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寒夜,罪恶突袭。李某勇因生活不顺,竟起报复同学李某甲的恶念,持凶器闯入出租屋,瞬间,两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消逝在血泊之中。
李某甲和室友刘某某,两位满怀憧憬的幼师,被残忍剥夺生存权利,其状惨不忍睹,令人痛心疾首。

2024年10月,一审宣判李某勇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以为正义落定,他却上诉,以患精神疾病和否认杀人预谋为由,让案件走向成谜。
2025年2月19日二审开庭,庭审现场凝重压抑。受害者家属满脸悲戚,眼中满是丧亲之痛与对正义的急切渴望。
李某勇再提“精神疾病”,这一争议点贯穿一审二审,成为案件关键。
一审时,辩护方坚称其有精神问题,妄图减轻罪责,家属愤怒反驳:“这是逃避制裁的谎言!我的孩子被他残忍杀害,怎能容他用这种借口脱罪!”法学专家指出,精神鉴定程序稍有差池,便可能影响判决公正。

令人欣慰的是,一名遇害女幼师将被申报见义勇为,家属也在民事诉讼中提出合理诉求,期望为亲人争得尊严与权益,也盼引起社会对这类悲剧的重视。
此案引发广泛关注与思考。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社会治安,如何强化公共安全保障、预防暴力犯罪,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李某勇因生活不顺走向极端,凸显其心理脆弱扭曲。
生活中,我们应多留意身边人情绪,远离负能量的人。社区、学校、单位等也需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及时干预潜在心理危机。
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守护社会和谐稳定,让正义之光普照。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评、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