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高层大调整:陈云连升4级,汪东兴坐冷板凳,胡耀邦脱颖而出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5-01-18 13:12:34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1935年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均被称作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其中,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宣告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破产,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开始。

在当时那种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无疑成功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更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和我军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外,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样意义重大,它使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这无疑也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该会议上的决策得以顺利实施,中央高层还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

在此次会议上,有九位“特殊”的参会人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而这也就是说,出席会议的人员应该是中央委员或者中央候补委员。然而,当时并不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名单上的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等九名同志,却坐到了委员席上。

按理说,这九名同志并不符合参会的要求,可为何还是被批准参会呢?事实上,这是特殊时期背景下的特殊之举。

众所周知,当时“特殊时期”刚刚过去,很多老干部还没来得及平反,有些则还没有被选为中央委员,倘若等到十二大召开的话,在时间上就来不及了。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便决定将这九人增补为中央委员,等到十二大召开时再予以追认。

除增补了九名中央委员外,在此次会议上,个别领导同志的“调整”也让人颇感意外。

比如,在此次会议上,陈云同志就被连升四级,从中央委员一跃成为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了当时5位副主席之一。不仅如此,陈云还被选为了中纪委第一书记,成了该会议上跃升最快的领导。

而与陈云的快速跃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任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开始坐上了“冷板凳”。

在当时新的领导核心中,身为主席的华国锋和五位副主席之一的汪东兴,由于“两个凡是”的破产,他们也逐渐从政治的巅峰退下,尤其是对于汪东兴而言,其地位更是摇摇欲坠。

不过,尽管当时人们对汪东兴颇有意见,而且也冷板凳旁坐在会上,但为了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大会还是秉持着“只进不出”和“只增不减”的原则,所以,汪东兴仍继续保持着中央副主席的职务,但位列在陈云之后。

不过,尽管汪东兴保留了副主席的职务,但其所兼任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党委书记,中央警卫局局长、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央专案组组长等职务全部被“免”。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汪东兴除了一个副主席的名头外,再无实权。

一年多后,汪东兴正式提出了辞去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职务的请求,并获批准,从此退居幕后,闲赋在家。

同样地,从1981年6月后,华国锋也相继辞去了担任的领导职务,渐渐退居幕后。

事实上,就当时新的领导核心而言,华、汪二人已经开始失势,而担任副主席之一的叶剑英元帅又年事已高,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确定了邓公的领袖地位。

除此之外,在这次会议中,还有一位领导同志脱颖而出,他就是——胡耀邦同志。

事实上,早在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上,胡耀邦就当选为了中央委员,同年底又出任中组部部长。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顺利进入了政治局,并且还担任中纪委第三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对于胡耀邦的提升,其岳父安子文颇为感叹,他说:我当了二十多年的中组部部长、副部长,结果进了监狱(1968年因遭受迫害含冤入狱);胡耀邦才当了一年的中组部部长,却进了政治局……

不可否认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中共高层领导进行的这一系列“大调整”,其意义非凡。

0 阅读:1
方圆君喜欢阅读

方圆君喜欢阅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