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998e28df58cedc2447201d7d8b06e4.jpg)
预防糖尿病足
撰文 王艳梅 武曦蔼 张志远
编辑 保健君
李女士今年才44岁,但患糖尿病已经有20年了。她平时用药不太规律,每日的餐食不是来自单位食堂就是外卖,血糖控制得非常差。
一次,她偶然发现自己脚趾破溃,却都没感觉到疼痛。于是李女士赶紧到医院消毒、包扎,以为和一般伤口没有什么差别。但是1周过去,李女士的伤口还是流血、渗液,开始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她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再次就诊。而这一次治疗,足足经历了3个月。
在李女士“放任自流”的糖尿病管理背后,病情发展如多米诺骨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心力衰竭、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性休克、多重耐药、重度贫血、失血性休克……反反复复的多学科会诊,三番五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失去了右足的四分之三,还在继续往返于门诊和家中换药,李女士的治疗还远远没有结束,等待她的是植皮、截肢,还是更可怕的后果?
李女士的脚部损伤,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是指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全球平均每2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50%。糖尿病足的死亡风险甚至超过许多恶性肿瘤。
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观察和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足
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特别容易“找上门”。
●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
● 长期血糖控制差。
● 足结构有畸形,如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等。
● 足部有皮肤病变,如老茧、鸡眼、皲裂、真菌感染等。
● 足部有感觉减弱、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 足部有脉搏减弱、皮肤温度低等周围血供不好的症状。
● 患有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长期吸烟、饮酒。
● 老年人、视力下降或独自生活者。
● 曾经有过足溃疡。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引发糖尿病足的最根本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由此可见,预防糖尿病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要控制好血糖。前文中提到的李女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遭遇,也是因为未做好血糖的管理。
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血糖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监测血糖等措施,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管理得好,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足,还可以预防如心、肾、神经系统、眼底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除了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还要格外照顾好自己的脚,以下措施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注意做到的。
● 看足
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脚,包括足背、足底和足趾间,检查是否有红肿、水泡、淤青、破损等现象,一旦出现破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修脚
如果有脚鸡眼或嵌甲,最好找有经验的修脚师傅或专科医生处理。脚上的硬茧不要自己修剪,否则容易诱发溃疡和感染。
● 查鞋
糖尿病患者应挑选鞋头宽大、尺码大小合适的鞋子,不要穿露脚趾的鞋子,也不要光脚行走,以免碰伤。穿鞋前还应将鞋子立起来磕一磕,仔细查看鞋内有无石子、沙砾等异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9a78bfc3c35ed528f2b250530d35d0.jpg)
● 选袜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柔软透气、袜口比较宽松的袜子,最好是白色或者浅色,当足部发生小的破损时,可以及时发现袜上的血渍或者分泌物。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运动中尤其要注意对足部的保护。日常可以适当地做些小腿和足部的运动,而平卧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中医药预防糖尿病足
中药足浴是通过热和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腧穴等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还可促进代谢以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从这些观点来看,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的。想通过中药足浴来预防糖尿病足,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选方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血痹”“脱疽”等范畴,以痛、麻、凉为主要症状,病机有标本之分,标为痰浊、寒凝、瘀血阻络,本为阳虚、气虚,瘀血阻滞经络导致肢体失养。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证通过选用不同作用的中药泡洗改善症状,比如:
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透骨草、骨碎补、艾叶、当归等;
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作用的大黄、黄连、黄柏、秦皮等;
具有消肿生肌、止痛化瘀作用的白及、黄芪、牛膝、没药、乳香等。
建议在专业医师中医辨证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足浴方进行足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b6f8e58ff7158b8500a2809dbdbf07.jpg)
控温
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而无法准确判断水温的高低,加之可能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散热。为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足浴时的水温应控制在36℃~38℃之间,如果没有温度显示,应请家人帮助调试温度,千万不要自己用脚去试温。
定时
糖尿病患者足浴时间以睡前为好,浸泡的时间10~20分钟为宜。
浴后护理
糖尿病患者足浴后建议用温水冲去药液,洗后用浅色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再涂护肤液以防干燥。
注意禁忌
糖尿病患者足浴时室内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出汗过多;不宜在空腹及饱餐状态下进行;足部有伤口时不进行足浴;身体虚弱时足浴时间应缩短。
预防糖尿病足,首要任务便是正确认识它,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早期预防和治疗。获取可靠的知识有多种途径,鼓励“糖友”们定期参加健康科普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糖尿病足知识,从而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机会,远离截肢风险,不要像李女士这样,由于轻视病情、疏忽管理,导致年纪轻轻就踏上了一条“失足”之路。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专家简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4884f4ff3d2716ea0c8a5f6d22c799.jpg)
武曦蔼
中医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学会任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慢性肾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e84e4c7f75db5184755e8c72aa5fa2.jpg)
王艳梅
博士,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025年第1期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