
雍齿和刘邦之间的那份“缘分”,并没有就此断掉哦。在一些特别凑巧的机缘状况下呢,雍齿最终加入到了汉军的阵营当中啦。
封王拜相是大事
话说雍齿再次成为刘邦的手下之时,刘邦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诸侯啦,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职位低微的小小亭长咯。这雍齿心里,着实担心刘邦会因为过往的事儿对自己不利呢,可没办法,形势所迫,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寻求刘邦的庇护啦。
雍齿心里想着要“赎罪”,于是在战场上那是屡屡建立战功。他这么一番表现下来,反倒让刘邦觉得挺不好意思对他下手加以迫害了呢。
在刘邦成功称帝之后呢,就到了该对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进行封赏的时候啦。可这功臣的数量着实是太多了,面对这么多功臣,刘邦琢磨了一番后,决定先从自己身边的那些人着手来进行封赏事宜呢。
然而,这一方法没过多久便引来了其他功臣的不同意见。他们觉得刘邦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仿佛根本就没把他们这些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放在眼里。甚至,都已经有人在私底下谋划着要起来造反了呢。
刘邦赶忙把张良叫了过来,询问他面对当下的情况应当如何去做才好。只见张良不慌不忙,反过来向刘邦问道:“在这诸多立下功劳的臣子当中,不知道您最为痛恨的是哪一位呢?”
刘邦思索了一番后说道:“那肯定得是雍齿。想当初我刚刚起兵那会儿,他就屡次来害我呢。就说咱们之前攻打那丰邑城吧,当时负责镇守丰邑城的人就是雍齿。”
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张良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刘邦先给雍齿封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是有着深层次的考虑。当时的局势或许需要通过这样的举动来达到某些目的呢,总之,就是张良向刘邦提出了先给雍齿封侯这么个安排。
刘邦心里尽管存有一些疑惑,不太明白其中的缘由,可最终还是依照要求去做了相应的事情。
没过多久,雍齿被封侯这件事便在各位功臣当中传了开来。那些功臣们得知此事后,纷纷议论起来,他们心里想着,像雍齿这样的人居然都能被封侯,那陛下肯定不会把他们给忘了。打这以后,这些功臣们就再也没有提及过谋反之类的事情了。
之后呢,刘邦确实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在他当皇帝的那七年时间里头,除了有七位异姓王之外呢,还册封了多达一百三十七位诸侯王哦。而这些被封的诸侯王,全部都是当初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呢。刘邦的做法就是想要尽力保证每一位功臣都能够被封为侯,让他们都能享受到这份荣耀和待遇。
雍齿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一位王侯,他是被册封者里“最先”获得册封的,然而却是所有被册封王侯当中的“最后”一位。在汉惠帝三年的时候,雍齿于家中病逝,去世之后,他还被追封了谥号,为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