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过哈达铺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4-27 18:50:34

褚银

摘要:1935年9月,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主力)进入甘肃南部哈达铺,其间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同时,部队进行了整编,壮大了队伍,统一了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为北上抗日作了全面准备。哈达铺不仅成为了物质上的“加油站”、兵源上的“加油站”,而且也成为政治上的“加油站”、精神上的“加油站”。

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甘肃南部迭部县达拉乡的高吉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俄界会议。这次会议批判了张国焘逃跑主义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通过《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会议决定将红一、三军、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决定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五人团,进行军事领导。为及早脱离险地,会议决定立即按原计划继续北上。

俄界会议后寻找新的落脚点

1935年9月13日,陕甘支队冒着雨雪交加的严寒天气,沿白龙江东岸,爬山穿林,于15日逼近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境,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16日,红一军第四团奉命迅速夺取腊子口。由于地形不利,红军正面进攻未能奏效。当晚,红军以两个连攀登悬崖峭壁,迂回敌人侧后,协同正面进攻部队向守敌发起猛攻。17日清晨,红四团突破了鲁大昌部精心设置的两道防线,胜利夺取了长征路上的最后一道天险,打开北上通路,使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计划彻底破产。

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仓皇向岷县城逃窜,红四团乘胜猛追。敌人退至达拉山(又称岷山),依托山峰,用炮火封锁路口,掩护主力逃跑。红四团分兵两路,从两侧向敌迂回,敌遂放弃山头溃逃。傍晚,敌后卫逃至大草滩,正准备做饭,红四团先头营又追了上来,一阵短兵相接后,敌人被全歼。接着,红一军直属侦察连攻占岷县哈达铺。

18日拂晓,在红四团紧追残敌的同时,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亦通过腊子口,顺朱立沟过达拉山,到达漩窝。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严明纪律,军委及时制定了《回民地区守则》。《守则》规定:进入回民区域,应先派代表同阿訇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得到回民的同意后,才准进入回民村庄宿营,否则露营;保护回民信教自由,部队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毁坏回民经典文字;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在回民地区不准吃猪肉、猪油。这一系列规定,为红军进入回民地区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19日,红二师主力进占哈达铺。20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陕甘支队翻越岷山,进入甘肃南部哈达铺。哈达铺原名哈塔川,位于甘肃岷县南部,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三国时为“阴平古道”(即今宕昌、武都、文县沿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线),魏将邓艾当年即从此入川灭蜀。当地盛产当归(又称岷归),由于物价和劳动力都很便宜,来自上海、陕西、山西、广州、河北、四川等地的商人都愿意在这里做生意。也因此,该地商贸繁荣,交通便利,邮政事业发达,设有邮政代办所。

抵达哈达铺后,毛泽东住在镇上“义和昌”药店后院的平房里,司令部则设在离毛泽东住地50多米远的“同善社”,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住在司令部内。

红军长征到陕甘,并非最初设定的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开始并没有打算走很远。长征的路线和落脚点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作战情况而不断变化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是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决定在川黔边地区创建根据地;遵义会议决定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两河口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俄界会议决定到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建根据地。红军长征虽然有“北上抗日”的大方向,但落脚点一直处在变化之中。

到陕北去

到了哈达铺,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国民党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国民党的报纸主要是七、八月份的《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西安报》《山西日报》等,通过对报纸中披露的各种消息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得知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陕西的活动和中共在陕甘保存、发展了大片革命根据地的情况。这一发现,使中央领导同志极为振奋,遂放弃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决定率领红军向陕甘根据地进发。

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在哈达铺召开。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博古出席会议,王稼祥、罗迈、彭德怀、杨尚昆列席会议(会议记录所列为:“洛、博、泽,参加,稼、迈、德怀、尚昆”)。在讨论组织部工作问题时,张闻天在发言中强调要爱护干部,有的老同志有能力,但人拖瘦了;现在有马的,不必取消。毛泽东发言说: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要了解连以上干部。我们现在只了解高级干部,对中下级干部还不了解。为了巩固部队,需要了解干部;为了扩大干部,需要支配干部;为了与反革命作斗争,需要了解干部的一些倾向问题。组织部需要了解下层情形,这是组织部的主要工作,要把教育工作包括在组织工作之内。此外,对地方工作,组织部也应该给予帮助。关于编制问题,毛泽东说:“编余”二字不大好。对于一些工作上需要的,就是编制上没有,也应该写上。我们应该认,过去对干部的优待不够。现在的干部是精华,应该注意保护。会议同意张闻天的提议,决定派谢觉哉、毛泽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设法打通国际关系。

