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的某天晚上,昏暗的油灯旁,贺子珍双眼通红,她用旧军服改制了一件小孩棉衣,作为日后和儿子毛毛相认的信物。
明天就要跟着红军队伍长征了,她的毛毛却要继续留在瑞金,母子一别,不知是否还有再见面的机会,想到这里,她的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
毛毛的大名叫毛岸红,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长征转移时他只有一两岁,根据规定只能离开父母留在瑞金。
毛主席和贺子珍
谁也没有想到,红军队伍刚走没多久,国民党反动派就袭击了瑞金,大肆捕杀红军后代,毛毛也在大捕杀中失去了踪迹。
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惦念儿子,曾多次托人寻找毛岸红,她最后找到了没有?
毛泽东和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毛泽东穿了件破旧的灰布中山服,身材消瘦,眼神里却透着沉稳睿智;贺子珍穿了件蓝底碎花斜襟衫,性格爽朗、为人热情,还是井冈山上第一位女党员。
贺子珍
两人握了握手,细心的贺子珍发现毛泽东脚上受伤流脓了,不由分说帮助他处理好了伤口,毛泽东也对这位好姑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工作相处中,两人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在农民自卫军领袖袁文才的撮合下喜结连理。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一个男孩,当时毛泽东正在宁都工作,直到十几天以后,才风尘仆仆地赶过来。
让贺子珍感动的是,毛泽东心疼妻子生产辛苦,特意给她准备了一瓦罐鸡汤。毛泽东抱着小小的婴儿说不出的高兴,他给儿子取名毛岸红,小名叫毛毛,还笑着对儿子说:“我的名字里只有一个‘毛’,你有两个,你以后一定比我厉害。”
那段时间,毛泽东经常陪在妻儿身边,有时候能抱着孩子待半天。慢慢地贺子珍起了疑心,革命形势复杂,他是部队的领袖,应该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处理,怎么看起来像个闲人。
毛泽东不想让妻子担心,每次都打个马虎眼糊弄过去,没想到贺子珍也是个犟脾气,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最后他才说出自己已经被撤职了。
当时毛泽东被中央局批判为“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战略思想得不到认同,革命事业落入低谷,加上长期劳累疾病缠身,无法再继续开展工作,整个人都变得格外消沉,孩子的到来,像一缕明媚的阳光照亮他昏暗的心底。
毛泽东陪着毛毛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父子俩度过了一段终生难忘的温馨时光。毛毛机灵聪明,特别喜欢缠着爸爸,每次吃饭都要等爸爸回来才肯动筷子,有时候听见门外有响动,就立即跑出门看看是不是爸爸回来了。
转眼毛毛已经学会走路了,小院里父子温馨,小院外斗争形势却愈加严峻。
1933年国民党集结了百万大军围剿红军,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时被剥夺了领导权,王明的“左”倾错误思想给队伍造成了严重损失,眼看着革命力量即将消亡,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获取指挥权,力挽狂澜决定长征,把红军主力转移到陕北地区。
这天,毛泽东心事重重地回到家,抱着儿子一言不发。贺子珍也听闻了红军长征的事,看到丈夫的模样,心里也猜得八九不离十,前路艰险,不适合带着孩子长途跋涉,很多红军战士出发前都把孩子交给了老乡照顾。
贺子珍淡淡地问了句:“把毛毛交给谁?”毛泽东回答说:“交给泽覃。”简短的两句话,却透露出这对革命伴侣“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精神。
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也是共产党员,他的妻子叫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长征开始后夫妻二人率领一部分队伍留在苏区打游击。
贺子珍和贺怡
贺子珍没有再说什么,她拿出一件旧军服,坐在油灯旁开始改制小孩衣服,这衣服不光是她留给儿子的最后一个物件,还是日后他们母子相认的信物。
慈母手中线,稚子身上衣,她手上飞针走线,眼泪也吧嗒吧嗒地落下来,毛泽东也红了眼眶,他捏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推翻反动派的统治,让全国老百姓都不再经受离别之苦。
把孩子交给毛泽覃的时候,贺子珍哭成了泪人,毛泽东揽着她的肩膀,冲弟弟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带着孩子离开,他担心拖得越久,贺子珍越舍不下儿子。
毛泽覃
长征路上条件艰苦、险象环生,留在苏区的毛毛也危险重重,国民党集结军队展开大捕杀,只要发现疑似红军或者红军后代的人都会立即捕杀,很多和毛毛一样被留下的红军后代都遭到了杀害。
毛毛是毛泽东的儿子,抓捕他就能要挟毛泽东,所以他成了重点搜捕对象。毛泽覃带着年幼的侄子东躲西藏,苏区沦陷后,他深知自己随时都可能牺牲,就把孩子托付给了警卫员,警卫员又把孩子转手交给了当地的老乡照顾,不久后,毛泽覃和警卫员在和敌人战斗时相继牺牲,从此再也无人知道毛毛的具体下落。
贺子珍
贺子珍得到毛泽覃牺牲的消息,恨不得立即飞到苏区去寻找毛毛,可是她不只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红军战士,还有更重要的革命任务要做,只能把悲痛深埋心底。
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了掩护伤员被炮弹击中,碎弹片嵌入头部终身无法取出,1937年贺子珍前往苏联治病,后来王明和毛泽东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报复毛泽东,王明指使手下把贺子珍强行送进了精神病院,直到1947才被释放。
