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长期吃,这5点千万别忽视!不注意可能影响药效

崔科普 2025-04-14 14:28:5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指南》

阿司匹林,这个小小的白色药片,早已成为很多中老年人日常保健的"标配"。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许多人把它视为"救命药",每天雷打不动地服用。有些患者在冠心病手术后,医生会叮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有些高血压患者,也会遵医嘱坚持服用它来降低中风风险。

不过,这种看似简单的药物背后,隐藏着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往往只知道按时吃药,却忽略了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这不仅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正是这种特性,使它成为预防心梗、脑梗的有效药物。

但这把"双刃剑"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特别是胃肠道出血。有调查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约有10%-2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甚至胃出血。

一位68岁的王大爷,冠心病史15年,一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近半年来,他经常感觉胃部隐隐作痛,还偶尔发现大便呈黑色,却没放在心上。

直到一次常规体检,才发现他的血红蛋白严重下降,原来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引起了慢性出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5点一定要注意:

饭后服用很重要。阿司匹林直接接触胃黏膜会产生刺激作用,空腹服用会增加胃肠道不适和出血风险。建议在餐后30分钟服用,让食物成为胃黏膜和药物之间的"缓冲带"。有些人为了方便记忆,习惯早上空腹就服药,这种做法是需要改正的。

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阿司匹林与其他抗凝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同用,会大大增加出血风险。

同时,它也可能与某些降压药、降糖药产生相互作用。一位李奶奶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另一种抗凝药),结果出现了牙龈自发性出血,这就是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虽然不常见,但也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特别是老年人和已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项追踪研究显示,约5%的长期服用者可能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及时发现才能调整用药。

手术前需要停药。由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在计划手术前通常需要停药5-7天,以降低手术中出血风险。

很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导致手术不得不推迟。一位张先生因为没有提前告知医生自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结果原本简单的胆囊手术出现了较多出血,增加了手术风险。

注意胃肠道保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特别是有胃溃疡史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生通常会同时开具胃黏膜保护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很多患者却认为"多一种药多一份负担"而擅自停用保护药,这种做法十分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并非人人都适合长期服用。有些人盲目跟风,没有医生指导就自行服用,这种做法极为不妥。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已得到证实,但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权衡利弊。一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从未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健康人群,特别是出血风险较高的老年人。

阿司匹林预防作用带来的获益可能小于出血风险带来的危害。因此,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应当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评估决定。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阿司匹林的剂量问题也很关键。不同患者适合的剂量可能不同,有的需要75mg,有的需要100mg。

千万不要听信"剂量越大效果越好"的错误观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并不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剂量主要增加的是副作用风险,而非获益。

有些患者担心阿司匹林会损伤肾脏,其实在常规剂量下,阿司匹林对肾脏的影响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擅自停药带来的风险可能更大。

曾有一位老人因为听说阿司匹林伤肾就自行停药,结果三个月后不幸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药效的发挥还与服药时间有关。

研究发现,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比早上服用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这可能与人体血小板活性的昼夜节律有关。如果医生没有特别叮嘱,患者可以选择晚饭后服用。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来说,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一些患者觉得"反正每天都吃,不用去医院了",这种想法很危险。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调整用药方案。

有些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还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要硬扛。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通常会被改用氯吡格雷等替代药物。

我们也要摒弃"药效强=副作用大"的错误认识。阿司匹林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药物,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副作用是可控的。关键在于遵医嘱、规范用药。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只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部分,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基础。

最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随身携带药物说明或用药记录卡,以便在意外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用药情况。这个小细节,可能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关键作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谨慎且科学。它既是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小卫士",也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与之相处。

只有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健康之路没有捷径,遵医嘱、规范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长寿秘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2
崔科普

崔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