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虹专栏:图说师友——彭德

99艺术 2024-09-23 11:19:24

“图说师友”之彭德 鲁虹画 2024年9月

按: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年——2019》出版之后,我所涉及的有关中国美术史的系列著作,实际上已经由1966年写到了2019年,因为,此前我已经出版《文革与后文革美术1966——1978》与《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年——1999》等著作。本来想接着撰写1949年——1965年的中国美术史,资料其实也收集得差不多了,可因一些客观上的原因,我决定暂时放下这一计划。那么,在今后相对空闲的写作时段,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也征求过若干人的意见。由于我很同意一个朋友的建议,即借鉴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的做法,将一些没有写进上述著作的重要材料,如一些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等关于艺术的趣闻轶事写出来,以为现在与往后的研究者提供补充性材料,于是我便由自己比较熟悉的师友开始了此一工作。起初,我也只是想运用文字的方式,后来又想到要以绘画的方式为每人画一幅肖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方力钧画相关作品的启示,结果就有了“图说师友”的专栏,只是三十多年没画画了,还是有点手生,相信画上一段时间,会有所恢复。后经与99艺术总编杨凯商议,拟每周发一期,文字会长短不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希望读者能喜欢。

——鲁虹

新潮美术的旗帜——略记与艺术理论家彭德老师的交往一

1983年后期,基于改革创新的浪潮在美术界势不可挡, 以周韶华为首的湖北美协领导班子决定在原《美术理论文稿》的基础上创办《美术思潮》杂志,以推动艺术变革的步伐,这在国内无疑属于首创。 考虑到陈方既年事已高,周老师很想寻找一位既年富力强,又具有新锐观点与很高理论水平的人来主持这一重要工作。经《美术》杂志副主编何溶先生的慎重推荐,他遂将眼光放到了彭德老师身上。后者在全国崭露头角是由于1982年在第5期《美术》杂志上发表了著名文章《审美作用是美术的唯一功能》。可因宜城方面不肯放人,湖北美协便在1984年3月以举办“第六届湖北省美展”的名义将他从宜城县文化馆借调到了湖北美协,起初是想用“刘备借荆州”的方式,借而不还,但随后于当年年底还是成功将他调到了湖北美协。而为了调动,周老师上至省领导,下至宜城县领导,做了大量工作。

立者:祝斌、皮道坚、鲁虹坐者:萌萌、彭德、王广义(时在武汉任教)1991严善纯在雪地上摆拍

彭老师被借调到湖北美协之初就住在省文联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前些时曾在合美术馆举办的“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展览中的一个情境再现,其实就是以此为背景安排的——即除了拾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的床铺与办公桌外,还有一个小木板,上面钉着很多小纸条,其中有的写着一些工作安排、有的写着一些随感……彭老师当时在美协身兼三个任务: 一是筹备《美术思潮》的出版;二是接替陈老师先前负责的创作研究部工作;三是参与“第六届湖北省美展”的宣传。 作为副手,我有很多时间同他在一起,于是也就有了很多机会了解他。

“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展览现场合美术馆,2021

彭老师为人可以说是既古板又前卫,既传统又反叛,具体来说,其学术观点虽然显得十分激进,但生活方式却极为传统;文字虽张扬犀利,个性却很温和。他是一个工作狂,业余爱好惟有下围棋或算命,以致黄专曾说他一生算是白活了。彭老师个子并不高,操着一口天门式的武汉话,节奏很慢,冷不丁就会冒出一句既极为俏皮,又让人特受启发的话,这是因为他考虑问题总会超出常人的思考模式。

2000年 摄于武大,左6为彭德

其文恰如其语,有一次他写了文章给我看,并请我提意见。我看了连声说好,他忍不住问我,你总是说好,这篇文章究竟好在那里呢?我说,您的好多篇文章立意都很新,让人特受启发;另外就是文字太棒了,所以我刚才还在揣摩,首先您究竟是怎样发现问题并立意的,其次,同样的意思我会怎样进行表述,您又是如何表述的。他一听笑了起来很快将话头岔了开去,说道,小时候抓周,他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于是同笔杆子打了一生的交道。他还说,按家谱记载,他是彭祖的后裔。因自幼喜爱美术,1965年他曾考过广州美院,未果遂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71年12月,他分配到了襄阳宜城师范学校教书,1977年调至宜城文化馆,主要从事绘画和摄影。

在“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展览现场左为彭德,右为鲁虹

在谈到自己的读书方法时,他介绍多是一目十行,且往往只读关键词,除非细节特别动人,才会反复读诵。他告诉我,一个学者要成功首先是必须下功夫读大量的书,不过,死读书也不行,重要的是须勤思,即要提出新的观念或发人所未发之声。为此他特别举了他1982年写《审美作用是美术的唯一功能》的例子。他回忆道 ,当时他发现《美术》杂志有征稿启事。其中一个题目就是关于美术功能的讨论。而且,他发现更多作者是谈美术的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对审美功能则比较忽视。所以他有意以极端的方式否定美术的前两个功能,而突出后一个功能。写毕,他先在白纸打上格子,再用透明白纸蒙于其上用楷书誊正。另外,得知编辑看稿的一般兴趣在下午三四点,他又按邮局的寄信规律,精心安排自己的稿子在截稿前一天下午准时寄到了《美术》编辑部。他亦向我介绍,出名或成功除推出新观念之外,另有二法;一个是集大成;另一个是打名人——比如说美术理论界谁出名,就打他,揪住他的文章中的某观点猛批。后一种方法我是不齿的,但彭老师谈的第一种学习与工作方法对我却深有启发,也对我后来的发展极有帮助。

