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头发变白这事儿,不分年龄,不讲道理,有时候,还带点“暗示”性质。白发长在哪,可能就和你身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有关。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但人体是个整体,任何一个地方的变化,往往都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和其他部分息息相关。

中医有句话叫“发为血之余”,意思是头发的生长、颜色、质量,和你的气血、脏腑健康状况紧密相连。现代医学也发现,白发和遗传、压力、营养、内分泌、循环系统等都有关系。
但有趣的是,很多医生、研究者都发现,白发的生长位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的健康情况。白发到底在“警告”你什么?前额白,两鬓白,后脑勺白,它们的“信号”分别指向哪儿?
前额白发:操心太多,脾胃先垮?很多人发现,最早冒出来的白发,往往是在前额或者额角两侧,尤其是三十多岁以后,照镜子一看,发际线附近已经有几根“白色小标兵”挺立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 中医怎么看?——脾胃受伤,营养难供给中医认为,前额的位置,对应的是脾胃。脾胃是负责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核心,如果脾胃虚弱,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头发自然容易变白。肠胃不好的人,通常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头发容易早白、枯黄。
如果你平时爱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或者经常熬夜、情绪焦虑,脾胃就很容易受损,久而久之,头发的颜色就会受到影响。
2. 现代医学怎么看?——压力大、胃酸紊乱,白发先找上门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影响胃酸分泌,进而影响营养吸收。

尤其是B族维生素、铁、锌等微量元素,它们是维持头发健康的重要成分,如果摄入不足,黑色素细胞的活力就会下降,头发就会提前变白。很多“操心命”的人,比如老板、家长、教师,前额白发往往比其他地方来得更快,这可能也是长年累月的压力和饮食习惯影响的结果。
3. 怎么办?——养脾胃、舒压力,头发或许能“等等你”
少吃刺激性食物,比如咖啡、烈酒、辛辣、生冷食物,尽量以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规律作息,减少熬夜,晚上11点前睡觉,给身体修复的时间。
学会释放压力,冥想、瑜伽、深呼吸都可以帮助缓解焦虑,让神经系统平稳一些。

有些人四十岁不到,两鬓已经白得明显,从侧面看,发际线周围的头发颜色和其他区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类白发,又意味着什么呢?
1. 中医的视角——“两鬓白”多和肝、胆、肾有关
肝火旺:中医认为,两鬓的白发和肝胆有直接关系。如果你经常熬夜、情绪暴躁、容易生气,肝火过旺,就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头发提前变白。有些人性情急躁,或者爱喝酒、吃辛辣食物,时间一长,肝火上炎,就容易两鬓长出白发。

肾气不足:肾主“精”,肾精亏虚,头发就容易变白,尤其是两鬓处。如果你发现自己不仅两鬓白,还伴随腰膝酸软、手脚冰凉、疲劳乏力,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肾气虚弱了。
2. 现代医学怎么看?——循环不好,激素变化影响大
长期疲劳、熬夜,导致激素水平紊乱。两鬓的毛囊对激素变化较为敏感,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或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两鬓的头发也容易提前变白。
局部血液循环差。很多人长期低头工作,颈部肌肉紧张,影响头皮的血液供应,尤其是两鬓部位的血管相对较细,供血不足就会影响黑色素的合成。

3. 怎么做?——养肝护肾,改善血液循环
戒掉熬夜习惯,晚上11点前入睡,给肝胆排毒的时间。
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颈部按摩、拉伸,可以改善局部供血。
少生气,多放松,情绪管理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焦虑。
后脑勺白发:肾虚警告,还是循环问题?很多人发现,后脑勺的白发,往往比其他地方要“低调”一些,不容易被发现,但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身体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亏损”。

1. 中医的角度——后脑勺白发,多与肾阳不足有关
后脑勺的位置,在人体经络上属于“督脉”所过之地,而督脉又与肾气密切相关。如果你不仅后脑勺白发多,还伴随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精神不振,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肾阳不足了。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后脑勺白发增多,往往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饮食不均衡,导致肾气亏虚。
2. 现代医学怎么看?——循环不畅,压力过大
后脑勺的毛囊供血相对较少,长期伏案工作、低头刷手机,会影响后脑勺的血液循环,导致毛囊供氧不足,加速白发生成。
压力过大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这也是后脑勺白发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怎么办?——补肾、改善血液循环
多晒太阳,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久坐,避免长时间低头,可以适当做颈椎拉伸,缓解后脑勺的紧张状态。
补充优质蛋白、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等,有助于补肾养发。
总结:白发位置不同,身体的信号各异
前额白发,重点关注脾胃和压力管理。
两鬓白发,警惕肝火旺盛或肾气不足。
后脑勺白发,往往是肾虚或循环问题的体现。
调整作息、合理饮食、放松心情,你的头发或许能“等你一等”!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医学与营养学》,科学出版社
《皮肤与毛发健康研究》,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