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娶宋美龄,不当黄埔军校校长,拱手把美人与江山让给了蒋介石

折扇轻摇品茶香 2024-12-07 16:46:54

20世纪初的中国,政府行将就木,民国摇摇欲坠,军阀割据,列强虎视眈眈。在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有一个人默默无闻,却与时代的巨变息息相关。

他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本有机会娶得美人,拥有军权,成就一番伟业。他却拒绝了这一切,将机遇拱手相让,成全了另一个人的江山霸业。他就是谭延闿,一个本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谭门少年得意时

谭延闿是清重臣谭钟麟之子,谭钟麟位极人臣,曾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提供后勤支持,因功升任两广总督。

谭延闿虽为庶出,却颇得父亲疼爱。幼时虽饱受宗族歧视,母亲用膳不得上桌,但谭延闿凭着过人的才智,勤奋好学,很快便在族中崭露头角。

谭延闿14岁中秀才,23岁高中举人。恰逢此时,清廷于光绪三十年恢复科举。谭延闿赴京应试,凭着扎实的学识,在会试中傲视群雄,获得主考官的青睐。

主考官张百熙与陈夔龙商议,以谭延闿之才,若能高中会元,定能扬我湖南文脉。就这样,谭延闿以独占鳌头之势,获得殿试名额。

在最后的殿试中,谭延闿的文章虽然华丽锦绣,却冒犯了慈禧太后。原来慈禧见谭延闿籍贯湖南,便怀疑他与谭嗣同有亲戚关系。

谭嗣同乃戊戌六君子之一,慈禧心中自是有芥蒂。受此影响,谭延闿殿试名次下滑,屈居翰林院。

翰林院中,谭延闿才思敏捷,再次考取第一,获得朝元称号。但此时,谭延闿已对仕途渐感倦怠。他眼看晚清气数将尽,留在朝中已无作为。不久,父亲谭钟麟去世。谭延闿便借口丁忧,返回湘中老家,专心教书育人,致力于湖南新式教育事业。

在他创办的明德中学里,谭延闿聘请了黄兴做体育教师。黄兴乃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曾策划刺杀湖南巡抚,因事泄露被通缉。谭延闿慷慨解囊,将黄兴送往日本避难。

维新变法的推进,谭延闿重返政坛,成为湖南谘议局议长。立宪之风日盛,为谭延闿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

乱世浮沉志难酬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烽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率兵攻克长沙,成立军政府,组建湖南都督府。

野心勃勃的梅馨却不满于位高权重的二人,竟将他们残忍杀害。梅馨虽然心狠手辣,却也知人善任。他看中了谭延闿的才干与名望,决定礼贤下士,邀其出任都督。

谭延闿正在家中闲适,忽听门外喧哗,有人高呼其名。他刚一探头,便被一群彪形大汉塞进轿中,直奔都督府而去。

据说,谭延闿在轿中泪流满面,不知自己何以落得如此境地。直到抵达都督府,他才明白自己"鸡犬升天",一朝荣登政界之巅。就这样,谭延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督湘"生涯。

1912年,南北议和,共和政体初立。袁世凯不断打压异己,肆意操纵国政。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惨遭暗杀。袁世凯的独裁野心昭然若揭,激起南方各省的强烈不满。

身为都督的谭延闿却左右摇摆,不敢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直到讨袁之师蜂起,谭延闿才姗姗来迟,宣布湖南独立,倒戈加入讨伐的队伍。

但谭延闿的犹豫不决,错过了最佳时机。讨袁军队势单力薄,很快败下阵来。谭延闿被召至北京,当面向袁世凯请罪。

谭延闿刚一抵京,便被袁世凯下令收监,重判四年!经过多方运作,谭延闿才免于牢狱之灾,被贬至青岛,闭门思过。

青岛的两年,表面上谭延闿是在反省忏悔,实则暗中蓄谋东山再起。他安排心腹赵恒惕、曾继梧潜伏长沙,伺机而动。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谭延闿联合南方各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最终,在舆论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袁世凯黯然退位,郁郁而终。护国运动的胜利,让谭延闿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谭延闿母亲去世时,他坚持要按最高规格安葬。而湖南督军张敬尧却以军费匮乏为由,百般刁难。谭延闿大怒,立誓与张敬尧不共戴天。双方矛盾激化,终酿成流血冲突。张敬尧凭借军事优势,轻松取得了胜利,谭延闿黯然下野。