《中式批评》封面彭德 著 2002年

与传统的美术刊物组建工作班子的方式不同,周老师是大胆地让彭老师做主编,他自己与鲁慕迅老师则任副主编,由于从不干预,一切都由彭老师定夺,于是就为彭老师提供了自主驰骋的大舞台。至今我都清楚的记得,为了积极筹备《美术思潮》的创刊,彭老师当时不仅与武汉中青年美学学会的部分成员,如邓晓芒、易中天等老师有着密切接触,同时在周老师与湖北美协的大力支持下,把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地的朋友都请到了湖北来开会讨论。有了这样的学术铺垫,很快,他就定下了《美术思潮》的办刊宗旨,即: “把握艺术变革的脉搏,敏锐地发现尚在萌芽阶段的新事物,热情地扶植有待成熟的思想,及时地抨击业已停滞或退化的艺术现象,粗线条地预测艺术发展的近期趋向。” ^【1】^ 他还发誓要让《美术思潮》办过前三期就要在全国产生影响。出于广泛宣传的目的,他先是通过查阅资料向全国各地相关机构寄送了杂志;其次是通过如开全国重要会议的时候送给相关人士,如1985年5月,趁中国美协在济南开会之机,他带了二百本杂志到济南,然后通过会务组的年轻朋友,送给了到会美术家与批评家——包括贾方舟、高名潞等人,这使也得会议期间大家都在议论这个刊物。在具体的办刊时,他除了特别强调要倾向明确外,还十分注重编辑或写作力量的年轻化、前卫化、跨越区域化特点。按我的理解,这恰恰是他谢绝何溶老师要带他去全国各地跑一圈,并接下何溶老师所有关系网的缘故,因为彭老师不想让《美术思潮》成为《美术》的副本。

《美术思潮》1986年 封面陈绍华设计

也正由于有了以上清晰的思路,故一些后来在国内十分有影响的青年批评家,如祝斌、杨小彦等人很快团结在了彭老师的周围,并形成了一个十分有效率、十分有趣味的集体。那时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有时谈新出版的各类书籍、有时谈国内外的美术创作近况、有时谈各种时事要闻、有时也会出现激烈的思想交锋……而地点则多在《美术思潮》编辑部的办公室,三不时大家还会去彭老师家蹭饭。

鲁虹、彭德、李媚、杨小彦,后排是阿牛、鲁珊、阿平1993.10.深圳,同后二者创办《焦点》图片双周刊期间,海滨浴场

《美术思潮》的办刊模式是由以上介绍过的青年批评家轮流担任责编,但无论是确定当期的编辑主题,还是具体的组稿,彭老师都不曾予以丝毫干涉。事实表明,相关做法使得《美术思潮》一期与一期的内容不仅拉得比较开,也很活跃。当然,这也使得印刷极为差劲的《美术思潮》很快赢得了青年艺术家与读者的追捧。而我虽名为任编辑部主任,其实是自己领导自己,常常要做联系作者、发放稿费、寄送刊物、联系印刷厂等工作。如今,虽然很多刊物印刷条件、工作条件都要好得多,但任何艺术刊物都难以达到《美术思潮》当时受到欢迎的程度,这显然是时代的需要所致。相对《美术》、《江苏画刊》以图片与文章并发的方式,《美术思潮》主要还是以发表理论文章为主。彭老师曾经在《美术思潮》终刊词中说过: “当一个宗旨与《美术思潮》相似而又名副其实的新刊物,如果有利于中国美术变革时,它的诞生就将是不可抗拒的。” ^【2】^ 这也正好说明了《美术思潮》何以诞生并那么受欢迎的原因。

彭德于2022年9月在傅中望工作室

《美术思潮》于1987年底停刊, ^【3】^ 其后与湖北文联的另外四个刊物,如《长江戏曲》、《长江歌声》等等合为一个刊物,称为《艺术与时代》。在此背景下,年底的终刊究竟如何出版,就是彭老师与时任责编祝斌当时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最后一次《美术思潮》的编辑会气氛稍微有点低落,大家都感到十分遗憾,但彭老师的发言却改变了大家的看法,他说话的大意是:《美术思潮》自办刊以来,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光是经费紧张,而且也难以推出新的思想,所以正是停刊的时候了,相信它将会是人们以后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重要刊物。其后,大家经过充分的讨论,决定邀请《美术》主编邵大箴、《中国美术报》主编刘骁纯、《江苏画刊》主编刘典章、《美术译丛》主编范景中与《美术思潮》主编彭德各写一篇回顾本刊近年来办刊之路的文章。此外,还特地约栗宪庭、李小山写了介绍何溶和索菲的文章。考虑到还有一些准备用的文章将来再也无法刊用,便以《来稿文摘》的方式选发了一些作者的文章。原来还准备让彭老师代表编辑部写一篇《停刊辞》,因他认为不太好写,后来就设了一个《读者来信选登》的栏目,其中主要是读者们对《美术思潮》大加赞扬的话语——其中包括现在名声很大的艺术家周春芽与批评家殷双喜等。最后一期《美术思潮》——也就是1987年第6期《美术思潮》的封面与封四,还有封二、封三、全是红底,上面印有主要参与者与支持者的照片(内页同时还附有每个人的简历)。这一期刊物过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美术思潮》 终刊号封面祝斌设计图片致谢:彭德

