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种言论:郭德纲拯救了相声之后,又来拯救起了京剧。郭德纲没说过的话,倒是有人替他说;郭德纲不敢吹的牛,倒时有人替他吹;郭德纲没造过的谣,倒总有人替他造。
不可否认,郭德纲娱乐化的京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京剧的发展和振兴,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郭德纲所表演的京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京剧,更不是戏迷眼中的京剧。
不知道若干年之后,会不会出现这样的观点:京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用娱乐化的口吻来审视京剧的发展,并不是一条正道。
倒是可以声明一下:京剧的娱乐化道路可以作为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不能成为大流。就像是主路和辅路的关系,就像是主流和支流的分割。
无论是京剧的振兴,还是相声的发展,都跳不过国家力量的支持,甚至可以说这样一句话:京剧的发展、相声的发展的带领者仍是国立剧团。
郭德纲的麒麟剧社没有贡献吗?当然有,前面也提过,就是为相声、京剧的发展提供一条道路,提供一个方向。方向有了,决定权并不在社粉身上,而在艺术家身上。
说到底,说破大天,郭德纲也只是一个商人,盈利是第一目的,因此不要把拯救艺术这顶高帽戴到他的头上,没什么意义。
拥有著名演员、艺术家的头衔虽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利益,为了自己的富贵荣华,但也有一些强制性的艺术任务需要完成。和一些观众说的靠一段吃一辈子、唱一段休息一年的说法有较大的差池。
在大部分剧团里面,基本要完成两项工作:第一是完成演出任务,一年有多少场演出是有要求的;第二是完成创作任务,要有新段子或是献礼节目产生。
京剧的衰落有其内在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到演员身上,更不能因此产生粗鄙恶俗的想法。京剧要达到梅兰芳、马连良那样的盛景,保守估计五十年之内看不到。
当然,这只是溜溜球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一些客观原因的缺失影响京剧的发展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
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时代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多样的娱乐途径,促使大众不再单纯地将京剧作为逗乐的唯一途径,咿咿呀呀的腔调更不适合快餐式的生活要求。
再者是观众的减少,听京剧的观众了了,与最辉煌的时期差的不少,与前些年鼎盛之时也少了很多。
年轻观众没了去听京剧的兴趣,甚至一开场就想睡觉的尴尬;老观众对京剧的一些创新嗤之以鼻,前些天竟然出现了穿着暴露、画着京剧妆的表演,眼球是有了,感受的是京剧的美吗?
一些粗鄙的创新方式,带来的并不是艺术的创新,而是京剧的落败。与之相比,郭德纲先生所有的一种方式要高尚的多,也算得上是一种不错的可选择的方式。
京剧的振兴更是一个大工程,在梅葆玖、谭元寿等几位老演员的去世之后,京剧的振兴更是进入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黯然期。能带领京剧走出困境的代表人物还没出现,或者说还没有长成。
但不否认京剧人的努力,像是王佩瑜京剧伴奏的尝试,像是杜镇杰、李军、凌柯等中青年演员在短视频平台上做的宣传,与德云社的努力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着京剧的发展。
京剧的挽救更是在京剧人手中,麒麟剧社的作用我们不乏将其称之为推广,但推广并不准确,毕竟推广所能显示的作用太小。
期待曲艺之树的长青。
用户12xxx58
有空不担心京剧前景,妄自评判揣测郭的专业性,闲的你[汗]。依靠蹭郭WIFI乱发帖,拉黑。
水岸
说的很客观,透彻。
黎涛
为什么郭德纲做的事各种挑刺,那些艺术家做的事都很好,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Sayuri
你配在这儿评论吗?[鼓掌]
孔令石
评论的非常正确
Sayuri
那是[鼓掌],肯定没你们这些人对京剧的贡献大[点赞]
孔令石
评论的太好了
咔塔山
总架房顶上不好,总要有个架子,好下来吃口人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