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核心方里发现的食物密码

鸿朗说健康 2024-09-20 15:47:41

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离不开吃,如果没吃好,没吃对,也会伤身体。甚至说白了,现在大家都在发愁的脾胃病,多半都是吃出来的。吃错会伤人,但吃对可以养人,甚至有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简单的厨房食疗就能搞定。不信?看看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各个治病良方是如何灵活自如运用饮食治病的智慧。

《伤寒论》常用到的药食1.生姜。提到生姜治病,你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生姜治感冒。遇冷受凉感冒了,喝上一碗姜汤,捂上被子,微微出一身汗就好了。除了用于治感冒,生姜还能止呕,被誉为「呕家圣药」,多用于胃寒呕吐、痰饮呕吐。不小心吃生冷的吃坏肚子,呕吐清水的,嘴里含几片生姜就有很好的效果。孕妇恶心不舒服,妊娠反应厉害的,有胃虚里寒的,用点生姜也可以减轻不适。但其实认真说起来,生姜的作用非常广泛,在《伤寒论》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千金翼方》这样描述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我们翻译一下,就是讲生姜味辛,微温,辛温发散能解表,能散水气,可用于表位的邪气,如太阳病,溢饮(水饮流于四肢体表为溢饮)、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血痹等。表证不解时,会引发津液聚表抵御邪气,这个聚表的方向伴随气上冲的过程,可以出现头痛、咳嗽、气喘等,生姜的药势往表,能够利气机,散水气。值得注意的是,生姜解表是用于表证兼有津虚,比如血痹,你可以对比一下,纯表证的麻黄汤出现的表位疼痛,就没用生姜。生姜除了能解表外,实际上是个表里兼顾,以表为主的药。

遇到里寒,里位寒饮,也能用。如真武汤出现的咳嗽、呕逆、四肢沉重疼痛等症,可以用生姜来去水饮兼解表。很多人担心生姜温,怕一吃了就上火,也有人说阴液不足的忌吃生姜,但实际上,在《伤寒论》里面,遇到偏寒的津血虚、胃虚的情况也能用生姜。比如大家熟悉的治太阳中风的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太阳中风是提示你有轻微汗出津虚的问题,治法以发汗解表为主,兼顾补津液。桂枝汤里就含有生姜甘草汤、生姜甘草大枣汤两个温补津液的方子(如果是阳明里热,不能用这几味偏温的药)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下面来说大枣。

2. 大枣。很多人不清楚《伤寒论》提到的大枣到底是什么,是红枣还是黑枣,是蜜枣还是灰枣?其实大枣品种很多,都可以用,以甘味为宜。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就选甜的,越甜越好(自然的甘味,加工的甜如蜜饯类不算)。提到大枣,你可能很自然就认为是健脾胃的、补气血的。《千金翼方》:「大枣味甘辛热滑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可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志,除烦闷。疗心下悬惊,治肠澼。生枣味辛多食令人热渴,气胀。苦寒热羸瘦者,弥不可多食伤人。」「安中养脾气」「平胃气」「补津液」「补中益气」等描述都肯定了大枣补益的作用,可用于虚证。

(大枣性温,里热燥结没有津虚是不用的)实际上,大枣甘温,能温补津液,能除水,补津液+除水=能用于以津虚为主的轻度寒性水饮。它是通过甘滋补津液、补中益气、增强功能,实现去水饮的作用。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举个简单粗暴点的例子(可能不够恰当,但希望能够让你理解),你知道我们身体吸收、搬运能量,排泄代谢废物的载体是津液对吧,津液不足,津亏的时候,那运送这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能力就下降了。活还是那么多,但因为人手不够了,所以忙不过来。那用大枣去补充津液,给加人手,人手到位了,每条流水线上都有人了,那就能帮助水饮这种代谢废物排泄。比如著名的逐水方十枣汤,就用到了大枣,除了常说的反佐,大枣抑制甘遂、芫花、大戟的毒性外,还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大枣本身可以利水。

少阳本病的黄芩汤,里位水火兼有,湿热加上轻度的水饮,就用到了大枣利水。大枣还可以用于神志问题,能治水饮引起的大惊。治妇人脏躁的甘麦大枣汤中也用到大枣,温里补津液,小麦在里面还能清虚热。当然这个用法的前提是什么,是主要矛盾在于津虚,在于人手不够,那可以用大枣。如果不是人手不够,而是要干的活太多了,也就是体内水饮特别重,尤以里寒水饮为主,没有明显的津亏,那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大枣了。为什么?因为大枣补津液会助水,会助邪气,所以要去掉。你可以看看四逆辈,真武汤这些以里寒水饮为主的,都去掉了大枣。而里热引起的水饮,也不用大枣。那如果是胃虚,运化能力下降的,比如最常见的脾胃虚弱的,你可以试一下,一次性吃了很多大枣后,是不是感觉腹胀,难受,消化不良,所以胃虚胀满的不宜用大枣。

3. 葱白。提到葱白,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到了发汗治感冒,能导尿用治小便不利。《千金翼方》提到葱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于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睛,杀百药毒。」这里有个词「喉痹」,很有意思,我们就以此为例来介绍葱白的特点和作用。什么是喉痹呢?《诸病源候论》是这样解释的,「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

人阴阳之气出于肺,循喉咙而上下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大概意思是什么?就是说喉痹,是咽喉疼痛、麻木、有异物感,吞咽不利等与咽喉相关的疾病,这是一个表位或者说是上焦的气机闭塞,气机不通引起的痹痛。那这个时候可以用葱白辛散解表,通窍,去解决这个表位闭塞的问题。而且葱白还有补益的作用,一般的解表药比如麻黄,就怕辛散泄越太过而伤津,葱白是解表而不伤津血,能用于虚而有水饮的问题。当然,此处增长,彼处缺短,葱白的解表力度就不如麻黄强了。不过葱白特别好,不忌寒热。咱们日常感冒发烧有表寒表不解的情况下能用葱白,温病的情况也能用。葱白也不限于表证,能通脉,《伤寒论》中的白通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二方也用到它,用于少阴病的下利脉微或表热里寒。

3 阅读:325

评论列表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药量如何来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药量如何来

5
2024-10-14 10:34

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

速度激情

速度激情

4
2024-09-29 19:01

伤寒杂病论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是,粳米。112方,有几个方子后面护理不喝粳米粥的。所有后世中医都忽略了这味药。

鸿朗说健康

鸿朗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