《美术思潮》停刊后,我调到了《艺术与时代》编辑部工作,彭老师则调到了湖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1989年7月,他还带领祝斌和我策划过当代艺术研讨会,但没过多久,他就转头研读起经史子集来。仅仅两年功夫,不光编纂出版了《楚艺术研究》与《楚文艺论集》,还同时在埋头撰写《中华文化通志-美术志》。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完成岭南美术出版社下达给他的任务,即撰写有关中国新潮美术的著作。 ^【4】^ 他却告诉我,第一,作为出生于双子座的人和杂家,他的兴趣中心容易转换;第二,他觉得自己与当代艺术无论在时间上还是距离上都靠得太近,应保持一段时间的距离再写;第三, 他当时通读1978年买的《十三经注疏》时,发现中国古代有很清晰的色彩框架,和我们学的西方现代应用色彩学完全不同,所以他决定用十多年的时间和主要精力来写这本书。 再说,当初老先生们总是质问:你们反传统,懂不懂传统?传统文献你们读过没有?故他当时觉得批评界应当有几个人去深研传统。虽然接下来他也参加或策划过一些当代艺术的活动,如1992年曾经参加吕澎策划的“广州艺术双年展”、1994年同贺飞白、唐小禾、刘明还有我商讨筹办了《美术文献》^ 【5】^ 等,但相对于他花十七年时间,且以“三年不下楼”的方式一心一意撰写《中华五色》而言,显得倒像是在客串当代艺术了。对于彭老师的学术变向,我是很遗憾的。我总觉得,他在80年代的学术经历是无人能替代的宝贵财富,一下子转到另一个领域甚为可惜。当然,如果他不撰写《中华文化通志-美术志》或《中华五色》等巨著,也无疑会是学术界的损失!

《美术文献》创刊号封面 1994年图片致谢:彭德

24年前,也就是1998年,一方面周老师要退休;另一方面,省文联的一位领导找彭老师谈话,强调长期不坐班的他必须按规定坐班,加上他萌发了当教师的想法,于是他就通过《画刊》主编李建国发了一个三百字的求职广告,内容是希望到大学去教书,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主要优缺点罗列了出来。发表后不过几天,就有北京、上海等十一个城市的老友或陌生人打来电话,邀请他调到相关学校工作。经过反复权衡与算卦,他最终选择了去西安美院。在那里,他得到了几任领导的关爱,也一步步在向自己制定的目标前进!

《中华五色》彭德 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8

2022年9月,在我主编了十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即将出版之际,我特别邀请周老师题写了书名,另外也请彭老师撰写了前言,他这样写道:

“鲁虹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属于图像志……鲁虹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作为多种当代艺术出版物的主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全程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有着无庸置疑的审订权。这部图像志,既能为今后的先锋艺术创作提供超越的依据,又能为艺术史家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提供线索,还能为文化界、知识界提供研究资料。三十一年前,我和鲁虹、祝斌策划过‘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议论改革开放期间的先锋艺术。那是美术界首次使用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因而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全集》这部巨著,有着一见如故的亲切感,特作此序以示推崇。”^【6】^

2020年,鲁虹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集”(六卷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彭德撰写前言

借用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的特殊机遇,我让湖北美协三代同仁很有意义的聚在了一起,对于这一点,我深感欣慰!

彭德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1985-1987年主编《美术思潮》。1990年出版《视觉革命》。1994年主编《美术文献》。1998年出版《中华文化通志·美术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更名《中国美术史》)。2001年出版《走出冷宫的雅艺术》。2002年出版《中式批评》,主持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6年策划“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2008年出版专著《中华五色》。2010-12年策划“终南雅集”。2012年,主持第六届中国批评家年会。2015年出版《彭德自选集》。

注:【1】【2】见《蓦然回首说思潮》(彭德),载于《美术思潮》1987年6期。【3】《美术思潮》在1985年初出了试刊号后,于1985年4 月正式向全国推出了创刊号,到1987年第6期停刊,共发行了22期,总计约30万册。【4】时任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的杨小彦曾约请彭老师写中国新潮美术一书,后者不仅答应了,还向许多艺术家与批评家要了图片与文字资料。只可惜这一工作至今未果。【5】《美术文献》开办时是以丛书的方式,后在申请到刊号后成为期刊。【6】见彭德《前言》,臷于《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六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22年12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