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求捐款一千万,引起银行警觉,报警后才知:他们不是一般人

历史典录 2022-10-29 16:55:25
前言

2019年,两位身穿迷彩服的老兵登上了感动人物的舞台,在台上他们接过了全国民众赋予他们的奖章,随后台下一阵拍手叫好。

老妇人名叫马旭,大爷名叫颜学庸,别看二人身穿破旧的迷彩服,可其实二人有着不一般的身份。2017到2018年,两位老人先后捐献了一千万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为何两位老人会捐献出如此多的钱款,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马旭与颜学庸领奖

新中国给了她新生活

1935年,马旭出生自哈尔滨市木兰县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家庭条件很差。很小的时候,养家糊口的父亲便在战乱中牺牲了,家中只留下了母亲与她,还有一个弟弟。

那个年代是这些底层民众最艰苦的岁月,日本人的侵袭让诸多老百姓的家妻离子散,但好在马旭母子三人一直未分开。

母亲为了抚养姐弟二人只能唱大鼓挣点小钱谋生,全家人在母亲的照料下倒也安详地生活着。

从小听着母亲唱大鼓长大的马旭有一个愿望,她要像鼓书中精忠报国的岳飞一样,将害人的日本人赶出家乡,赶出中国的领土。

马旭的这个愿望等到她十几岁的时候终于实现了,1947年,解放军浩浩荡荡来到了木兰县,马旭生活的地方终于得到了解放。

老百姓开心地唱着歌,欢迎着解放军战士的到来,那段时间家家户户都好像过年一样,每天都是喜笑颜开,大家感慨着:老百姓的好生活终于到来了。

解放军

解放思潮席卷着木兰县,许多年轻人在新思想的带领下,扎跟选择了从军。马旭也在其中,虽然她的年纪很小,而且身体瘦弱。

可即使这样,马旭依旧义无反顾,只要部队需要,他就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那以后马旭终于心心念念加入了部队,多年以后,她依然很骄傲,她告诉众人,当年加入的部队正是黄继光的队伍。

加入队伍的马旭,生活变得格外充实,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医务兵,每天盘旋于伤员之间,她也学到了很多,如何去照顾病人,以及一些必要医学知识。

在那之后,马旭随军参加了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役,在部队中立下了许多功勋。马旭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个坚持也伴随了她的一生。

结束了战场上的任务以后,马旭被部队保送到了第一军医大学进行深造,经过了前些年的战地学习,马旭很轻松就在学校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之后又被分配到了武汉军区总医院。

一直到这里,马旭的人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照这样的趋势下去,马旭之后的人生绝对是大放异彩。

马旭旧照

但是,来到军区医院以后,马旭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她向上级申请,放弃军区医院的工作,想要继续参军。

原来马旭离开部队以后,对现在的生活非常不习惯,她还是怀念以前的生活,因此特意向上级申请调岗。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上级自然答应。

离开开军区医院之后,马旭加入了刚成立不就的空降兵部队,在队内担任军医,负责战士们的后方保障。

从原本的吃不饱饭,到现在获得如此成就,马旭的经历实在不一般。多年以后提起这段经历,她依旧感慨良多:

“没有祖国,就没有家乡,更没有自己。自己的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给的,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要跟党走,一辈子回报党的恩情。”

马旭认为自己生活的改变都是共产党给予的,都是新中国给自己的,每每谈到这里,马旭老人的双眼都饱含热泪。

马旭老人在阅读

来到部队后,上级给她分配的任务就是在基地旁驻守,若训练过程中有战士出现了受伤的情况,她就第一时间上前救治,若是距离太远,队员们带着受伤士兵来到她身边进行救治工作。

想成为空降兵

马旭刚开始照做着,可没过多久就发现了问题,原来有时候训练基地距离马旭的位置太远了,很多战士在跳伞落地受伤时,因为距离问题,马旭没办法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

如此一来,治疗的有效时间就被大大拉长,如果是小伤还好说,可若是伤及性命的问题,那可就危险多了。

考虑到这一点,马旭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办法:若是她跟上跳伞队伍训练,那不就能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了。

马旭将她的想法告诉了上级领导,原以为他会赞成,可没想到上级直接呵斥她是在胡闹。领导说跳伞的危险她根本想象不到,就连时常训练的战士们也会出现失误,她从未经过系统训练,而且还是空降兵中从未有过的女兵,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马旭的初衷是好的,上级这一点是知道的,可为什么要如此强烈地反对马旭训练呢,除了从未参加过训练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马旭

