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智力超群、高智力潜能背后的科学事实
Nicolas Gauvrit
法国里尔大学认知科学专业讲师
近年来,高智力潜能(HIP)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HIP概念的普及,人们对于高智力潜能的认识也逐渐深入。然而,背后隐藏的科学现实却是复杂的。高智力潜能人群与常人之间有什么差异,对个人生活有哪些影响?高智力潜能与人格特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否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
高智力潜能人群的智商要高于平均水平,其门槛通常为130。
zebra、天才(surdoué)、早熟(précoce)等词汇在法语中颇为常见,但它们各自的定义与高智力潜能无关。
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相较于常人而言,高智力潜能人群会显得更为敏感,也更不快乐,但科学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
唯一能够区分高智力潜能人群与常人的人格特质便是开放性,其中包括好奇心、想象力和对不同道德价值观的理解。
高智力潜能的测试并不是非做不可:在某些情况下,知道结果有助于人们理清状况,但有时,人们会将其视为应对一切问题的挡箭牌。
近年来,关于高智力潜能(HIP)的讨论和辩论引起了广泛关注。2011年,法国电视一台(TF1)开始连载同名电视剧,并以一位智力高于常人的调查员为主角。自那之后,这一术语开始变得更为流行。随着话题热度的不断攀升,与高智力潜能相关的测试数量也开始成倍增加。高智力潜能几乎成为了一种流行风尚,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幻想。然而,高智力潜能的背后也不乏一些科学现实。
01
“高智力潜能被定义为智商高于平均水平”:正确
普通人的平均智商通常在90至110之间,高智力潜能人群的智商则超过130,位列全球前2.3%。“高智力潜能”一词强调了“潜能”,即高智力潜能人群有望因智力超群而取得巨大成就。然而,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并非板上钉钉的事实。科学文献有时更倾向于使用“高智商”一词,因为该词仅用作描述,不像“高智力潜能”含暗示成分。
02
“zebra、高智力潜能、天才、早熟是一个意思”:错误
有不少词汇都可用于描述高智力潜能,涵盖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法国教育部喜欢用“早熟”一词来描绘少年老成的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这些学生并不老成,只是比一般学生更有天赋而已。人们的认知能力曲线在25岁之前将持续上升,然后趋于平缓。只不过高智力潜能人群的平缓水平要高于平均水平。法语中的“surdoué”一词往往表示一个人因天赋过高而出现社会问题和行为偏差,但事实并非如此。加拿大法语经常使用“douance”一词来描述那些极具天赋的人。心理学家Jeanne Siaud-Facchin率先使用“zebra”一词来描述一种混合了高敏感、焦虑和情感障碍的现象,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引用,但在科学界却鲜少出现,因为它与高智力潜能的定义并不相符。
图片来源:PI France
03
“智商测试是了解某人是否属于高智力潜能的唯一方法”:不一定
智商测试是智力研究中最常见的工具。然而,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还不够充分,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例如,美国心理学家Joseph Renzulli创立了三环模型。专家们一致认为,高智力潜能是指在智力领域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而智力是核心要素。但问题是,哪些人格特质能够开发这种潜能?Renzulli提出了另外两个补充要素:一是创造力,即能够提出原创想法的能力;二是动机,他称之为对目标的投入程度:如果一个人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同一件事,就不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法国里尔大学认知科学讲师Nicolas Gauvrit认为,三环模型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具体的指标难以量化。
04
“高智力潜能的人生更为艰难”:错误
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相较于常人而言,高智力潜能人群会显得更为焦虑或敏感。但科学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许多研究和数据显示,高智力潜能人群并不比他人更为焦虑或敏感。Gauvrit及其同事对26万人的样本数据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关注各种情绪紊乱及日常问题。总的来说,高智力潜能人群与他人别无二致。即便存在差异,通常是高智力潜能人群占据优势。毕竟,智力作为一种有利资源,可以帮助攻克人生挑战。当然,生活难免一帆风顺,但研究表明,高智力潜能带来的优势要多于挑战。
什么是高敏感?
高智力潜能人群并不见得就比常人更为敏感。敏感的人对情绪或身体刺激的反应更大。例如,他们会注意到环境中的微小变化,或对艺术品产生强烈反应。每个人的敏感度上都存在差异。
“高敏感”一词用来描述那些处于敏感度顶峰的人。这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这些人更加细心,但另一方面,他们的情绪更为强烈,也更难管理。同时,高敏感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因此,高敏感并不是一种疾病,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它作为一个风险因子,确实会导致更多的情绪问题。
不过,高敏感与情绪化属于不同的人格特征。敏感会导致情绪的产生,但敏感的人也可以很好地管控强烈的情绪。情绪管理不善与高敏感无关。事实上,高敏感人群的情绪调节能力通常很强。与其他人格特质一样,敏感性也是可以测量的。
05
“高智力潜能只是个噱头”:错误
唱反调的人认为,高智力潜能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噱头罢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智力的分布是连续的,智商分别为125与135的两个人可能不会表现出太大的差别,因此,把门槛设为130似乎有些武断,但这并不能否认差异的存在。这就好比身高:如果说身高只要超过1.95米,就属于“极高”,似乎颇为武断。但是,如果说身高1.95米的人没有任何特别之处,那就错了。他们在人群中更为突兀。因此,差异的确存在。虽说这有时会让人感到格格不入,但并非无法控制的情形。
06
“高智力潜能人群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不确定
没有任何人格特质可被用于判断某个人是否具备高智力潜能。然而,在心理学传统认为的五大人格特质(外向性、尽责性、开放性、宜人性、神经质)中,开放性的确能够凸显高智力潜能人群的不同之处。这一特质不仅包括好奇心,还包括发现新事物的欲望、智力开放性、充分的想象力、理解不同道德价值观的能力等。平均而言,高智力潜能人群在这一人格特质上得分较高。在其他四个主要特质(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和尽责性)上则没有显著差异。
07
“有必要知道自己是否为高智力潜能人群”:错误
高智力潜能的测试并不是非做不可。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对此都十分谨慎,也不会在心生疑虑时急于进行智商测试。因为,测试结果的好坏会对个人产生影响。当坚信自己是天才的人看到相反的测试结果,可能会就此一蹶不振。此外,一旦被证实为高智力潜能人群,人们很可能会将其视为应对一切问题的挡箭牌。因此,智商测试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好在了解动机后再做决定。例如,对那些想要从事智力相关工作的成年人而言,智商测试可能会有所帮助。就儿童而言,如果在学校遇到问题,或是计划跳级,那么智商测试结果也许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不过,即便是在这些情况下,智商测试也并非绝对必要,它更多是起到一种暗示效果。法国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智力潜能既不是跳级的先决条件,也不是自动跳级的理由。
作者
Sirine Azouaoui
编辑
Meister 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