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农民起义一直备受统治者关注。随着秦朝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得到彻底确立之后,农民起义也在呈现规律化模式和进步化的趋势爆发。一般来说,在封建王朝初步建立并且不断发展阶段,农民起义一般不轻易出现,相反当王朝达到了发展的顶峰之后,社会危机便开始频频显露。并且这种危机率先从农民不断反抗中央统治的起义中得到体现。
封建王朝肇建之初,统治者一般十分注重休民养息,因为王朝的建立者基本都是经过前朝晚期的腐朽统治成长起来的。也正是如此,前朝在充满社会危机,尤其是农民起义危机的冲击下走向灭亡,这对于新朝的建立者都是有教训可以吸取的。在经过前朝末期的社会动乱之后,新朝的统治集团一般都会对缓解社会矛盾进行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中又以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为重要突破点。
所以新王朝建立之初,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保民措施,希望通过公平的土地分配、赋税减免以及国家补贴等一系列优抚百姓的政策来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使深受前朝剥削的农民能够认识到新王朝的统治是仁慈的、是为民众着想的,这样才能够为王朝建立的初期提供一个和平安稳的中下层社会环境,同时保证王朝统辖下的每个百姓都能拥护新王朝。
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古代农民运动史上有着开天辟地的作用,打响了反抗封建统治的第一枪。秦朝统治者处于封建王朝发展的探索阶段,对于农民问题他们始终还未有足够的认识。秦始皇调动全国人力为自己服务,造宫殿、因山造陵,同时提高赋税,不断征发徭役。二世更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一套残忍政策,一场农民大起义已经在暗中积聚了。
《汉书》载:“諸家之義煩穢舛錯,故無所取也。男子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內愁怨,遂用潰畔。”
陈胜、吴广起以前的舆论特色
前文我们提到秦朝统治者还没有认识到农民的巨大力量,正是他和二世为首的秦朝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残暴统治才激起了民愤,当然这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但是农民饱受压迫采取反抗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对于统治者,尤其是封建王朝的皇帝,虽然畏惧,但是也并不意味着被迫承受。
虽然但是民愤已经达到了极点,但是始终高高在上的皇帝,那种神一般的形象,在广大基层农民心中还是具有威严性,并且在中下层的统治官员当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如果想要联合足够的势力进行反抗,那么就必须借助某种旨意或者自然现象来进行舆论方面的宣传。这种自然现象当然也可以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陈胜、吴广当初900人被发配到渔阳戍守,遭到大雨阻碍,由于不能按照期限达到目的地,因此终归是要杀头的。在横竖都是一死的情况下,二人决定联合其余900人一起就地起义。在当时秦朝的绝对控制下,这种思想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二人知道必须运用一些舆论手段进行起义宣传,使得起义应天时地利人和。
《史记》载:“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在此情况下,一系列的人为制造天象的情况出现了。譬如“鱼腹丹书”,他们事先将天要亡秦的文书缝在鱼肚子里,然后在故意捞出,在当时那个迷信时代,必然能够引发巨大舆论效应。同时“篝火狐鸣”,来为秦朝唱诵哀歌。种种人为制造的天象预兆,正是为了号召广大贫苦百姓顺应天意,灭亡秦朝。随后二人建立大楚政权,自立为王。
起义军发展的高潮与失败
经过大泽乡的舆论宣传之后,陈胜、吴广二位已经成为上天的选择者,成为广大贫苦农民的代表者,他们成功建立了起义军政权,有了自己名正言顺的番号。凭借着诛暴秦的响亮口号,成功为起义军招募了大量农民力量。随后在陈胜的领导下,起义军步步高歌,不断攻克了附近的秦朝城池,同时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在安徽附近的战争逐渐完毕之后,起义军将目标转向了秦朝通往全国的交通枢纽,河南陈县,在行军途中,不断有流民和受压迫的农民加入,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大至数万人。同时军队内部的兵种也很全面,有负责运输的、有骑兵也有战车兵,当然占据主力的还是6万步兵。虽然在陈县遭遇了秦军激烈的抵抗,但是最终还是成功攻破,陈胜随即在起义军的拥护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张楚。
《史记》载:“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爲聚者,不可勝數。”
