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长征期间,毛主席调侃杨尚昆:尚昆,你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红色先驱 2023-12-19 18:26:03

1951年“八一”前夕,一部大型歌剧《长征》被搬上了舞台,舞台上更首次塑造了毛主席的形象,很快便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部歌剧的剧作者,正是前国家主席,1951年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夫人、戏剧家李伯钊。

而除却这两重身份之外,李伯钊身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便是长征史上唯一一位三过草地的女红军。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两万五千里漫漫行程,最凶险的莫过于过草地。

在广袤的草地上,到处掩藏着致命的陷阱,水草地,沼泽地,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雾,方向迷失,通通威胁着士兵们的生命,稍有不慎就会被吞没,穿过草地只需要短短几天,最终却造成了巨大的非战斗损失。

这样的险境,李伯钊生生经历了三遭,传奇般地三次走过了草地。

其中后两次,对李伯钊来说,本可以避免,是因为她的丈夫杨尚昆才经历的。

毛主席后来在知道这件事后,还曾当着杨尚昆的面,风趣调侃道:“尚昆,你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所以,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毛主席又何出此言呢?

李伯钊和杨尚昆,两人相差3岁,同是川渝老乡。

杨闇公

杨尚昆的四哥杨闇公还是李伯钊少女时期便加入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的组长,在杨闇公的引领下,李伯钊义无反顾地投身爱国学生运动的大潮中,并加入了共青团。

后来因为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李伯钊被学校开除,于是背井离乡去到了上海,继续革命。

同一时期,杨尚昆也在四哥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工作,入了党,上海工人的第一次、第二次武装起义,也全都有他的身影。

而就在机缘巧合下,这样两个满怀炙热革命情怀的青年人相遇了。

只不过,革命的道路注定充满荆棘,两人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在上海的监狱。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为志同道合的两人之后的相处更增加了一份命定的意味。

两人得以脱离监狱之后,被组织上送到了莫斯科学习,在紧张的学业中,饱含革命热血的两个人相互吸引,顺利走到了一起。

1929年7月,两人结为夫妻。

和我党其他革命夫妻一样,两人自此开始了聚少离多,却相濡以沫的一生。

1931年,两人回国,重聚上海,投身上海工人运动和我党宣传工作。

李伯钊的艺术天赋、编剧水平在这期间得以展现。

1933年,杨尚昆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担任中央宣传部干事,而李伯钊担任中央教育部艺术局局长。

同年,杨尚昆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比杨尚昆要年长14岁的毛主席,初见杨尚昆,便对这个朝气蓬勃,沉稳又不乏灵气的青年干部十分感兴趣。

当问起杨尚昆的身世经历中,偶然得知了杨尚昆的四哥是杨闇公,更十分惊喜。

或许正是因此,毛主席和杨尚昆一见如故,结下缘分。

不多久后,因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杨尚昆作为红三军团政委,和当时作为军团长的彭老总一起,率领红三军团奋战在前线。

而李伯钊和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三十几位女红军被编入中央纵队的“特殊连队”,随卫生队一起行动。

另一边,红三军团连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战功卓著,全军通电表扬。

1935年4月底,红三军团行抵云南白水镇,遭遇敌军空袭,由于地势开阔,毫无遮挡物,红三军团指战员只能躲在麦田中。

而随着炸弹在麦田里爆炸,红三军团损失惨重,躲在麦田里的杨尚昆,腿部被炸伤,鲜血从绑腿布里不断渗出,但他只能一动不动。

一直到敌机盘旋升空离去,杨尚昆才被抬出了麦田。

而由于条件受限,彭老总一声令下,军医只能现场为杨尚昆开刀,3块弹片取出了2块,然后在碗口大的伤口中塞上药棉,简单包扎。

就这样,杨尚昆躺上担架,继续随军前进。

而另一边,李伯钊还在中央纵队,负责行军中的宣传鼓动、慰问伤病员工作。

自长征开始后,夫妻俩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中间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短暂会合,但很快就又分开了。

夫妻俩成了长征中的“牛郎织女”。

而杨尚昆负伤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央,李伯钊闻讯心急如焚。

向来心细如发思虑周全的周恩来在得知红三军团遭遇空袭,杨尚昆负伤后,当即找来了李伯钊,要她带上担架队前往红三军团,救护转移伤员。

见李伯钊神色慌张,周恩来还特意加了一句:“伤势不很重,别担心。”

这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很快,李伯钊带着担架队去了红三军团报到。

彭老总见来人,一贯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对周伯钊风趣地说道:“周副主席派你来还有别的事情吧?”

