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县委书记要求下属至少掌握两种AI,不会用别来开会!

浪迹沙海的鱼 2025-02-22 15:16:11

听说没?广西宾阳县委书记梁展凡在政协会议上放出狠话:“每人必须装DeepSeek和豆包,不会用就别来开会!”

这波操作堪比古代县令要求衙役“每人必须会用活字印刷”,堪称AI时代的“悬梁刺股”式行政指令。

面对DeepSeek如病毒般席卷政务系统,梁书记的“强制学习令”实则是地方主官的集体焦虑投射。

杭州“AI数智员工”上线三天替代87%基础工作、深圳用AI预测交通拥堵准确率达92%——当AI红利被长三角、珠三角瓜分殆尽,西南边陲县城终于坐不住了。

这种焦虑不无道理:某地统计局因人工填报错误导致GDP数据“注水”被通报,而DeepSeek只需30秒即可完成数据交叉验证。

但“每人掌握使用两种AI”的军令状,暴露出某些官员对技术的认知误区:

其一是工具万能论。把DeepSeek当“政务永动机”,却忽视其生成内容仍存在3.11%的逻辑错误率。例如某地城管用AI生成整改通知,结果把“责令整改”写成“责令整人”,闹出大笑话。

其二是形式主义惯性。强制安装等同于强制使用?某县要求干部每天提交AI工作报告,结果催生出“AI代写”产业链,收费300元/篇。

其三是安全风险盲区。政府数据接入第三方大模型,堪比把“金库密码交给外人”。某地社保系统曾因使用未加密的AI工具,导致2700条参保信息泄露。

这些可都是真实案例,教训也极为深刻。对此,湖北行政学院万小艳教授一针见血指出:“AI再强也是‘人脑+’的辅助工具,过度依赖会弱化干部的责任担当。”对于上述问题,万教授也给出了建设性解决方案:

其一是分层分类。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AI和AI不同的功能,别啥业务都“一勺烩”。例如招商局学DeepSeek的数据分析,信访局用豆包的对话安抚。

其二是结果导向。以“AI增效案例”替代“安装率考核”。使用AI的目的在于提升政务工作质效,若起不了这个作用,那强制党员干部安装也没啥意义。例如某市法院用AI辅助撰写裁判文书,效率提升400%。

其三是风险隔离。建立政务AI“白名单”制度,重要决策仍需人工复核,就像飞行员即使有自动驾驶也要随时接管。说句难听的话,若某项工作在后期真出了问题,责任还是得真人负,不能甩锅给AI。

最后,笔者想说,梁展凡书记的“强制学习令”像一剂猛药,虽可能带来副作用,但至少打破了“技术鸵鸟”心态。

毕竟在AI赋能行业发展的赛道上,政务系统再不加速,连喝汤的资格都要没了——某省统计局因拒绝数字化转型,今年被上级约谈三次。或许正如梁书记所言:“6个月后,不懂AI的干部,连汇报材料都写不利索了。”

此外,笔者想给梁书记提一个小小的配套措施建议:不会用AI的干部,可以先去体验“AI客服”被怼半小时——毕竟,未来群众来窗口办事,可能连“脸难看”的机会都不给你了。

0 阅读:1
浪迹沙海的鱼

浪迹沙海的鱼

发现职场趣事,分享有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