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七赴宣城,看的到底是什么?

正解局 2024-03-27 12:57:44

面对“新质生产力”命题之下如何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的提问,宣城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以文旅产业为引导,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提供了破题的新思路。

公元753年,53岁的李白自感年岁已高,仕途无望时,忽然收到在宣城做长史的从弟李昭的来信邀请。

信中说,“当年谢朓所建的高斋还在,登上高斋,畅游敬亭山,写下怀念谢朓的千古文章,除了兄长还能有谁?”

谢朓是南齐诗人,曾为宣城太守,写下赞美境内敬亭山的诗句“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因为谢朓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为后来唐代多位诗人所推崇,李白就是“谢粉”之一。

带着对谢朓的敬仰,李白迫不及待起身前往地处江南的宣城。

摄影/欧阳菲

从公元753年到762年,这位中国最著名的诗人先后七次往返宣城,凡当年谢朓登临览观之所,李白一一前往凭吊。

最终,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人生旅途也在安徽画上了句号。

据记载,李白在宣城共留下八十多首诗,不仅留下脍炙人口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句,还有赠给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古绝唱。

宣城也在李白的诗篇中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皖南最具诗意的城市。

文以城盛,城又以文兴,如今的宣城在新质生产力目标引领下,又在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展现出势如破竹的发展劲头。

本月,正解局应邀参加安徽自媒体联盟活动探访宣城,踏寻李白的足迹,我们便可直观体会到宣城的悠久文化底蕴。

宣城地处皖南,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古称宛陵、宣州,是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

宣者,显也。

因此,宣城历来是江南显要之地,江东大郡。

从西汉设郡的古宣州,到这些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宣城山水交织印刻的江南气韵不仅吸引了李白等墨客名士驻足,昌盛的文风也催生了闻名天下的“文房四宝”:宣笔刚柔得中,徽墨丰肌腻理,宣纸光洁如玉,宣砚黑泽似漆。

其中的宣笔与徽墨,更因其厚重的历史积淀,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

传说秦将蒙恬南征伐楚,在中山(今宣城地区)行大猎以震慑楚军。

蒙恬将猎捕的野兔毛拔下制笔,故毛笔又有“蒙恬笔”或“秦笔”之称。

李白诗句中,“笔锋杀尽中山兔”的典故便出自此。

由于此地后属宣州,毛笔在当时也随之被称为“宣笔”。

虽然“蒙恬造笔”之说过于神话,但宣城制笔技艺有着超过两千多年历史却毋庸置疑。

起源于先秦,自唐宋开始兴盛,无数惊艳诗句从宣笔的笔尖倾泻而出,记录下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时刻。

制作好的宣笔 来源/宣城发布

宣城与黄山咫尺之遥,黄山四周多松树,松枝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含脂量高的松结由此产生,而松结正是古徽墨最为重要的原料,从而为宣城制墨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唐代安史之乱时,大批人口南迁,制墨产业也随之南移。

富庶安稳又不愁松结的宣城便成为众多制墨工匠的栖身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来到皖南避居的易州造墨名家奚氏父子研发出的墨质地坚韧,研磨后还有龙脑香气,深得达官贵人喜爱。

南唐后主李煜更视奚氏墨为珍宝,将其子奚廷珪提拔为“墨务官”,徽墨之名就此扬名天下。

明清时期,宣城的徽墨工艺进一步精进。

明代诞生了方于鲁、罗小华等徽墨名家,清代更有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等制墨名家。

其中,绩溪胡开文遵循古法又善于创新,成为徽墨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家。

时至今日,宣城依然保留着古法徽墨“拈来轻,嗅来馨,敲之铿锵,发墨如油”的出色质感,为无数书画家追捧。

宣城还有一样不得不提的宝物——宣纸。

与徽墨工匠南迁的背景一样,公元四世纪,晋元帝司马睿建都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偏移使得造纸业也由北向南转移,皖南地区开始有了造纸技术。

根据专家考证,“宣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元和至乾符年间(815年至875年)。

当时著名学者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篇文章中不仅首次出现了“宣纸”二字,还描述了宣纸的用途:书画摹写。

宣纸一般是指泾县生产的生宣,这是一种用当地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材料,加上辅料杨桃藤汁,经浸泡、灰腌、蒸煮、晒白、打料、加胶、捞纸、烘干等工序,耗时2-3年时间制成的手工纸。

手工生产出的宣纸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耐久性好且不易被虫蛀,甚至能够“纸寿千年”。

中国宣纸文化园,两位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制作宣纸

宣纸中,最为珍贵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因其图案精细,纸质坚韧,纹理清晰,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正因宣纸可以保存多年,而且越老越适于书写,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和保值特点,素有“存钱不如存纸”的说法,其中尤以泾县当地“红星”牌宣纸最为著名。

剪纸 供图/安徽自媒体联盟

比起宣城出产的“笔墨纸”,宣砚可能并不算很出众,但历史同样悠久。

传闻宣砚始于东晋,是由游历于宣城附近的东晋道学家葛洪所制。

葛洪在黄山北麓的旌德住了十数年,其《抱朴子》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在此地写成。

多年炼丹,让葛洪对石头形态十分熟悉,发现当地的石头肌理细腻,色泽如漆,滑不拒墨,涩不滞笔,非常适合做砚台,于是便向周围人推广,宣砚由此得以传播。

从2004年获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到2014年又被冠以“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美誉,文房四宝早已成为宣城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除了文房四宝,自然禀赋更孕育出宣城独特的文旅资源。

千年之前,宣城的岁月抚平了李白内心的失落,即使流放夜郎遇赦后,再到宣城,依然是“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成为李白对这方山水的倾情代言。

