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罢颇具神秘色彩的基诺山寨,接着便游览西双版纳宝藏村寨——曼掌村。距离景洪市区约30公里的勐养镇曼掌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特色村寨,民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在曼掌村,可以看到并体验傣族传统章哈、造纸、傣拳、慢轮制陶、贝叶经技艺和葫芦丝、高升、象脚鼓制作,较为完整的保持了傣族传统文化特色,让游客感受傣族村寨的浓郁风貌。
曼掌村,傣语意为“大象寨”,相传于既美丽动人、又曲折凄冷的神话故事。据傣文古籍《囊丝本勐养》 (即《勐养地方志》)记载,曼掌原名叫曼纳桑,只有十二户人家。那时候,曼纳桑寨子周围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密林中有个清澈而又宽阔的湖泊,湖岸边开满各色鲜花,浓郁的花香随风飘散。湖畔森林中有数不尽的野生动物,如麂子、马鹿、野牛、大象、犀牛、孔雀、老虎、豹子等等。
有一年,六位龙女邀游到湖边,见到如此赏心悦目的人间美景,恭请父王恩准六姐妹到人间小住些时日。龙王十分宠爱龙女,立刻答应了女儿们的请求,并派遣工匠到湖畔森林里给龙女们修建了一座华丽舒适的白色宫殿。一天清晨,曼纳桑一位名叫宛纳香的猎人到森林里狩猎,误伤了龙王的大公主——玉露。龙王闻讯大怒说:曼纳桑的猎人竟然不长眼睛,竟敢射伤本王的爱女,明天你们去施云布雨,让山洪暴发卷起泥石流把小小的曼纳桑淹没掉!
第二天, 五位龙女奉命去向曼纳桑发威报复,顷刻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挟裏着泥石流哗啦啦冲进寨子,转眼间寨子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猎人宛纳香知道自己惹了大祸,联合众乡亲向龙王和大公主请罪,恩请龙王和公主大人大量,原谅无知村民。
龙王原谅了村民,并赐予寨子叫曼纳帼(意为龙族寨),寨主叫纳嘎腊玛哈汪(意为湖泊之王),为龙王守护龙池,千秋万代不能遗忘。从此,寨子里无论谁家上新房、婚丧嫁娶或年节庆典杀猪宰牛时,都要专门备办一桌丰盛酒席,加上八对蜡条香烛,进贡给龙王(龙景垒)大人。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到了后来,有一次召片领(召片领是傣语音译,意为“广大土地之主”。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最高封建领主)骑着大象来曼纳帼佛寺赕佛(赕佛的读音是dǎn fó,意思是敬佛祭祀),也许是过于奔波疲劳的缘故,召片领进佛寺赕佛时,他的座象却不幸在曼纳帼寨子附近倒地不起,由此,曼纳帼就被召片领指定为给召片领驯养大象的寨子,寨名因此改为——-曼掌(大象寨)。曼掌的寨名至今已有500多年。另有原始资料记起,曼掌建寨至少已有800多年历史。
说到傣族传统文化,让游客记忆尤深的是贝叶经。贝叶经,即用铁笔刻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或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印度,有2500年历史了。
贝叶经是“贝叶文化”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是“贝叶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说是傣族文化的根 。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的和纸质形两种样式。叶质形一类的是贝叶经,傣语称“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拜兰”(贝叶树叶片)之上而成。其规格有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傣语称:兰戏、兰哈、兰合、兰别,以前三种规格的贝叶经本最为普遍。大量的佛经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均记载于贝叶经本。今天,各处佛寺还沿用古老方法制作贝叶经。
对于利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文字,傣族民间也有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傣族小伙子为了寻找光明,辞别了他的未婚妻到远方,他们每天都要给对方写一封信,把字刻写在芭蕉叶上,并由一只鹦鹉为他们传递。随着小伙子的走远,芭蕉信尚未到达便枯萎了,字迹便不清楚了。有一天,小伙子在森林中见到一种棕榈的叶片,由于昆虫啃食叶肉而在叶片上留下清晰的纹路。受到启发,他把文字刻在那种棕的片上,虽经多天的传递,字迹也完好如初。这样,傣族先民们便发明了用贝棕的叶片刻写文字的方法,贝叶也就象征着“光明”与“爱情”。
(本文照片均为作者拍摄)
2024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