马旭的身高和体重与空降兵的要求相差太远,这种危险性非常高的活动,部队上是要经过严格筛选的,就连男性也必须要过了筛选一关。

可反观马旭,身高153,体重不到35公斤,与跳伞的训练大纲相差不是一般的大,因此考虑到她的安全,上级不能予以同意。

上级严词拒绝了马旭的要求,可她并未因此放弃,她尝试在日常训练中跟在战士们身后,与让他们一起训练。

有一次马旭爬上训练台,结果被指导员发现,怒火中烧将她拉了下来,当着所有战士的面对她厉声呵斥。

虽说马旭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可她也并不记恨指导员,她知道其实人家这是为她好,空降兵要面临的危险确实是她无法想象的。

再一再二的阻拦换做一般人或许早就放弃了,但马旭不是一般人,对于成为空降兵的梦想她依旧没有放弃。

马旭

她坚持着自己要成为空降兵的初心,也想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空降兵战士提供帮助,免除那些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引起的遗憾。

之后马旭白天继续像之前一样在训练基地外围观察,继续着之前的任务。上级以为她终于消停下来,可其实不是这样,马旭在旁边仔细观察起了战士们的训练,她偷摸将战士们跳伞动作,与训练注意事项记在心里。

等晚上那个回到住所以后,再进行练习。那个时候马旭因为是部队中位数不多的女生,因此被分到了单间宿舍,于是在自己的小天地内,马旭开始了自顾自地练习。

她将宿舍里挖出了一个大洞,之后又用沙土填上,随后又将两张桌子摞在一起,放在大洞的边上,制成了一个简易的训练场所。

有了自己的训练场所,这下子马旭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训练了。她每天在训练场结束以后,回到家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训练,她在自己制作的简易训练场内,每天重复着一个动作。

多年以后,马旭告诉大家,那段时间她每天回家以后都要跳个五百次,她说自己的必须要完成的一个目标,如果有时候偷懒,没能完成那她就会在睡醒以后,继续完成。

不论如何,500次的练习她必须要做到。

马旭跳伞

这样的练习坚持了半年多的时间,马旭终于再次向上级提出请求:她想要同战士们一起从那家考核,若是考核通过,领导就必须要同意她的要求。

领导实在没想到,这个看起来非常瘦弱的小姑娘竟会有这样大的毅力,但此事不简单,他就不能轻易同意。

上级一脸严肃地告诉她:要是你比其他人的都跳得好,我就答应你,要是不能做到,以后的都不要再提了。

很明显这是激将法,可是马旭并不害怕,从容地应了下来。考核的过程中,马旭的三次跳跃完成地都非常出色,三次稳稳当当地落地收获了在场人的掌声。

上级不得不同意了,马旭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终于在那以后,马旭加入了空降兵的队伍,她精彩的一生开始了。加入到部队中以后,马旭每次出任务时都跟随战士们一起,期间完成了140多次的跳伞,从未失误。

除了任务完成得好以外,马旭背地里也付出了很多。空降兵的服役时间都是很短的,马旭也是如此。

马旭与颜学庸

为了能将延长跳伞年限延长,马旭每天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做大量的训练,而且她与丈夫颜学庸商量不要小孩,免了生育问题带来的身体创伤,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训练之中。

妻子的想法,颜学庸再三考虑之后表示同意,他也当兵的,可以切身体会到妻子的心情,对于妻子想要做的事情全力支持。

“中国的居里夫人”

当然除了丈夫对于马旭的支持,马旭对于丈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与妻子婚后不久,颜学庸也学会了跳伞,虽没有妻子完成度高,但总体来说也是很不错的。二人时不时地会一起进行跳伞训练,反复实验着寻找那些对于战士们来说危险,但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二人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发现了问题。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发现空降兵在降落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有落地不稳的现象,很多战士无法控制落地的速度,随后造成脚踝受伤,严重的直接无法悬训练。

马旭与丈夫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开始了潜心研究。他们现实查阅了资料,发现美国与苏联已经发明出了对应的护具,可是在经过实验以后,马旭发现那些东西不能有效防止意外发生。深思熟虑以后,马旭与丈夫准备研究一个新的护具。

在之后的时间里,马旭与丈夫根据气球的原理,制作出了一款充气式的护踝。使用方法就是在队员们的脚腕处绑上护踝,等降落到地面时,护踝会自动充气,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撞击,保护了脚腕。