回国后,贺子珍的生活遭到了重重打击,寻找毛毛成了支撑她的精神动力。这些年来,贺怡也从未放弃过寻找孩子,当初她曾跟姐姐和姐夫保证会照顾好毛毛,可是却把孩子弄丢了,因此心里非常愧疚。
相较于贺子珍姐妹俩,毛泽东却思虑颇深,他觉得在危难时候把孩子托付给老百姓照顾无可厚非,但是条件好了就把孩子要回来,这对养父母不公平。尽管毛泽东也万分思念毛毛,但心中秉持的责任与道义不允许他这么做,看着整日悲痛萎靡的贺子珍,毛泽东又不忍心阻止她寻找儿子,只能任由她去。
贺怡在南方寻访了很多城市,终于在江西找到一个貌似毛毛的孩子,她兴奋地告诉姐姐“找到毛毛了”,可是经过辨认,那个孩子的容貌和幼时的毛毛相差很多,养父母提供的领养地点和时间,也和毛毛的送养信息对不上,种种迹象都说明这个孩子不是毛毛,这个结果给贺怡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贺怡
短暂的失落后,贺怡又踏上了寻找毛毛的路程。1949年8月,贺怡被调任到江西工作,在那里又获得了新线索,毛毛可能已经被带到了粤北一带,她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粤北,同行的还有古柏烈士的夫人曾碧漪和儿子古忆民。司机昼夜不停地开车,整个人疲劳不堪,结果在经过一座木桥时车辆侧翻,贺怡和古忆民当场遇难。
噩耗传来,贺子珍扑到床上大声痛哭,没有找到儿子,又失去了妹妹,生命里最亲近的人接二连三离她而去,这些打击险些让她崩溃。毛泽东也收到了消息,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让别人的儿子失去了生命,他忍着悲痛对身边人说:“不要找了。”
贺子珍和毛泽东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夭折,三个孩子下落不明,只有一个女儿在身边,失踪的三个孩子里,毛毛是最有可能还活着的一个。
贺子珍和李敏
贺子珍按捺不住对儿子的思念,新中国成立后,她听说中央开始寻找被送养的红军后代,就借机给江西省长邵式平写了一封信,恳请他帮助寻找毛毛。
中央寻找红军后代的通知和贺子珍的求助信同时送到了邵式平手上,他不敢大意,立即组织骨干干部成立了专项任务组,指派王家珍去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人海茫茫,想要找一个失踪了将近二十年的孩子谈何容易,王家珍梳理了所有和毛毛有关的线索,决定从江西瑞金找起。
邵式平
他先找到瑞金县长,又从一本《瑞金县志》里查到了毛泽东送养孩子的记录,确定毛毛就是被寄养在了这里,顺着这根藤继续摸排,终于在一户朱姓人家有了新发现,这家的男主人叫朱盛苔,他曾经收养过一名红军的儿子,取名叫朱道来。
据说这个孩子送过来时穿着一件旧军服改制的棉衣,各种信息都和毛毛的相符。王家珍要了一张朱道来的照片,发现他和毛主席眉眼相似,心中大喜,赶紧让朱盛苔把孩子带出来看看,没想到朱盛苔叹了口气说:“你来晚了。”原来早在几个月以前,朱道来就被南京来的朱月倩认领了,现在人在南京。
朱月倩是革命烈士霍步青的遗孀,大革命失败后,霍、朱二人奉命撤离上海,他们年幼的儿子被寄养在了老乡家,后来战乱流离,儿子也没了踪迹,直到不久前,朱月倩才得知儿子流落到了朱盛苔家。
王家珍不肯放弃,一路追到南京,终于见到了朱道来,令他没想到的是,朱道来自述在南京过得并不好,妈妈朱月倩待他很冷淡,并没有那种亲母子久别重逢的亲切感。王家珍略作沉吟,决定把人带到贺子珍面前,让她好好辨认下。
霍步青
在见到本人之前,贺子珍已经收到了关于朱道来的所有信息,她看着照片上相貌清秀的男孩儿,立即认定这就是她的毛毛。等到两人见面,多年来压抑的感情瞬间释放,她一把将朱道来搂进怀里失声痛哭,在场的所有人也都红了眼眶。
王家珍又拿出了从朱家带来的小孩棉衣,贺子珍看着熟悉的针脚,更加确定眼前的孩子就是她思念多年的儿子。后来,母子二人又查了血型,血型也相符。
朱道来的照片被送到了中南海,周总理也说孩子和毛主席年轻时太像了,毛主席本人看完照片,缓缓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多年来压在心口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他说:“长得像泽覃。”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朱道来就是毛毛,也就是毛岸红。
廿年寻子,一朝团聚,故事到这里本该圆满落幕了,谁也没想到此时突然闯出来一个人,声称她才是朱道来的亲生母亲,这个女人就是朱月倩,朱道来被接走后,她从南京一路追到了北京,扬言要抢回自己的孩子,她还跑到相关部门大吵大闹,声称如果要不回儿子,她就自杀,让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儿子被抢走了。
工作人员问朱月倩,有没有能证明朱道来身份的证据,朱月倩被问得哑口无言,转头她又质问小孩棉衣算什么信物,衣服也会被人掉包。
这厢朱月倩寻死觅活,那厢贺子珍态度坚决。贺子珍紧紧地握着毛毛的手,严禁任何人把他从自己身边带走。两个母亲一个儿子,闹得不可开交,在没有DNA检测技术的年代,这段扑所迷离的公案究竟该如何了结?
最后毛主席发话了:“不管是谁的孩子,都是革命后代,交给组织抚养吧。”
就这样,朱道来既没有回到朱月倩身边,也没有留在贺子珍身边,而是被送到了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那里,帅孟奇收养了很多革命遗孤,她被人亲切地称为“帅妈妈”。在帅孟奇那里,朱道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照顾,1957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帅孟奇
朱道来究竟是不是毛岸红?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论断,不过不论他是谁的孩子,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他都是革命后代,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与亲人生离死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他们的后代也应该得到很好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