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张养浩,到底经历了什么?

耕其田 2024-11-04 17:56:38

张养浩有九首怀古元曲,其中两首代表作广为流传。

第一首是《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首是《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想起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他,如木心所说“街上没有兵,没有马,而兵荒马乱。”世道而已。

《元史》中有张养浩的列传,张养浩,字希孟,是济南人。他的名想必是取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字和《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一样。

天历二年,也就是1329年,距今已约700年,《元史》写了八个字“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他接到命令后,便散其家产与乡里的穷人,登车上路,救济饥饿,埋葬死者。他还在华山岳祠以及铸社坛为民祈雨等等。

张养浩路过潼关,便记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经过骊山,又写下“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他听说民间有人杀子以奉母,为之大恸,出自己的钱接济。

他到任4个月,从没在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办事处,累得卧床不起,60岁去世。关中的人,哀之如失父母。

在fó教中,有常啼菩萨,有人说是因为他小时候喜啼所以叫常啼。

也有人说,这位菩萨行大悲心,因为心地柔软的缘故,见到众生在恶世贫穷老病忧苦为之悲泣。所以众人称他为常啼菩萨。

张养浩和常啼菩萨类似,有大悲心。

在历史上,人口的主要作用有三个:交赋税,服兵役、劳役。

杜会结构是稳定性的三角形金字塔结构,粗糙一点说是经济学上的二八定律,20%的少数人占有80%的权力、军事、经济、教育等资源。

杜会底层不外乎是庄子笔下的涸辙之鲋,余华笔下的活着,莫言笔下的生死疲劳。

锅贫民一定贫,但锅富不一定民富,有的锅富是因为与民争利,即便锅富,民也弱。

盛世是饿不死,乱世是活不下去。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比如虽在康乾盛世,但在《红楼梦》里,贾府的亲戚子弟,金荣与胡氏是孤儿寡母,胡氏说金荣去上学可以“省嚼用”。

秦可卿的养父秦邦业为儿子秦钟上学、附读,东并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袭人以“值几两银子”卖身贾府为丫鬟,是因为“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

刘姥姥仅靠两亩薄田,又汲水舂米等过活,穷人怕过冬,刘姥姥家连吃的没有,天气又冷,冬事未办,才不得不如涸辙之鲋一样求救,去贾府“打秋风”续命。

所以,杜会学家提出杜会分配结构的理想型是橄榄型或纺锤型,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少,中等收入者占比多。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张养浩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感谢你的时间,请点亮右下角赞及在看。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