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京剧院的杨赤曾经说过一句话:“全国的院团没有一个能养活自己。”这不禁让人感叹戏剧发展的困境。像是京剧这样的国粹艺术,给予了很大发展期待和扶持的艺术都已跌落神坛。
很大一部分人是通过郭德纲,重新了解了京剧,喜欢上京剧,不知是喜还是忧。在大部分曲种都发展颓势的同时,河南大地上的豫剧却依旧生机勃勃,每次演出台下都是人满为患。
养活自己不成问题,甚至还能小有盈余。半个世纪以来,豫剧成为了公认的“叫座曲种”,以绝对的优势在全国300多个剧钟之中居首位。
豫剧起源,大中原出了土梆戏豫剧又名河南梆子、靠山吼、土梆戏等等,在根本上还是属于梆子的声腔系统,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如粗犷豪放、大气磅礴、质朴明快、通俗易懂等地方特色。
对于它的出生地,则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原本是秦腔的一种,跑到开封之后有了河南特色;第二种说法是本就产生于河南、陕西、山西的交界之处,在河南发扬光大而已。现今大都认为豫剧就是在河南土生土长的乡土丫头了。
至于准确的形成时间,已成为不可考证的悬案,但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乾隆年间,因此大都将乾隆年间作为河南梆子的出生时间。乾隆后期皇帝做的不咋样,戏曲发展倒是昌盛的很。
什么叫生逢其时?豫剧诞生之时,正是昆曲衰落只是,京剧未生之时。正像是出生的太阳和纤弱的老者一般,豫剧的发展经历了未有的好时代。
豫剧的大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因素,不像昆曲一般,曲高和寡,自以为风流却被历史抛弃。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能在田野地头歌唱,也能登上大雅之堂;既能和你评论高雅,也能和你争执低俗。
顽强的适应力,给了豫剧以顽强的生命力。
豫剧诞生,在中原称起了霸主一项曲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两种因素。一个是文化的滋养,豫剧形成于开封一带,有这赵宋历史的鲜活滋养,也就有了不断的文化血液;二一个是演员的带领引导,只有出彩的带头者,才有出彩的曲艺道路。至于观众嘛,花开蝶自来!
地域的不同,也会影响声腔艺术和表演程式。所谓“近山者音刚,近水者音柔,平原者平和。”因为地理因素不同的缘故,豫剧也划分出了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等多种程式,各不相同。
不同的表演程式,也就适应了不同的市场,成为豫剧走出本土市场,向外地扩张的重要因素。
豫剧的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小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无外乎成为了戏曲能够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观众有亲和力,有听下去的兴趣,不就有了市场。
从天上的神仙到地下的鬼魂,从王侯将相到才子佳人,从国家大事到鸡毛蒜皮,兼容并包无所不能。但多数剧目都昂扬着真善美,鞭笞着假恶丑,反应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乡野丫头进入了大都城开封城古称汴梁,也就是北宋的都城。留下的可不只有历史故事和帝王传说,亦有审美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变迁。明朝之后,开封城的娱乐项目就层出不穷,茶馆、戏院鳞次栉比,好不昌盛。
1914年,这个常在庙会、集市上演出的土梆戏却走入了省城的茶社之中,并且带来了茶社、戏社骤增的景象,一时间出现与京剧相互竞争的局面。
京剧与豫剧,虽然有形成时间大致相同的共同之处,却亦有大不同的地方。一个生长于繁华之中,融合了宫廷审美的二黄,一个是滥觞于民间草野,浸润了民间俗情。因此,豫剧长因“有伤风化”、“有碍治安”的原因取缔,却未能阻止其前进的步伐。
开封的大相国寺自古就是三教九流的聚合地,也成为了曲艺发展最昌盛的地方,豫剧的大变革也是从这里出发的。
总是在这名胜之处,诞生了引领豫剧时代潮头的“豫声剧院”和“响豫舞台”,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初见端倪,在剧场建设、舞台美术、革除积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机关布景的设置、茶座顺序的安排等等,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又增加了票房收入,成为豫剧进入大城市之后的变革式发展。
名家风流,常香玉独占鳌头一项艺术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外显,就是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甚至可以称是成熟的标志。
常香玉是一位有能力的表演艺术家,又是一位有胆魄的改革家。她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注重传统,改革创新,为豫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豫剧的一面旗帜。
像是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大家也各成一派,一同为豫剧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之后,豫剧又结合生活气息,创造出了《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戏,蕴含了现代基因。
现在以范军、小香玉为代表的人物,有代表了发展的又一高峰。戏曲到底是要高雅还是要接地气呢?
闪闪闪
不要扯什么拯救不拯救。。郭德纲这纯粹是商业行为。德云社是一个快上市的公司。他的一切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试问,郭德纲是那么高尚的人吗?无利不起早[得瑟][得瑟][得瑟]
大泽土 回复 04-07 11:31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三哥 回复 04-07 14:57
其实主流非主流都是商业行为,只不过顾客不同,主流就不食人间烟火了么?
水果江湖
那俩代表不了豫剧,俩混子,作者根本就不了解豫剧
闪闪闪
伦理京剧?
百夫长
咱俩个在学校整整三年,相处之中无话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