随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名号逐渐传遍了整个秦朝,天下人无不呼声相应,拍手称赞,正是有了陈胜起义军的开头,在秦朝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他们大部分都向陈胜的起义军投奔过来。而且此时的起义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民阶级,先前的六国贵族也开始率领追随者反抗暴秦的统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楚国贵族项梁、项羽集团以及秦朝地方小吏刘邦军队。
在得到社会众多阶层的加入帮助之后,以陈县为中心,起义军分兵三路同时向秦朝都城咸阳发动进攻。秦朝不得不将正在服役和判刑的人全部武装起来编入军队,同时将防御匈奴的王离也调入正面战争。正面秦军实力的加强,而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相互倾轧的现象,内部危机十分严重,最终起义军被残忍镇压。
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大起义最终失败了,让人唏嘘不已。分析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应当从秦朝方面和起义军自身进行。我们先来看秦朝方面,起义军起势并且在初期不断壮大的地方,基本上都属于秦朝未做重点军事防御的地区。因此起义军在缺少秦朝正规军队的阻挠得以顺利发展。但是当起义军向咸阳进攻的时候,已经能进入了属于秦朝统治中心的京畿之地。
这些地方作为帝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必然派重兵把守,农民起义军尽管兵种完善,但是在正规部队面前还是在作战能力上显出劣势。同时秦朝将防御匈奴的王离部队调到正面战场直接对农民起义军造成了致命冲击。另外从起义军方面来看,首先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采取了错误的进攻路线。在面对秦朝统治核心地区,还进行分兵作战岂不是没有完全估计好敌我形势?
这是自我分散实力的表现,给秦军能够各个击破的机会。在军队的协调作战上起义军也有很大的失误,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人,在阵形和战场指挥上都会发生不稳定现象,这往往是战场失利的重要原因。另外农民起义军的失利还要从当时农民的局限性来进行分析。
《资治通鉴》载:“初,陳涉旣爲王,其故人皆往依之。妻之父亦往焉,陳王以衆賓待之,長揖不拜。妻之父怒曰:怙亂僭號,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
这些农民起义军是在秦朝的残暴统治下纷纷揭竿而起的,他们以为只要推翻了当时的二世统治,一切便会天下太平。这是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程度所限制,农民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殊不知让他们生活困苦的不仅是皇帝,更是腐朽、残暴、充满剥削的封建制度。在那个时代,农民阶级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就会有新的封建王朝建立,一切只是治标不治本。
评价
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这是封建时代、乃至中古整个历史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拉开了今后农民阶级作为封建统治王朝重要力量不断为自己的权力同地主阶级抗争的序幕。甚至在今后的封建王朝统治当中,农民大起义始终都是王朝统治末期的主题。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为今后的农民争取自由和民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封建王朝统治集团的暴力统治、残酷剥削,一旦威胁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必然会遭到群起而攻之,这是封建王朝时期历史发展的规律。秦朝作为封建王朝时期的开端,在关乎帝国统治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够成熟的认识,尤其是在人民力量的估计上。两代统治者在自己贪图享乐的时候,丝毫没有为广大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农民着想,他们始终没有正视农民这一群体、这一阶级,认为凭借自己的绝对实力就可以长久统治天下。
但是他们错了,当时的整个统治集团都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行民大起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一棒也激起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情绪。是陈胜等人让广大受压迫农民知道了自己面对暴力剥削和压迫可以联合起来进行武力反抗,而不是一直坐以待毙。对于不为百姓着想,只顾自身享乐的统治者,农民完全可以集合成最为壮大的力量推到他。
虽然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却是无与伦比的。这次起义最大程度展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在面对极度压迫和剥削的强烈反抗,使得之后的封建统治者再也不能不对农民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是农民的局限性也一直都是今后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