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让人聪明敏锐
活力充沛,如车轮般转动
左右摇摆
不随波逐流 亦无尽头
灵巧如所罗门之手
看向摩天大楼逐渐消失的遥远天际
就在帝国大厦的最顶端
搅动出贯天白虹,有如彩练
闲庭信步,却未尝稍停
这时 我登上了航船
它移动着
在水面上留下道道波痕……
——朱沅芷《驶向纽约》
朱沅芷
二十世纪之初,五四运动的号角吹响了留学远航的时代进程。1921年,朱沅芷登上了驶向美国的轮船,誓言要为艺术「在岩石上造房子」!彼时的美国排华严重,朱沅芷却凭借过人的才华,在绘画、戏剧、音乐等众多领域均展现不凡造诣。而他并以前卫艺术家的身份组织画会,参与各大展览、比赛,大力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最终于纽约融汇而创生其独一无二的、具个人标志的晶灿「钻石主义」,成为「华人现代主义先驱」的辉煌典范。
是次秋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特别规划了「劲笔颜色」专题,提取艺术创作中两个关键元素:「雄浑的笔力」与「妙用的色彩」。聚焦17位现当代在此有卓越表现的艺术家之代表作。当中,领衔之本季封面作品即——留美重要大家朱沅芷书写时代理想与希望、曾展出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重要代表作《这里是纽约》。
朱沅芷
这里是纽约
油彩 画布 | 一九四三年作 | 91.4×71cm.
Yun Gee
Here’s New York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43
出版
1992年,《朱沅芷作品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第123页
2008年,《行旅生涯——朱沅芷与朱礼银之绘画》,华盛顿大学出版社,西雅图及伦敦,第85页
2014年,《世界名画家:朱沅芷》,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石家庄,第63页
展览
1944年10月4日至12月3日,「描绘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
1944年12月15日至1945年1月15日,「描绘美国」,春田市美术馆,麻萨诸塞州春田市
1945年2月1日至3月4日,「描绘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匹兹堡
1992年3月25日至6月14日,「朱沅芷作品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
2017年11月24日至2018年1月28日,「无界之境:朱沅芷、朱礼银 双人展」,耿画廊,台北
来源
艺术家女儿朱礼银旧藏
台北耿画廊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附:台北耿画廊开立之作品证书
估价ESTIMATE:
HKD 6,000,000–8,000,000
纽约!纽约!
珍稀磅礴的摩天大楼系列之作
综观朱沅芷毕生创作,以纽约风貌为题材者可谓最为经典,当中不乏展现中央公园、百老汇大道、城市景观的系列作品。而在其中,描摹纽约核心地带、也是最标志性的现代化特质——「摩天大楼」系列的创作,当为最受瞩目、最为人称道的一环。
究其毕生创作,共仅有6件油彩作品以此主题展开。是次呈现、唯一完成于40年代的《这里是纽约》,即为仅次于艺术家世界拍卖纪录top1 《工业之轮在纽约》的第二大尺幅之作。作品在细节上的丰富程度丝毫不亚于后者,朱沅芷以细腻的下笔、高饱和度的色彩、独创的双人舞形象、强大的戏剧张力、抒情的表现力,为观众揭幕40年代纽约登顶世界中心的盛世面貌!
