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市场调查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了最新全球晶圆代工厂的调查报告。在最近的2024年第四季度,前十大晶圆代工厂季度营收合计增近10%,达384.8亿美元,再创新高。
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中国台湾省的台积电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大陆方面,中芯国际稳居第三,华虹集团位居第六;此外,合肥晶合集成,上升至第九名,超越了中国台湾省的力积电。
整体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依次为,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联电、格芯、华虹集团、高塔半导体、世界先进、合肥晶合集成、力积电。

受益于本地化生产浪潮,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龙头,保持稳定。
根据中芯国际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159亿元(约22亿美元),同比增长31.0%,稳居全球第三大代工厂、第二大纯晶圆代工(除去三星、英特尔等IDM企业)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2024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在季度营收层面首次超越联电与格芯两家老牌芯片大厂,史上首次跻身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在纯晶圆代工企业中仅次于台积电。
尽管中芯国际在2024年第四季受到客户库存调整影响,但得益于12英寸新增产能释放和产品组合优化,带动了综合平均售价增长,从而实现了营收增长,全球市占为5.5%。
对于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中芯国际在财报公告中也称,主要是由于销售晶圆数量增加、产能利用率提高及产品组合变化所致。
出货量方面,年底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为94.8万片,出货总量超过800万片,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6%。
另外根据以往收入占比来看,工业与汽车市场应用行业需求是中芯国际最弱的环节,而在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工业与汽车应用收入占比反弹,环比、同比均有提升,占比已提升至8.2%。

整合全年来看,2024年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578亿元(80.3亿美元),上年营收为452亿元(63美元)同比增加27.7%。这也是中芯国际全年收入首次突破8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2月12日,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在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4年半导体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公司做了充分准备,加快了产能扩充的节奏,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完备性,国内客户的新产品快速验证并上量,使得公司在2024年四个季度收入节节攀升,全年增长超过年初预期。
华虹集团全球第六,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100%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华虹集团营收为10.42亿美元,同比增长6.1%,排名全球第六,相比上季度排名不变。
要注意的是,华虹集团包括华虹宏力和上海华力的产能,而上市公司华虹半导体旗下的产能只有华虹宏力。华虹半导体和上海华力都是华虹集团旗下的重要企业。
华虹半导体定位于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专注于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与射频等特色工艺领域。提供多种1.0微米至65/55纳米技术节点的可定制工艺选择,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华虹半导体在上海金桥和张江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另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有12英寸晶圆厂,此前月产能分别约18万片和7.5万片(一期)。去年12月10日,华虹无锡(二期)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二期项目聚焦车规级芯片制造,建成后月产能约8.3万片。随着该厂组建投产,将助力2025年新一季度工艺能力和制造产能。
而上海华力则定位于先进逻辑工艺晶圆代工,主要覆盖逻辑集成电路代工服务。相比华虹半导体,上海华力只拥有两座12英寸晶圆厂(华虹五厂和华虹六厂),合计月产能约7.5万片,可提供65/55纳米至28/22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芯片制造技术服务。
根据华虹半导体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未经审核业绩。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5.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环比增长2.4%。2024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4亿美元。
在华虹半导体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新一任总裁兼执行董事白鹏首次亮相。白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仍保持了营收与产能的稳定,整体业绩呈现逐季提升趋势。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接近100%。2024年也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公司位于无锡的第二条12英寸产线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战略发展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华虹半导体月产能为39.1万片8英寸等值晶圆,总体产能利用率为103.2%。
总体来看,2024年第四季华虹集团旗下华虹宏力十二英寸产能利用率略增,带动晶圆出货、ASP皆微幅成长。另一子公司上海华力明显受惠于中国家电消费补贴库存回补,产能利用率成长。
合肥晶合集成升至全球第九,全年净利润大涨151.67%2024年第四季度,晶合集成虽面临面板相关DDI(显示驱动芯片)拉货放缓的挑战,但CIS(图像传感器芯片)、PMIC(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维系了出货动能,营收季增3.7%至3.44亿美元,从第三季度的第十名,上升至第九名。
根据晶合集成2月25日晚间发布的业绩快报,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151.67%。

晶合集成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随着行业复苏,人工智能、消费电子拉动下游需求有所回暖,全球半导体市场触底后逐步回升。公司订单充足,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和基本每股收益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18.05%、305.27%、151.67%、739.72%和 125.00%。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与力晶创新投资控股合资建设,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晶合集成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服务,目前主要提供150-40纳米不同制程工艺,同时也在进一步发展28纳米及以上工艺。

晶合集成已实现包括,显示驱动芯片(DDIC)、微控制器(MCU)、CMOS图像传感器(CIS)、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平台各类产品量产,产品应用涵盖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安防、工控、车用电子等领域。
2023年5月,晶合集成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纯晶圆代工企业。截至2022年3月,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单月产能已突破10万片。
另外,随着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推出,今年2月24日,合肥晶合集成还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厂商思特威签署了长期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晶合集成将在第一阶段向思特威提供月产能1.5万片Stacked(堆叠)晶圆的交付能力,以满足思特威当前产品的量产需求。
在第二阶段,晶合集成将进一步加大产能支持,完成月产能4.5万片Stacked晶圆的交付,为思特威高端CIS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拓展提供坚实保障。这也将进一步助力晶合集成晶圆的出货和营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