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名为轻徭薄赋,实则重税压民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2-20 18:26:12
01

一说到汉初的治国,大家应该都会想到——休养生息。

为了休养生息而大幅度减税,是那个时期历史的一个重大标签。

汉初减税减到什么程度?

汉高祖刘邦把田赋的比例从十税一降到十五税一。

到了汉景帝,降到了三十税一。

汉文帝时期,还有好多年是干脆不收税的。

这减税的力度够大吧。

而且这样大规模的减税,在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这么一次。

比起历朝历代那些搜刮老百姓的统治者来说,汉初的这几任皇帝看上去简直就是明君啊。

但这样减税措施,真的是好事吗?

或者这样说,老百姓享受到了减税带来的好处了吗?

02

我们先搞明白,到底该怎么看待收税这件事。

对帝国来说,虽然看上去好像是税收都进了统治者的腰包,但是,统治者也得承担责任啊,他得推动国家治理。

不是说他代表国家出面征税,天下所有利益就都奉献给他一个人了。

“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你可以一个人治理天下,但不能让天下伺候你一个人。

当然了,要是统治者征税的比例太高,或者征收的方式太暴力,那确实就是剥削了。

所以,减税当然会让老百姓高兴,但是要是因为减税,导致国用不足,该干的大事没法干,受损失的还是咱老百姓自己。

国家没什么事的时候还好,顶多就是发展慢一些,基础设施差一点,但要是碰上战争、灾荒,麻烦可就大了。

国库里没钱,怎么抵御外敌?怎么救济灾民?

可是,汉初的几位皇帝一下子减那么多税,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国家就不治理了吗?

其实不是这几个皇帝不想收税,而是没办法。

汉初的减税,虽然确实是吸取了秦王朝的教训,认为不能横征暴敛,但更核心的原因,其实是征税能力不足。

秦代和汉初的时候,收的都是比例税,你种出来多少,国家来跟你分成,拿走你的十分之一、十五分之一,大概这么个比例。

可是秦朝末年战乱之后,那可是国土广大,人烟稀少。

要去核查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再按一定比例去收税,还要运输、仓储,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啊。

土地丈量有技术困难,账册管理靠的是木简竹简,大部分具体办事的人还都不识字。

在这种情况下收税,困难得多大,成本得多高啊,收上来的粮食还不够养活那些收税的人呢。

既然收也收不上来多少,与其要那名义上的高税率,那不如干脆降下来。

其实这样的行为,现代国家也有在做。

2001年的俄罗斯,就因为个人所得税偷税逃税情况严重,国家的税收管理水平低,收不到多少税,干脆实行单一比例的个人所得税,还把税率降到13%。

这么干了之后,人们偷税逃税的动机大大减少,税收管理也相对简单,国家的收入反而还增加了。

我们国家在2006年取消农业税,很大的动机就是收税成本大于收益。

03

好了,既然汉初的几位皇帝减税力度那么大,那国家还是要运转的啊,怎么办呢?

国家收税的对象就那么三个,税人、税地、税商。

税地,就是向土地收税,自从鲁国国君发明“初税亩”后,就一直是国家是正税,即最正途的税。详细分析,可以看之前的文章《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孕育出全世界最早的大一统帝国》

但是,在汉初这种情况下走不通了,可国家的钱不够用啊,商业还没那么发达,那就开始转向税人了,即向人收税。

税人,对国家来说就简单多了。

点人头总比计算土地面积容易吧,具体办事的人会数数就行。

而且,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商鞅变法搞的户籍制度也保留了下来,全国人口都被编成册子了,国家有多少人,大致能知道。

那怎么收呢?

西汉的时候,15到56岁的成年人,一般人每人120钱,商人和奴婢240钱,7到14岁的儿童,每人20钱。

除了这些,成年人不是还得给国家服徭役吗?

你要是不愿意去,也行,交钱,这叫代役金,或者更赋。

这在史书上叫“舍地而税人”。

这些钱每一项都不算多,但是加起来,就远远超过了减税之前的田赋。

你要是汉初的一个普通农民,你就会觉得,皇上是给你减税了,可是你的负担一点都不轻。

这一点,连那个篡了西汉政权的王莽,都看得明明白白。

他说,“其名三十,实十税五也”,意思是,名义上说是三十税一,实际上税率达到了50%。

04

税率高、负担重,最关键的是,还不公平。

按人头交税,那就意味着,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要交的税是一样多的。

富人、豪强、地主,手里有那么多地,交120钱。

我一个农民,就那么一亩三分地,也交120钱。

就这,还没考虑富人们偷税逃税的情况呢。

豪强地主,那手里是有权力的呀,他们会勾结官吏,逃避交税。

更关键的是,田赋这么低,兼并土地就成了特别划算的买卖。

所以,豪强地主就不断地去兼并更多的土地。

我们现在再站在帝国的角度来看看,这些豪强地主充分享受了减税带来的优惠啊,他们的财富倒是越来越多,但并没有成为帝国有效的税收来源。

可是普通农民,非但享受不了减税带来的福利,要交的人头税还跟富人一样,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万一再有个天灾人祸,这日子还怎么过得下去呢?

05

汉初的时候,人口少,刚打完仗嘛,国家手里的荒地也多,就给农民大量授田,特别是给有军功的战士授田。

这么一来,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国家给的土地,那你对人头征税和对土地征税,其实差不多。

而且当时国家也算风调雨顺,老百姓过得不错,没灾没荒的,日子也就这样过下去了。

可是,后来太平时间久了,问题就来了。

那就是农民开始失去土地。

这里面,当然有农民个人的原因,比如家里穷,碰上丧葬嫁娶这种急事,就只能把地卖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豪强地主兼并,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想方设法地把农民手里的地搞到手。

农民没了土地,那不就没有收入来源了吗?

可是国家不管你有没有地,还是要跟你收人头税的。

这个时候,摆在农民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到豪强庄园里成为农奴,要么就干脆流浪,成为流民。

这两条路,对农民个人来说,都算个生存的法子。

可是站在帝国角度再看看,那对于国家来说,那可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第一条路,农民都成了农奴了,土地也都在豪强手里了,豪强的势力可不就越来越强大了?

第二条路,农民成了流民,不但没法收他们的人头税,更重要的是,社会会变得动荡不安。

西汉末年的绿林起义、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背后的力量其实就是流民。

当朝廷没能力镇压流民时,谁来扛起大旗?

就是那些豪强。所以,豪强就名正言顺地有钱、有兵、有地。

而且朝廷还不能动豪强,你动豪强,谁来镇压流民呀?

我们看历史会发现,大汉帝国,是亡于豪强而不是农民起义。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在汉初实行的减税政策。

11 阅读:2219
评论列表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