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和国庆又连在一起了,我给个体公司打工,总得不到与法定节假日统一的休假,这很正常,我也习惯了。今年双节我们休了五天,今天是最后一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数算假期有什么欢乐,数算假期有什么收获。数算一遭,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
说到遗憾,假期五天,我没有出门,更别提旅游了。所以旅游那种开心放松的感觉是没有的,但同时也没有旅游之后的过度劳累,这算是庆幸吧。说到收获,在这五天里,我突击看了一本书,叫做《顺治皇帝》。本书以李自成开篇,并以大部分文字写的李自成。这本书是古书,已知是清朝的,作者却写着“佚名”,这是很可惜的。谈到半文言文体的古书,我却有自己的读书感悟。全文言文的文章或者书籍我也读了不少,包括《聊斋志异》《汉书》《资治通鉴》《史记》等,虽然晦涩难懂,却别有风味。读全文言文的书不能贪多,不能突击,要像中秋品月饼一般细细的品;读现代汉语的书籍,体会的是文字的流畅,美文的意境。唯独我在读半文言文的时候,感觉好像流水账,既没有丰富的语境和情感,也缺少全文言文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虽然不是晦涩难懂,苦涩不堪,但缺少滋味,就像白水煮挂面一般,虽未有十分滋味,但是能吃。
不过读这本书我还是有收获的,身为华夏子孙,无论你是否喜欢读书,都会对清朝一知半解,单单这些宫廷剧、历史剧就能把清朝历史了解个七八分,最起码人物的名字和身份是了解的,再读书的时候,遇到这些人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吴三桂与陈圆圆那点事,“冲皇冠一怒为红颜”就是说的这点儿事儿吧。但如果不看这本书,我们就像看折子戏一样,捡了经典片段快活快活,却并不知道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这本书在我家里摆了十年了,却没有去读,去看,因为这本书对生活而言还是一本“闲书”,没有必要给它一部分恭敬。而如今有时间了,国庆中秋长假,我贪婪的把这本书读了一遍。
《顺治皇帝》的文墨之间不算是名著,也谈不上精彩,读惯了名著的我顿时觉得文笔有些劣。但这本书却把李自成成长、长大成人、举兵造反、称帝到失败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我看了好些宫廷剧、历史剧,却对李自成的历史不了解。一直觉得李自成的历史是个谜,因为李自成已经逼迫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成王败寇,李自成怎么没有改朝换代继大统呢?怎么让少数民族截胡了?读了这本书才算是看明白,不是该死的人就必须死啊。
历史虽然远去,却能使人明智,让我们知道某些事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来龙去脉。过去的事情之后还会再发生,已有之事后必再有,日头照今人也照古人。读史会让我们更加豁达。我们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