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回美国时,从中国带了几瓶茅台,没想到差点把白宫烧了

阿一说 2022-11-28 10:37:11

1972年的某一天,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正与家人一起在白宫内用餐。

本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宴会,没想到却是画风突变。白宫的保安们突然看到总统的窗户射出火光,随后就是尼克松一家人的惊叫声。

保安立刻赶往现场,只看见尼克松一家人的餐桌燃起了熊熊火焰,尼克松等人都在通过扑打的方式灭火。有了保安的加入,众人好不容易才将火苗扑灭。

没想到这位美国总统非但不惊慌,反而笑着说道:“这茅台酒还真是不错……”

所以白宫内部发生的这场火灾与这中国的茅台酒有什么关联?

尼克松访华,毛主席以菜寓事

1972年2月21日,是尼克松开启为期一周访华之旅的日子。美国总统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前来迎接美国总统的周总理与走出飞机的尼克松进行了友好握手。

这是在中美断交25年之后,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

中美两国从断交到建交,两国领导人都花费了不少精力。因此中国对美国总统访华一事表现得十分看重。仅仅是用来接待别国总统的仪仗队就从150人上调到了371人。

不过,尼克松事后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描写说,看见整齐的解放军仪仗队,自己差点晕过去。虽然这是玩笑话,但尼克松对于这种级别的接待礼仪还是感到十分满意。

在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周总理带着尼克松夫妇来到了钓鱼台国宾馆。在这里有专门为接待尼克松一行人准备的午宴。

这次的午宴除了常规的招待菜品外,还有毛主席亲点的三道菜,烧滑水、鱼翅仔鸡和牛排。据说都是为尼克松夫妇准备的。

不过,“烧滑水”这道菜由青鱼尾做成,鱼尾刺多,并不讨尼克松的喜欢。

还好在毛主席的解释下,尼克松明白了这道菜出现在餐桌上的寓意。原本青鱼就是喜动的鱼类,因此鱼尾是鱼身上最有力量的部分,就像是青鱼的推进器。

中国方面希望从这一刻开始,如同青鱼尾一样有力地推动两国关系的后续发展,甚至是两国一起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也正是这份真诚的期许让尼克松重新审视了“烧滑水”这道菜。

国宴趣事多,周总理展现“东方戏法”

午宴上的以菜寓事刚刚结束,尼克松没想到在当日的晚宴上又见识到了周总理表演的“东方戏法”。

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招呼美国总统,这场国庆晚宴从宴会奏乐到用餐菜品上都做了

从古至今,我国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尤其是尼克松不仅仅是“朋友”,更是美国总统。为了表现诚意与尊重,我国下了不少功夫。从宴会的歌曲到菜品,几乎全方面下了功夫。

在宴会奏乐上,周总理特意挑选了《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两首美式歌曲。

晚宴的菜肴则由冷盘、热菜、点心、甜品、水果等多达几十道菜组成。这种规格在新中国城里之后是非常罕有的。

而晚宴之上则是趣事颇多。

首先是尼克松在用餐时没有选择刀叉,反而是选择了筷子。他本人曾在出访前苦练筷子的使用技巧以此表现出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

随后是在席间,周总理指着印有熊猫的烟盒表示要送给美国两只国宝大熊猫,让尼克松最开始误以为他要收到香烟。

而宴会的高潮部分则出现在周总理打开了几瓶茅台酒的时候。茅台酒浓厚醇香的气味让在场的美国人都不禁发出惊叹。

周总理更是给尼克松表演起了东方戏法,只见周总理拿出一个小碟倒上一点茅台酒,用火柴顺势这么一点,瞬间一团火苗就从碟中窜出。这一幕让尼克松也是连连惊叹。

访华结束,茅台酒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国宴结束后,中美两国也于1972年2月28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公报》。

尼克松虽然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但他与茅台酒的故事还在继续。

带上几瓶茅台酒离开的尼克松一到美国就迫不及待地与家人分享了这次访华之旅的趣事,尤其是提到茅台酒,尼克松就忍不住拿起一瓶茅台酒和一个盘子准备复刻在宴会上学到的东方戏法。

只不过尼克松倒酒倒得太急,一不注意就洒在了桌布上。于是火柴上的火苗顺着桌布上的白酒一下蔓延开来,把在场的众人都吓了一大跳。幸好众人灭火及时,才没有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当然这也就成了美国总统和中国茅台酒之间的一件趣闻。多年以后,基辛格访华,他又一次提到了当年发生的这件趣事:“那年尼克松带回去的那瓶酒,差点儿把白宫给烧掉了。”

2 阅读:2766
阿一说

阿一说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