让李白流连忘返的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北,水阳江畔。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西晋时为避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如今是一座国家4A级景区。

敬亭山 摄影/欧阳菲

因为谢朓、李白千古诗篇传诵,敬亭山也成为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

诗仙“斗酒诗百篇”,来到宣城自然少不了美酒做伴。

敬亭山西南的宣酒文化园,传闻是李白在宣城最要好的“酒友”纪叟酿造宣酒的地方。

李白每次来宣城必至纪叟家酣饮,酒名“老春”,也是李白所赠。

“老春”是宣酒的前生,纪叟便是宣酒始祖。

史料记载,“大唐天宝年间,宣城盛烧酿之风,尤以纪叟善酿。”

后世尊古法精酿,成就了今天的宣酒。

公元762年,纪叟去世,李白悲恸万分,写下“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的悼念诗句。

如今的宣酒文化园为国家4A级景区,内藏中国最大的小窖酿造白酒产业基地,其中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酒文化园 摄影/欧阳菲

尚在宣城,李白便收到好友汪伦的邀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在宣城泾县的桃花潭岸边,李白与汪伦开怀畅饮,快意人生。

临别时,汪伦不仅送上八匹良驹,更挑来两坛佳酿赠予李白。

深受感动的李白,写诗相赠,这才有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赠汪伦》。

除了这两处国家4A级景区,宣城还有几十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如果李白能一一踏足,只怕会留下更多“相看两不厌”的诗句。

如今,“驴友”不仅可以在宣城寻古,也可自驾沿东起宣城市下属的宁国青龙乡,南起旌德云乐镇,西起泾县蔡村镇,北起宣州区溪口镇的“皖南川藏线”,来一番秘境之旅。

这段长达120公里的旅途,既有穿行在悬崖山壁间的惊心动魄,也有横穿原始森林的紧张刺激,更有领略江南山水小镇风光秀美的愉悦……

宣城风光摄影/欧阳菲

如果在大城市累了,也可来宣城找一处皖南民宿,乐享诗意生活。

这些年,随着“皖南川藏线”及各类文旅展会项目的吸引,宣城文旅不断“出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

从地理上来看,宣城到浙江杭州车程不到3小时,到江苏南京约2小时,一直是江浙沪居民周末度假休闲的主要去处。

尤其是沪苏湖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届时,宣城到上海的交通将缩短为仅需1个小时左右,为宣城与长三角产学研合作及文旅交流等活动提供了更大便利。

3月2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沪苏湖铁路施工现场,沪苏湖铁路开始全线铺轨 来源/上海铁道报

事实上,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和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战略,这与宣城锚定长三角,打造生态文化休闲康养基地总体目标不谋而合,也为自身文旅产业提供了新的亮点。

不过,如果你以为宣城只有文旅产业,那就小看这座皖南名城了。

新中国成立后,宣城并没有进入国家总体工业布局中,却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不断深耕。

经过多年的产业积淀,这个地处皖南山区的城市,没有一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却将汽车零部件做成主导产业,成为城市重要经济支柱。

依靠多年积累的金属切削加工、冲压模具、车架焊接等丰富经验,宣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中的零部件领域崭露头角。

以宁国、广德、郎溪、宣州区和宣城经开区为基地,宣城逐渐形成了橡胶密封件、汽车轻量化底盘、汽车电子设备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集群。

通用(广德)试车场 来源/宣城发布

尤其汽车橡胶密封件技术占到全球市场30%以上的中鼎控股,不仅是“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20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更在“流体系统”、“降噪减振及轻量化底盘系统”、“密封系统”、“空气悬挂与电机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牢固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

2023年,中鼎控股实现销售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7%,安徽境内纳税8.27亿元、同比增长38%,是宣城高质量发展企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此外,宣城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同样具有产业优势的领军企业:保隆汽配气门嘴销量全球第一;亚新科新能源汽车新型制动系统核心密封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5%;飞马纺织汽车用安全带织带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

宣城某汽车公司零部件生产车间 来源/宣城发布

深耕汽车零部件几十年,宣城还创造了另一项奇迹:新能源汽车逐渐兴起的“十四五”以来,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依然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增速。

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观察员城市,以及即将获批的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宣城是长三角为数不多的“一廊三圈”城市,也深度融入到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

宣城凭借区域优势,已深度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中

加速融入长三角,对标江浙,始终是宣城发展不懈的追求目标。

因此,如今站在宣城的主干道,都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多十字路口都有一个“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标语。

这些年,依托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借助区域合作优势,宣城主动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正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智造承接转移集聚区、沪苏浙皖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的样板城市。

凭借交通物流便利的条件,宣城汽车零部件相关配套企业超600家,其中大部分早已是上汽、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巨头的长期供应商。

已将汽车工业当作“首位产业”的安徽提出,2025年,全省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要超过70%,更为宣城继续发力带来新的机遇。

李白曾以《别匡山》表达“已将书剑许明时”的报国之志,可惜最终“半道谢病还”,未能实现人生抱负。

但他当年在宣城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雄心,却潜移默化地渗入到这座皖南名城高质量发展目标中。

宣城风光 摄影/欧阳菲

2023年,宣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430亿元、700亿元,增长55%、17%,产业规模均居全省第3位,已是安徽经济的“第三极”。

祝福宣城,也祝愿这座皖南名城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篇中继续阔步前行!

参考资料:

1、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城市人民政府

2、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宣城 /宣城发布

3、宣城解题/聊时局

4、“有礼了!中国”到访宣城揭开文房四宝传奇/中国新闻网

5、宣城,冲刺“第三极”/决策杂志

0 阅读:32

正解局

简介:洞察产业/城市/企业,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