朱沅芷唯6件纽约摩天大楼主题珍稀油画:
朱沅芷《这里是纽约》,油彩画布,91.4×71cm,1943年作。是次拍品,且为当中尺寸第二大者
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油彩画布,214×122cm,1932年作,拍卖成交价105,287,500 港币
朱沅芷《曼哈顿下城》,油彩木板,46×28cm,1931年作
朱沅芷《无题(工业之轮在纽约油彩习作)》,油彩画布,52×39cm,1932年作
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草图》,油彩画布,51×38cm,1932年作
朱沅芷《焊接工人:纽约市的工业》油彩画布,50.5×34cm,1933年作
盛世之构,
敲响城市的脉搏乐音
作品在结构上采多点透视,构成丰饶有趣、多层次的空间,充分展现了朱沅芷一生中堪为经典之最的磅礴构图。首先在纵向上,以左侧宏伟的曼哈顿大桥作为视觉引导点,斜向贯入右侧的城市建筑核心,并巧妙汲取了元代倪瓒「一河两岸」直立式的山水布构,呈现大桥两岸的风貌。
左:倪瓒《容膝斋图》,墨纸本,74.7×35.5cm,元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沅芷在作品的布构上承袭传统山水画中「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以纽约的东河及大桥作为连接点,呈现两岸的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区
右:朱沅芷《这里是纽约》
其次在横轴上,整体以远景、中景、近景的三层空间和天、地、人这三种元素铺展。直冲天际的摩天大楼高低不一,构成自然的韵律感,彷佛激昂、勃发的乐音,敲动城市的脉搏。而日新月异的天际线高度,亦彰显人类竞速、狂飙时代的特质。
1940年代纽约曼哈顿天际线景观
©Andreas Feininger
而为契合高楼大厦的高耸的结构,朱沅芷特以长条形的色块进行色阶的层层过渡。在高楼群中,施以金黄色泽表现天际线最高处的帝国大厦与克莱斯勒大厦,凸显二者直入云霄的气魄,而在其周围簇拥的建筑上,则分别以橘黄、墨绿、紫罗兰、粉红、米黄等丰富如霓虹灯般的亮眼色彩,展现彼时纽约兴起的建筑「装饰风」(Art Deco)和霓虹光华。
上: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科幻默片《大都会》海报。在朱沅芷的画作中,如魔方般鳞次栉比、呈现霓虹幻彩的纽约城,充斥着如赛博朋克式的未来科幻感和浪漫诗意
下:朱沅芷《这里是纽约》(局部)
世界一体,
全球化的时代风姿
而在桥下港口处,货轮远近不一地驶往不同的方向,在均衡的秩序中注入了一种变动的活力,令观者视线随着船只的逡巡,进一步拉开画面朝上、下、左、右外扩的空间感。此外,朱沅芷施以一道鲜明的红色弧形,指涉了左下外缘两艘轮船的航向,有意连接起地球的「球状结构」,亦呼应主角脚踏的弧形地平线,巧妙暗示在全球化中,世界一体的起点,和丰硕饱满、生生不息的时代风姿,令人过目难忘。
朱沅芷《这里是纽约》(局部)
爱人与我,
别具自传性、向阳起舞的自由精神
“
这里有蔷薇,就在这里跳舞吧!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法哲学原理》
回顾创作此画时,朱沅芷与妻子海伦(Helen Wimmer)甫成婚一年,其女朱礼银也于该年出生,生活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此心境亦体现在作品中。《这里是纽约》画中金发绿衣的蓝裙女子和身穿西装的男子,恰如同海伦和朱沅芷的化身。他们摆动出如电影《La la land》中美式踢踏舞的标志性手势,迎着曦光,向阳而舞。
电影《La la land》中致敬美国上世纪标志性踢踏舞手势的画面。踢踏舞于40年代经由百老汇歌舞厅和音乐剧演出而在美国家庭中风靡一时,在二战期间成为「美好和自由」的精神象征
朱沅芷将对爱人的炙热情感自然地流露画中,更将踢踏舞的自由精神注入此作,歌颂着「向阳而生」、自由的时代篇章,令作品别具理想与自传性的特殊意义。
朱沅芷《这里是纽约》(局部)
十年磨一剑,
获奖巡展殊荣之重要代表作
作曾在1943年由美国极具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艺术家为胜利」(Artists-for-Victory, Inc.)筹备、由百事可乐企业赞助、偕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主办之「描绘美国」大赛中,于5000幅作品里脱颖而出,成为150件获选画作之一,朱沅芷更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其后,此作巡回展出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麻萨诸塞州春田市美术馆、匹兹堡卡内基研究所,展历显赫!
1944年10月20日,《大美晚报》报道了朱沅芷作为唯一一位华人艺术家入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描绘美国」展览的光荣事迹,传回上海,为国人所知
而在战后世界的时代背景下,《这里是纽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如背景天空中飘逸的美国国旗,指向二战时的爱国情怀,桥岸下新建的红十字救护中心、教堂,大量飞旋的和平鸽,以及最右侧建筑上、代表治愈身体和人心」力量的「水中天使」雕像,均展现了对于世界和平的深切祈愿。
左:朱沅芷《这里是纽约》(局部)
右:纽约中央公园中毕世达喷泉的「水中天使」雕像
《这里是纽约》无疑为朱沅芷生平中的极具重要意义的代表作,其重要性可与完成于1932年的《工业之轮在纽约》比肩,堪为至尊的重要姊妹代表作,令朱沅芷向世人展现其从30年代抵达纽约、40年代再重回故地、在此十年磨一剑更为成熟的艺术才情。
在其中,他赤诚地描摹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憧憬与力量,诉说着他赋予这座城市的美好与畅想。在这里,他站在城市之巅,踏着坚定而浪漫的步伐,与爱人向阳而舞。在这里,他书写下一生的光荣与理想,义无反顾地奔向未知的明天,在前进的脚步声中,听见心中无比清晰的吶喊:「这里是纽约!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