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之后从华东地区一路北上意图和华北地区的日军会师从而切断中国东部地区的大动脉。在这一战略意图的背后,徐州地区作为交通要道和战略枢纽成为争夺的重中之重,作为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儿庄也成为了中日军队争夺的关键点。台儿庄会战由当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统一调度,而此时蒋介石担心战局辗转反侧惴惴不安并且亲自奔赴台儿庄面见李宗仁问他对此次战斗有没有把握。李宗仁见状坦然道:“委员长请放心,只要补给充足我就可以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
愁云惨淡万里凝
蒋介石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此时国民党内也可以说得上是内外交困。
在1937年淞沪会战之前,蒋介石因为西安事变等原因终于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时间国内舆论欣欣向荣,大家都乐观的认为当中国内部停止内战团结一致对付日军的时候,小小弹丸之地自然是不在话下。
淞沪会战就像是一记清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国人的脸上,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可谓是精锐尽出但是依然没有挡住日军进攻的步伐。在淞沪会战之后日军一路突破到曾经的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接连的作战失败和巨大伤亡牺牲让当时一部分人又开始摇摆起来。
当时国民党内低调俱乐部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蒋介石的宣战政策是错误的,就不应该和日军发生这种冲突,双方还是应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对于蒋介石来说此时外有日军强敌环伺,内有政敌虎视眈眈,外忧内困苦不堪言,他和当时的中国真切的需要一场对日作战的胜利来提振国民士气巩固自身地位。
捉襟见肘的第五战区
在台儿庄战役前夕,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又接到了一项任命,蒋介石让他去兼任了安徽省的省主席。李宗仁一开始是不想要这个职务的,第五战区这个摊子已经让他分身乏术,在接下这样一个位置他也没有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但是此时原来的安徽省主席已经离任,蒋介石认定了李宗仁,而且自己的左膀右臂白崇禧也劝他接受这一任命,于是李宗仁又成为了安徽省的省主席。对于李宗仁来说,职位增加了但是他的问题却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李宗仁现在最缺的就是人。第五战区目前的主要战斗力就是李宗仁带出来的部分桂军和一些西北军,总体战斗力水平偏低。此时国民党军队也有一些青黄不接,教导总队和税警总团这种精锐部队在上海和南京折损的差不多了,蒋介石也是将少有的精锐部队汤恩伯军团(关麟征部和王仲廉部)划给李宗仁指挥。有了汤恩伯军团兜底,李宗仁还是觉得腰杆不硬,这时候老伙计白崇禧给他打来了电话。
白崇禧在电话中问李宗仁川军邓锡侯、孙振部如今第二战区和第一战区都不愿意接纳,他第五战区愿不愿意要这支部队。
李宗仁一听有兵来,哪管什么部队你能来就行啊。于是邓锡侯、孙振部的川军几经周转来到了第五战区李宗仁麾下。这群川蜀汉子对于李宗仁能够接纳他们非常感激,表示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实际上后来正是由于川军王铭章师长在藤县的死守才有后来的台儿庄大捷。川军虽然之前在四川一省之内常年混战,但是有一说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之前恶名昭著的杨森、被称为水晶猴的邓锡侯还是劣迹斑斑的唐式遵,这些人在抗击日寇这件事上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支撑李宗仁打赢台儿庄的还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就是老西北军一脉。当年冯玉祥带领西北军打响了名号,宋哲元当初在华北拥兵十万俨然也成了一方诸侯,但是没有几年都分崩离析,冯玉祥已经告别军队,宋哲元也黯然归乡,但是老西北军的底子还在和日本人继续奋战。在台儿庄之战中,老西北军三个人:孙连仲、张自忠和庞炳勋这三个人成为了中流砥柱。
张自忠将军之前在华北吃了日本人的暗亏,被老百姓骂成国贼汉奸,蒋介石也将其免职调离军队。李宗仁此时手中缺兵少将,急需一个能统兵打仗的干将,既然手中大多是西北军那么张自忠就是一个上好的人选。于是李宗仁向蒋介石提要求,我知道委员长囊中羞涩那我只跟你要个人不过分吧,我就要张自忠。蒋介石思忖片刻也答应了李宗仁的要求,就把张自忠放回了原部队中。都说士为知己者死,回到部队的张自忠对李宗仁感激不尽,对于李宗仁的战略指挥他总是不折不扣的去完成。哪怕是让他去解救自己当年的西北军宿敌庞炳勋,张自忠也亲自带兵执行。
台儿庄战役获胜之后,蒋介石曾经非常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己派出如此多的精锐部队不能取胜,反而是李宗仁带领一众杂牌部队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件事可以说困扰了蒋介石几十年,一直到他败退台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