“是,让我顺便照顾一下尚昆。”李伯钊回答得有些不好意思。

而彭老总也适时结束,不逗她了,笑着道:“这就对头了,你快去吧,看看尚昆。”

就这样,夫妻俩终于见面,一段时间以来的思念也终于得以实现。

而向来以革命事业为重的两人,在短暂的见面之后,又再度分别。

当时彭老总和叶帅(遵义会议后任红三军团参谋长)都劝李伯钊再留一段时日,但都被夫妻俩拒绝了。

就这样,夫妻俩再次踏上各自的征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

不过会师的热烈氛围没能持续太久就产生了有关红军今后行程是北上还是南下的分歧。

最终中央取胜,两军决定北上,不过分歧仍在。

知人善任的毛主席,很快找到了杨尚昆。

1935年8月初,沙窝会议召开后,根据毛主席的提名,杨尚昆被调离红三军团,去到红四方面军陈昌浩担任主任的总政治部当副主任。

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对他说:“你本来就是总政治部副主任,调你去,顺理成章,另外你和陈昌浩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有点老关系。”

闻言,杨尚昆点点头。

接着,毛主席又继续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你到那里,要强调一个‘韧’字。你要做拉不断、扯不折的‘牛皮糖’,软不拉叽地富有韧性;切记不要当玻璃,一敲就碎,一碰就破裂,那样就不好工作啦!”

也便是这一番话,令杨尚昆瞬间明白了自己此次调动的意义所在。

很快,他同接任自己红三军团政委的李富春交接好工作,就带上100多名干部走马上任了。

8月下旬,红军开始过草地。

杨尚昆等一百多号人和杨昌浩他们走了七天六夜,最终走出了人迹罕至、鸟兽无踪的草地。

这期间,杨尚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努力当好一块“牛皮糖”,每天都要去到陈昌浩那里坐一坐,说一说,了解情况,掌握动向。

另一边,李伯钊也第一次随中央纵队穿越草地,途中她跑前跑后,同时负责队伍的鼓动宣传,激励大家,最终经过艰苦顽强地行军走出了那片漫无人烟的草地。

过草地后不久,1935年秋,李伯钊也接到了调动命令,她被派去四方面军筹办文艺训练班,很快也听说了分歧之事。

9月上旬的一天,张国焘突然致电给陈昌浩和徐向前,要他们立刻带上所有右路军部队南下。

这和中央的北上方针明显背道而驰,分歧明显。

中央当机立断,当即决定于当晚单独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

而杨尚昆则被毛主席叮嘱,找叶剑英和罗迈,把总政治部的干部带出来,千万小心!

而恰是在这一天,李伯钊和总政治部宣传队的同志们一起,要到前敌政治部去报到,正好去看杨尚昆。

夫妻短暂见面,李伯钊询问丈夫,还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

这时的杨尚昆已经知道了晚上要行动的事情,为了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的安危,他终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杨尚昆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当时他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果我把事情透露给他们,就怕泄漏了密;如果让他们临时改变出发日期,又怕引起陈昌浩他们的怀疑。万一他们得知中央的意图,把中央扣起来,不是坏了大事”,基于此,他忍下心,什么都没说,计划着“让他们按时去报到,到最后时刻再设法通知他们”。

但是令谁也没想到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当晚行动前,当杨尚昆派出警卫员去通知李伯钊和宣传队的同志时,警卫员走错了路。

宣传队住地和杨尚昆所在的总政驻地距离10里,来回往返1个小时足够,但是杨尚昆等了3个小时还是不见人,不祥之兆已经涌上心头,时间紧迫,他决定不等了。

而另一边,当警卫员赶到时,总政动向已经被发觉,李伯钊和警卫员,还有宣传部的同志全部被留在了红四方面军,并被裹挟南下。

就这样,李伯钊只能第二次过草地,而这一次,对李伯钊来说,更加艰辛和苦闷。

伴随着饥饿、寒冷、疾病、疲劳和死亡袭来,她愈加想念着中央,恨不得赶快回到红一方面军,回到丈夫身边。

她最终第三次穿过草地。

所幸不到一年后,事实也证明,中央北上的方针才是正确的,红四方面军又开始同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在这个过程中,李伯钊第三次过草地。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万里长征终于胜利结束。

而李伯钊也回到了杨尚昆身边,这对长征中的“牛郎织女”终得以相会,在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过后,两人久久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之中。

他们的故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而毛主席在听说了这件事情后,感动之余,不免风趣地对杨尚昆道:“尚昆,你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3 阅读:630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