护踝研究出来以后,两人进行了多次实验,为了确保有效,他们选择许多不一样的地点降落,经过了二十多次的实验后全都成功。

充气护踝终于问世,这也是夫妇两人第一次的研究成果,在之后更是获得了国家专利。

1988年,马旭从部队上退伍了,不过,她可没有从此停了下来,他与丈夫的科研人生,此这里才刚刚开始。

回到了家以后,马旭继续与丈夫进行科研事业,在部队分配的那所小房子里,他们继续结合训练中的感受,发明了“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再次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马旭与丈夫的发明照顾到了空降兵日常训练中的不方便,产品问世以后,对战士们的训练日常有极大的帮助。

当然,出了搞科研以外,马旭在她的本职工作医学上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她将自己这些年来的从医经验写成了撰写下来,其中《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里训练依据》等一步又一部的作品问世。

马旭与颜学庸

马旭与丈夫将自己一身都献给空降事业,他们做出的研究也极大填补了这个行业的空白,他们的出现使得关爱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空降兵,这个原本的很少人关注的一个行业也终于被大家看到。

两位老人的贡献实在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世学习、效仿。

拥有许多的专利发明,且作为退伍军人,马旭与丈夫颜学庸的生活本可以过得很好。可是他们没有将自己的生活过好作为最高追求,在那之后他们想办法将多年来辛苦攒下的钱捐了出去。

捐款引发误会

2017年,马旭与颜学庸老人来到了武汉当地一家银行,二人颤颤巍巍地向里走去,银行工作人员在看到两位老人热情地上前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马旭告诉工作人员,她想要转出一笔钱,说完便从一个破旧地布包中掏出了一张包裹得很紧的银行卡。

这个时候大家还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可直到柜查询到银行卡的数额以后发觉了不对劲,老人的卡中有300多万的钱款。

工作人员吃惊过后继续询问:是要转出多少,要转到那个账户。马旭直接开口道:全都转出去,并在说完以后递给一张小纸条,上面正是一个陌生的账户。

工作人员一下子察觉到了不对劲,她对两位老人抱歉之后,赶忙找到了银行经理。没错,工作人员怀疑老人们是碰上了诈骗犯,这么多钱一下子转出去,很难不让人怀疑。

听说此事以后,经理立刻打起精神,若真是诈骗,他们必须要谨慎行事。经理吩咐工作人员报警,他在前台稳住两位老人。

分公明确,二人开始了行动,工作人员压低嗓音在后台报警,经理则是在前面有一搭没一搭地的与老人们谈论着,拖延时间。

很快,警察终于赶到了,看着面前的两位老人立刻对其开始了询问。

银行的工作人员彼时长舒一口气,他们以为危机解除了,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让他们意想不到。

经过了警方的调查得知,老人其实不是被骗了,他们只是在进行一次捐款活动。原来两位老人经过了这些年的发明专利,写文章的稿费存下了不少积蓄,可二人实在没什么用,于是商量着将这笔钱捐出去。

至于捐款对象是谁,两位老人经过商议定为了马旭老人的家乡哈尔滨市木兰县的教育局。

她想用这有限的钱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马旭告诉大家,之所以将捐款对象选定为木兰县,是因为她觉得这些多年来他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事业发展对人的影响,她就是因为当初参军后,受到了好的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警方与木兰县教育局联系过后也确认了这一点,原来这是误会一场啊。

事情真相大白以后,银行为马旭老人办理了接下来的事务,在这期间老人告诉众人,其实原本他们是想要捐助一千万的,可是出现了一点意外,等之后会将钱全都补齐。

老人便讲述着,在场的众人早已经眼含热泪,如此的无私奉献精神实在伟大!次年,马旭老人与丈夫再一次来到了银行,这次他们是来补齐剩下的7百万的。

马旭老人的事迹很快被宣扬出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武汉的一所小房子里住着这样两位不平凡的老人,越来越多的媒体也涌向了老人的家中。

之后面对采访时,马旭提及了为何要将钱捐出去的时候,她这样说: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能力大的,就贡献多点;能力小的,就贡献少点。总是要想着国家、想着人民。”

正是这个信仰坚持着马旭的生活,她的一生对祖国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马旭曾经告诉别人:如果不是国家救了她,那她很有可能早就被安排当了童养媳,又或者在那个粮食不充足的年代饿死。

1 阅读:63

历史典录

简介: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清冽而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