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岳麓书社出版肖仁福所著的这本《苏东坡传:人生就是哈哈哈哈哈哈》之后,让我感觉做了一次正能量SPA。
这本书,以苏东坡为主线,将他所经历的人事物相关的历史地理故事全都串联起来了。
在众多传记之中,这本书更像是让我以苏轼的视角做了一次深度研学。

苏轼是个天才,深得欧阳修赏识。欧阳修称苏轼为“天上麒麟”,更是预言,“三十年后无人再论老夫,只论苏轼。”
欧阳修的话有多大分量呢?
当时有人评论:“读书人不知刑罚之可畏,晋升之可喜,甚至生不足欢,死不足惧,唯惴惴于欧阳修一言之褒贬。”
苏轼就如同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自带主角光环,无论在官场上是升是降,都有着出彩的地方。
苏轼的乐观豁达与良好的处事风格,源于他开局时所得到的好的教育,碰到好领导。

首先,出生在好家风的家庭。
苏轼和弟弟苏辙,很小因为父亲苏洵的吸引和鞭策,有伯父苏涣率先垂范,还有母亲读音解字义,从小就喜欢上了读书。
苏轼心性好动,贪玩爱乐;苏辙敦厚好静,唯兄长马首是瞻,像跟屁虫一样。两个人以父亲为师,是兄弟,是师徒,是同学,也是玩伴。
也因此有良好的家风,后来唐宋八大家中,父子三人占据其中的三位。

其次,苏轼的婚姻两情相悦。
苏轼和苏辙到中岩书院求学,在那里苏轼与老师王方的女儿王弗两情相悦。两个人更因“飞来凤”与“唤鱼池”而心有灵犀,随后成为一家人。
苏轼是个心善的人,眼里竟是好人,看谁都能看到优点,看谁都觉得谁好,看什么都能看到好的地方。
王弗是个心细的人,识大体,辨善恶,懂利害,她知道苏轼在大是大非面前心明眼亮,小事却难免糊涂,经常劝苏轼明哲保身,防范小人。
苏轼也很享受夫人照料和提醒,言听计从,从无二话。


王弗婚后十年时大病去世,孩子苏迈才七岁,她留下遗言,让苏轼续娶自己的堂妹二十七娘。
后来,苏轼给二十七娘取名闰之,字季璋。闰之情窦初开时就欣赏这个姐夫,一直不肯出嫁,如今非常乐意嫁给苏轼。
她温柔美丽,善良贤惠,且精明能干,把苏迈当自己儿子一样照顾,这使得苏轼的家庭一直保持和和美美,无后顾之忧。

再次,初入职场遇到好领导。
有句话说“认真生活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苏轼是个做事认真的人,而且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再加上他有才华加持,性格又好,有人嫉妒他,但更多的人愿意跟他结交。
苏轼刚上任做判官时,就得到了太守宋选的关爱,愿意放手让他大施拳脚。
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苏轼很有自己的想法,起草了自己的改进方案。宋太守认为核可后就依照实施,功绩显著。

后来苏轼还写了《思治论》东递朝廷,肯定君臣视实情改革,稍解百姓困苦,却因初入仕途而未引起重视。
后来宋太守调离,陈太守陈工弼上任,苏轼原本是老乡会对他有关照,却因为人严肃、处事刻板,两个人观念相悖。苏轼认为陈太守总是刁难他,自讨没趣,便故意唱反调。
没成想陈太守不生气,让苏轼感到迷茫。经陈太守儿子解惑,才知陈太守的用心良苦,想让他通世故,懂人事,自此苏轼真心敬仰陈太守。

这样的基础,让苏轼整个人的心态都是稳得,才情满满,抱负远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温情以对,更能将人生看作“哈哈哈哈哈”的喜剧。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位天才文豪的成长轨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人生态度——无论命运如何安排,都能以豁达之心面对,在起落之间活出生命的精彩。
真正的文字能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它能否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东坡基因",让我们在现实的泥泞里,依然能笑出声来,依然相信"此心安处是吾乡"。





#谷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