22日上午,在关帝庙前的院子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行动方针与任务的报告。指出:民族危机在一天天加深,我们必须继续行动,完成北上抗日的原定计划。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从现地到刘志丹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过七八百里的路程。大家要振奋精神,继续北上。对此,杨成武曾回忆道:毛泽东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给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听到这里,同志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热烈地鼓起掌来。

同日,张闻天在哈达铺作读报笔记《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笔记对天津《大公报》上所披露的红军在陕甘活动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详细摘录并进行分析,透露了中央率领陕甘支队落脚陕北的意向:“同二十五、二十六军及通南巴游击区取得配合,协同动作及汇合,并给在这个地区中开展着的游击运动以帮助、组织、领导”,完成8月20日的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中提出的“联系存在于陕甘边之苏维埃游击区域成为一片的苏区”的任务。笔记还针对国民党对陕甘革命势力的攻击,指出:“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是建筑在深刻的社会的、经济的与政治的矛盾之上的。反动统治无法解决这些矛盾,因而也无法消灭甚至防止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发展。”这篇读报笔记后来编入《张闻天文集》(一)中。博古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陕西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这两篇文章都刊登在1935年9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前敌委员会和政治部出版的《前进报》第三期上。

团以上干部会议结束后,部队立即进行了传达讨论,开展了遵守群众纪律、坚持党的政策的教育活动。红一师宣传科科长彭加伦还连夜创作了歌曲《到陕北去》:“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的红区。迅速北进,会合红二十五、红二十六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鼓励指战员的斗志,宣传党中央的主张。

哈达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按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彭德怀离开了自己亲自创建的红三军团。对当时的情景,时任红三军团第十一团政治委员的王平回忆道:“彭德怀在离开红三军团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他说:红三军团从第一次反‘围剿’时的几万人,至今天长征到甘南,只剩下两千多人,让错误路线快折腾光了。今天剩下这点人,都是精华,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他要求大家再接再厉,争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他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他讲,我的脾气不好,骂过许多人,请同志们批评和谅解。他还说,我过去对你们这些团以上干部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苛刻一点,这都是对你们的爱护;否则,有的同志可能活不到今天,这也可以是“骂”出来的吧!彭德怀的讲话,使大家对他更加敬重。”

为了尽快恢复指战员们的身体,党中央决定在哈达铺进行休整:全军上下每人发一块大洋改善伙食,总政治部还特别提出了“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当时哈达铺人口稠密,繁荣富庶,物产丰富,物价便宜,一头百十斤重的肥猪,5块大洋便能买到,一只肥羊,只值两块大洋。同时,鲁大昌残部败逃时,丢下了几百担大米、白面和2000多斤食盐,物质十分充足。各单位杀猪宰羊,买鸡买蛋,大办伙食,并把驻地周围的群众请来一起会餐。指战员们洗澡理发,缝补军装,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氛围之中。经过休整补给,红军的体力得到恢复,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大大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哈达铺整编意义非凡,正如杨成武在《忆长征,哈达铺整编》中写到的:“哈达铺整编在整个一年多的征途中,只是那么短暂的几天,可它给我们的印象却非常强烈。确实,毛泽东在关帝庙前那鼓舞人心的讲话,给我们增添了战斗的活力,哈达铺也就因此而成了我们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了。”可以看出,哈达铺整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统一思想,增强斗志,明确方向,提高战斗力,坚定了把长征的落脚点和北上抗日的大本营放在陕北的决心和信心,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胜利会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哈达铺整编虽然时间很短,但整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改善生活、恢复体力、补充给养的休整,也有优化建制、强化领导、扩充兵员的部队整编,更有分析形势、统一认识、鼓舞斗志的思想动员。特别是党中央在哈达铺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初步作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这对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命运,对“北上抗日”的早日实现,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9月27日在榜罗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改变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关于落脚陕甘,建立革命大本营的决策,宣告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结束。

红军主力过了岷山,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作《七律·长征》。同月,毛泽东还作了《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两首词。事实上,“两河口会议”虽然一致同意毛泽东、周恩来等多数同志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意见,但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而哈达铺整编后,正如毛泽东诗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0 阅读:80

化学圈李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