湘人治湘志难酬

1917年,张敬尧与段祺瑞在京城争权,俱败下阵来。段祺瑞被迫南逃,张敬尧则流亡日本。就在两虎相斗之际,谭延闿看准时机,再次高举"湘人治湘"的大旗,重返湖南,开启了他第二次"督湘"之路。

这一次,谭延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一改昔日温文尔雅的儒生形象,大力笼络军队,广收民心。他重金招募军队,整顿吏治,恢复教育,湖南在其治理下渐渐走上正轨。谭延闿还不忘鼓励新思想的传播,他资助毛泽东等人创办文化书社,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正当谭延闿雄心勃勃要大展宏图之际,北洋军阀的党争却再次将他的美梦打破。皖系军阀段祺瑞与直系军阀曹锟争权夺利,各地军阀也趁机坐大,割据一方。湖南的邻省广西,也掀起了反段的大旗。广西都督陆荣廷对谭延闿虎视眈眈,妄图吞并湖南,一统两湖。

谭延闿虽然手握重兵,却也自知寡不敌众。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派使者与陆荣廷斡旋,但陆荣廷胃口极大,提出种种苛刻条件,令谭延闿难以接受。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战云密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在谭延闿面前,为他指点迷津,化解了这场危机。此人,便是孙中山。

原来,孙中山一直对湖南这块革命热土念念不忘。他派心腹胡汉民来湘,游说谭延闿加入其麾下,共赴民主共和之梦。胡汉民以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了谭延闿的心。

孙中山得知谭延闿归附,亲自来到长沙,会见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湘军首领。两人一见如故,谈笑风生。孙中山对谭延闿大加赞赏,称其为国民党的中流砥柱。

谭延闿也对孙中山倾囊相授,表示愿为其革命事业出钱出力。就这样,在孙中山的撮合下,谭陆之间的战事暂时平息,谭延闿也从此成为了国民党的铁杆支持者。

当时,孙国父的小姨子宋美龄刚从美国归来,孙国父便有意为谭延闿撮合续弦。这本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谭延闿却婉拒了这个提议。为了不让孙中山在政治上陷入尴尬境地,谭延闿选择了认宋母为干妈,并将宋美龄认作自己的干妹。

孙中山计划创办黄埔军校时,本意是让谭延闿凭借他在湖南创办学校的经验,负责筹办并担任校长。然而,谭延闿认为普通学校与军校在性质上差异太大,自己难以胜任,于是将这一重任推给了蒋介石。

1922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引入联共政策,此举引起党内保守派的强烈不满。以商衍鎏为首的保守派公然唱衰联共,与孙中山分庭抗礼。谭延闿试图调停,却反遭商衍鎏诬陷,冠以"联共走狗"之名。

商衍鎏的倒行逆施,彻底激怒了谭延闿。他联合其他国民党将领,发动兵谏,逼迫商衍鎏下台。这场政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让谭延闿尝到了党争的苦果。

1925年,孙中山病逝,谭延闿悲痛欲绝,在中山陵的碑文上亲笔写下了“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几个大字。

淡出政治中心

孙中山逝世后,谭延闿与蒋介石的关系依然良好,于是他将干妹宋美龄介绍给了蒋介石,助蒋在“独裁”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谭延闿逐渐意识到蒋介石的野心。鉴于自己手下仅有以湘军为基础的第二军不到三万人,无法与蒋介石争夺权力,谭延闿选择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方式,逐渐淡出政治中心。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谭延闿干脆将主席的位置直接让给了蒋介石,自己则担任行政院院长。

1928年,谭延闿的右臂开始出现麻木感,医生警告他,如果继续如此频繁地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鱼翅,极有可能引发脑溢血或导致半身不遂。

1930年9月21日的中午,谭延闿再次豪饮一顿丰盛的鱼翅宴。午后,他前往观看赛马比赛,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比赛过程中,他感到剧烈的头痛袭来,痛苦难耐。被急忙送往医院后,医生们竭尽全力抢救,但终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谭延闿于当日下午因脑溢血猝然辞世,年仅50岁。

0 阅读:0

折扇轻摇品茶香

简介:折扇轻摇品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