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带300日军进雪山打抗联,半路却暗中变脸:过几天就来铲冰雕

寻墨阁啊 2024-12-11 16:54:0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抗日战争期间,黄有是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名字,他却用自己“地主”的身份,成功把300名日军引入了深山雪地,最终让他们活活冻死。

黄有究竟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黄有的背景与抗日决心

黄有,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说起来,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奔赴战场的英雄。

生于1899年,黑龙江呼兰一带的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拥有大块的土地,黄有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家里富裕,日子过得自得其乐,黄有也从不缺乏对周围人的帮助。

那些年,把钱财捐给了地方的贫困家庭,兴办教育、修建水利,活脱脱是个地方的“良善地主”。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黄有的人生轨迹却急转直下。

那时的黄有,已经三十多岁,家族还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不少田地,而东北的风云变幻,让黄有早早地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自己的家乡已经不再安全。

黄有选择了站在中国人民这一边——加入了当地的红枪会,默默支持游击队。

局势变化,黄有逐渐加入了,抗日战斗的前线,成为了汤原游击队的一员,与一些革命者共同策马奔腾、组织抵抗,直至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成员,负责后方的工作。

此时的黄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前线战士”,但在后方的工作至关重要。

负责提供武器、粮草,甚至为抗日战士们,提供了极大的隐蔽基地和物资保障。

日军围剿与黄有被捕

1937年秋冬之际,日军对东北的全面侵占,抗日游击队,在东北各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黄有依然活跃在,东北的抗日阵地上,策应着抗联的行动。

为抗日游击队提供物资,策划敌后行动,还时常穿行在,危险的日军包围线之间,为抗联传递情报。

1937年12月,那天清晨 ,黄有和他的抗联小队,正在汤原县西北沟石场屯执行任务。

天刚破晓,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黄有作为抗联战士之一,正忙着为队伍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此次任务的重点是,检查驻地周围村落的安全情况,并确保队伍的补给,和群众纪律的执行。

这个村子周围民众,与抗联有较深的联系,黄有计划趁着转移之际,顺便走访一下村中的部分住户,确保抗联,与百姓之间的信任没有破裂。

抗联队伍的主力,早早开始了撤退,黄有则留下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村里一户户地走访,询问最近日军的活动,检查村民是否遭到日军的迫害,了解是否有新的线索。

黄有总知道抗联能在敌后生存,依靠的就是当地百姓的支持与合作。

每次他走访时,会传递情报,还会仔细观察每个细节,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走访的工作完成,正准备返回时,村子周围的空气突然变得压抑起来,黄有感到一阵不安,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低沉的喊话声。

情况不妙——日军包围了村子!黄有赶紧从村里的一户民宅后面溜出来,想要尽快赶回队伍。

为时已晚,黄有还没来得及彻底脱离包围圈,已经被一队日军发现。

日军的突击队员迅速冲上前来,将黄有抓住,他没有反抗,表面上镇定自若,心里却明白,一旦被日军抓获,可能面临的是生死抉择。

当时日军打算利用黄有来带路,寻找抗联的藏身之处,并一举剿灭这一支游击队。

他没有选择硬拼,也没有像一些被捕的英雄那样,坚决与敌人对抗。

黄有选择了沉默,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完全屈服的“俘虏”,表现得顺从而温顺,假装完全没有反抗能力。

如果他立刻选择反抗,或者暴露抗联的秘密,自己必死无疑,连累的还会将是整个队伍。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黄有故意拖延时间,给敌人带来心理上的松懈。

日军渐渐开始放松警惕,谁也没看出来,黄有的“顺从”背后,隐藏着一个深远的计划。

如果不采取行动,日军一旦找到抗联所在,后果将是无法承受的。

“带路!告诉我们抗联在哪里!”日军队长的命令带着强烈的威胁。

黄有面无表情,静静地站在那里,心中万分焦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故意拖延,表示自己要去找地图。

日军士兵将黄有捆绑,押着他前往村子附近的一座破旧小屋。

搜捕队已经开始在附近布控,只有带领他们走得更远些,才能有机会逃脱。

这段带路的过程中,黄有始终没有暴露任何敌意,他小心翼翼的“顺从”,很快让日军产生了松懈之感。

在他们看来,黄有根本不敢反抗,也不可能有办法反叛他们。

就在日军放松警惕之际,黄有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开始通过转弯和绕路的方式,悄悄地带领他们进入了更深的山林。

趁机观察周围的环境,判断更好的逃脱时机,也是在有意,让日军进入更为复杂,和严峻的自然环境。

“这条路通向哪里?”日军队长皱起眉头,看着黄有走在前面。

“这条路通向更深的山区,是我家族的老路,已经很久没人走过了。”黄有回答得轻松自然,甚至还抬起手指着山上的积雪,声音平稳地告诉日军:“我们得走很远才有补给站。”

黄有的心跳很快,外表却始终维持镇定,这条路通向的并不是补给站,而是一个险恶的山谷。

越走越深入,山脉的气候越来越严酷,气温越来越低,积雪也越来越厚,日军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黄有带着他们绕行,逐渐将他们带入了深山的陷阱。

日军并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渐渐迷失了方向,原本计划的那条平坦的道路,早已被黄有用心的绕道替代。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拖延时间,直到他们进入足够危险的地形。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黄有还故意加快了步伐,让日军在追赶时更加吃力。

走了几天,日军发现他们陷入了困境,远离了补给线,又找不到清晰的返回路线,极端的寒冷使得他们的体力开始衰弱。

山中的气温不断下降,食物和水源也越来越少,黄有这时终于找到了机会,趁夜色悄悄脱离了日军队伍,逃回的路上,遇见两个前来寻找他的抗联战士。

讲述全部过程,黄有笑着说道:“过几天等着来铲冰雕就行了”,说完,也晕了过去。

两位战士连忙把他背回抗联的驻地。

黄有的巧妙反转与300日军的绝境

此时营地的抗联战士们得知情报,迅速按照黄有指的方位,趁着日军完全失去战斗力之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们身后。

这支抗联小队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下,迅速发起了伏击。

日军已经无力反抗,部分士兵当场被击毙,其余的士兵则因冻伤和饥饿无力行走,最终死于山中。

如黄有所说,果真冻成了冰雕。

黄有的“反转”计划,已经完美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00名日军几乎全部覆灭。

黄有的牺牲与抗日精神

只是黄有终究也没有逃脱悲壮的结局,那次带日军进山,冰天雪地中,饶了好几天,全身多出冻伤,四肢冻伤尤其严重。

自从返回抗联基地后,黄有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这位勇敢的地主英雄,没能挺过严寒,年仅39岁便英勇牺牲。

黄有的故事,是许多默默无闻的抗联战士们,无声的记载。

他没有依靠强大的武力,去抗争敌人,却用智慧与胆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8
寻墨阁啊

寻墨阁啊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