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重磅发声!155项试点任务明确→

凌香说商业 2025-04-22 02:28:3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在4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

新增9个试点城市

凌激介绍,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分三批先后批准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在华的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稳定、开放的政策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工作方案》提出了推动试点提速加力。凌激表示,“提速”方面,为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试点的工作效率,这次试点任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全面铺开,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而是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加力”方面,除现有的11个试点省市外,还新增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9个城市。

凌激进一步表示,提速加力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工作方案》突出了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内容,显示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进一步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优势,体现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发展的意愿和决心。二是以开放促改革和促发展。三是推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介绍,《工作方案》聚焦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其中多数来源于经营主体日常经营、跨境投资等活动的实际需要。他举例称,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方面,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免于外汇登记;探索开展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相关资金登记改革试点,允许在当地注册的公司直接在银行办理境外上市相关资金登记手续;在便利境外人才入出境与从业执业方面,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绿色低碳等领域符合条件的外籍专业人才在特定区域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工作方案》结合试点地区的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实事求是分类推进试点任务。例如,在天津,要落实传统经典车的认定标准,探索研究传统经典车国内管理和贸易政策,开展经典车金融保险及巡展、赛事、文化旅游等业务。在重庆,支持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加大对跨国公司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支持力度。

在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医疗健康服务的开放备受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工作方案》在医疗领域部署了很多新任务。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共建共享,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的共享等。

焦雅辉特别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外资医疗机构发展。同时,已经形成了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鼓励外资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和使用中国版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并且以此对接国际上的商业健康保险。

高度重视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

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的过程中,金融是重要一环。

凌激介绍,在金融领域,《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ESG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绿色债券的评级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等。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目前金融领域已出台了一系列引领性开放举措。例如,在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方面,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集团资金归集使用。在科技金融领域,支持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等国家级金融试点。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领域,对接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吸引境外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包括支持重庆设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在中新(中国和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项下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展望未来,王信特别“点题”了绿色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下一步”。他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落地使用和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6项绿色金融标准,其中1项是国家标准,5项是行业标准,另外有19项标准正在研制。”王信介绍,绿色金融有五大支柱,其中绿色金融标准是最重要的支柱,以此来避免所谓“洗绿”和假转型。与此同时,转型金融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多边目录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本地可持续金融目录提供参考,进一步便利跨境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流动。”王信说。

据悉,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强化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制定,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朱艳霞 许予朋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徐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0 阅读:55
凌香说商业

凌香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