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洋水产部高调宣布在苏岩礁海域部署大型浮标装置不足48小时,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公布的亚洲行程却将韩国排除在外。这场被《朝鲜日报》称为“外交冰桶挑战”的打击,揭开了韩国在东北亚地缘棋局中的尴尬处境,当首尔试图借力美韩同盟强化海洋主张时,华盛顿的战略重心已悄然转向。
赫格塞斯此次亚太首访选择日本与菲律宾,创下1991年以来美国防长就任后首次跳过韩国的先例。五角大楼的行程安排引发韩国舆论强烈反弹,三大主流媒体《中央日报》《东亚日报》《韩民族新闻》同步使用“国耻时刻”标题,总统府外交安保团队连夜召开危机会议。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读卖新闻》指出,美方特意选择在韩国公布苏岩礁行动后披露行程,释放出明确战略信号。韩国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美方此前承诺“全力支持盟友海洋权益”,却在首尔采取实质行动后选择冷处理。
这种反差暴露出美韩同盟的深层裂痕,美国务院内部评估报告显示,韩国在印太战略中的优先级已从2018年的第3位降至2024年的第7位,落后于菲律宾与越南。
康徒衡宣称的“夺回控制权”行动,实为在苏岩礁西南25海里处设置直径15米的太阳能浮标。韩国海洋警察厅数据显示,该装置仅配备基础监测设备,无法实现常态化驻守。这与中方在苏岩礁海域部署的万吨级海警船、无人机巡航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首尔国立大学海洋战略研究所分析认为,韩方行动更多是政治象征,意在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近期民调显示尹锡悦政府支持率已跌破32%,涉海强硬姿态成为转移矛盾的主要手段。
白宫国安会近期解密文件显示,美方正推动“半岛问题四方机制”,计划绕过首尔直接与朝方及中俄对话。这种“去中介化”策略在军事领域同样明显:驻韩美军2024年预算削减7.3%,裁撤计划涉及群山基地12架F-16战机,而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同期获得23亿美元升级经费。
克拉克空军基地扩建工程已吸纳原定用于乌山基地的4.7亿美元资金,五角大楼向菲律宾移交的二手巡逻艇数量(12艘)远超对韩军援(3艘)。这种资源再分配,折射出美国“第一岛链”防御重心南移的战略转向。
面对双重压力,韩国正试图在安全与经济间寻找平衡。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占比回升至62%,三星西安工厂获准进口EUV光刻机更是释放出关键信号。但安全领域的对美依附仍制约其战略自主,韩军联合参谋本部被迫取消原定5月的独岛军演,以避免刺激美日韩三边关系。
首尔大学教授金显哲在《中央日报》撰文指出:“当美国不再需要看门犬而需要斗犬时,缺乏独立军事投射能力的韩国难免失宠。”这场由浮标装置引发的连锁反应,实则是全球权力格局重构的微观写照,夹在中美战略竞争之间的国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选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