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上大学,17岁读中科院,母亲撂下狠话: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历史系小狼 2024-12-13 15:20:12

神童早岁

1985年,在中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魏永康这个名字首次被登记在户籍上,与此同时,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这位未来的神童。出生后不久,魏永康就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迅速成长。

魏永康的父亲经常在晚饭后,坐在破旧的沙发上,手里拿着当地的报纸,而小魏永康则好奇地爬到父亲的膝盖上,指着报纸上的汉字让父亲一一为他解读。他的母亲,曾学梅,也不遗余力地在白天教他识字,用手绘的图画卡片教他汉字,每一个卡片上都写着一个大大的字,旁边配以生动的图画。

令人惊讶的是,魏永康在两岁时就能够认出1000多个汉字。他的这种能力在亲戚聚会中成为谈资,亲戚们经常测试他,拿出书本指着文字询问,而他总能脱口而出正确的读音和意思,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魏永康的学习能力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四岁那年,他的学习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汉字学习。在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教材和参考书,从数学到科学,从语文到地理,几乎涵盖了初中所有科目的知识。

跳级奇迹

1991年,8岁的魏永康直接进入了县属重点中学,这在当时的学校和县城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开学那天,他穿着一套略显宽大的校服,跟着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同学一起走进教室。他稚嫩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不少同学都忍不住回头看他。老师点名时,当听到魏永康的名字与年龄对应时,班上的学生更是私下窃窃私语。

魏永康的课程适应得很快,课堂上,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笔记工整,反应敏捷。数学课上,当老师提出复杂的方程式时,他往往第一个举手,准确无误地回答问题;物理课上,他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常常让老师也赞不绝口。

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中,魏永康的成绩几乎都是名列前茅。每次发榜,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最前面。数学竞赛中,他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让评委惊叹。

在生活上,魏永康显得比同龄人更加单纯,课余时间里,他常常一个人埋头做题或者看书,很少参与同学之间的其他活动。有时候,同学们会叫他一起玩球或聊天,但他总是微笑着摇摇头,说还有一些题没做完。有些年长的学生对他既好奇又佩服,私下里会模仿他的学习方式,希望自己的成绩也能有所提高。

到了13岁时,魏永康参加了高考,并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老校长提起他时满是自豪,说学校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是件幸事。魏永康的成绩单也成为老师们用于激励其他学生的重要材料。

母子共学

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曾学梅始终站在他身后,为他的学习和生活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她从早到晚忙碌于家务,确保家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只为让魏永康专注于学习。家里的饭菜几乎每天都按他的口味准备好,书桌总是保持干净整洁,他的书本、文具也由母亲一一整理妥当。所有的琐碎杂务,曾学梅都主动包揽,她不允许任何事情干扰魏永康的学习。

魏永康上高中时,学习任务繁重,课业压力很大。为了节省他的时间,曾学梅亲自为他端饭到书桌旁。有时候,为了不影响他边吃饭边看书,她甚至会直接喂他。晚上,魏永康常常学到深夜,而曾学梅总会坐在一旁,或是缝补衣服,或是整理第二天的用品,直到魏永康上床休息。

魏永康考上大学后,母亲的付出并没有减少。湘潭大学离家较远,但曾学梅坚持随他一同搬到学校附近,继续照顾他的生活。每一天,她都会早早起床,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为魏永康准备三餐。中午,学生们去食堂排队,而魏永康的饭盒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母亲送饭的身影成了校园里熟悉的一幕。

在宿舍,魏永康的生活用品也由曾学梅悉心打理。从洗衣服到整理床铺,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遇到天气变化,她还会特意提醒他加衣或带伞。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魏永康几乎不用为生活琐事操心。然而,这种全权代劳的方式也逐渐显现出影响。他很少动手做家务,甚至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熟悉,比如如何洗衣服或如何简单做饭。

曾学梅的陪读方式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有人佩服她的毅力,认为她为儿子做出了巨大牺牲;也有人提出疑问,担心这种方式会让魏永康缺乏独立性。面对这些声音,曾学梅并未多作回应,她认为儿子的学业最重要,只要他能专注学习,其他都可以放在一边。

独立与挫败

2000年,魏永康以优异的成绩从湘潭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入硕博连读项目。对家人和熟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作为从小被高度关注的“神童”,他的下一步选择备受期待。然而,与之前的求学经历不同,这次他选择独自前往北京,拒绝了母亲曾学梅继续“陪读”的提议。

初到北京,魏永康住进了研究所的宿舍。研究所的生活和他以前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不仅学术压力大,而且需要面对许多生活上的琐事。他的室友回忆说,刚来的时候,魏永康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太熟悉。他常常不知道如何洗衣服,衣服堆积在角落里,直到实在没得换了才匆匆拿去宿舍楼下的洗衣机。他不太会使用洗衣机,有时候干脆直接手洗,但由于缺乏经验,洗出来的衣服总是带着洗涤剂的残留。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饮食习惯。魏永康基本上不会做饭,每到饭点,他就去研究所附近的小餐馆随便点一些吃的。时间长了,餐馆老板也认得他,笑着问:“又是蛋炒饭?”而魏永康只是点点头。

学术方面的挑战对魏永康来说更加严峻。研究所的课程和项目任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然而,他在这方面的适应显得十分吃力。习惯了课堂上老师明确的讲解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后,他很难独立处理复杂的研究任务。

2003年,魏永康最终因为研究进展不理想,加上无法适应研究所的高强度学习模式,被中科院劝退。这一消息传回家中,曾学梅得知后,几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她急忙整理了简单的行李,坐上前往北京的火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儿子,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到了北京后,曾学梅直接去了魏永康的宿舍。她推开门,看到了一个面容憔悴的魏永康,房间里凌乱不堪,衣服、书本和快餐盒散落各处。魏永康坐在床边,低头无言。曾学梅见到这一幕,情绪立刻失控,站在宿舍门口就大声责骂:“这么好的条件你不学,我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她越说越激动,指着楼上的阳台冲魏永康喊道:“你还有脸活着?你从楼上跳下来,死了算了!”

宿舍里的其他室友见情况不对,赶紧上前劝阻,其中一个连忙拉住魏永康,防止事情失控。曾学梅的情绪在一阵哭喊后逐渐平复下来,但整个宿舍的气氛依然沉重。最终,魏永康和母亲收拾好东西,一同离开了研究所,踏上了回家的路。

反思与新生

母子俩回到老家后,气氛变得格外沉默。魏永康搬回了自己的房间,而他的母亲曾学梅则开始着手整理家里的环境。虽然两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几乎没有交谈。家里的日常生活似乎陷入了一种机械的循环,只有柴米油盐的声音打破了安静。曾学梅开始反思以前的做法,决定从最基础的地方重新培养魏永康。她不再像从前那样事事包办,而是尝试让他接触一些生活中的琐事。

除了家务,曾学梅还鼓励魏永康多与同龄人接触。她主动邀请附近的邻居家孩子和亲戚家的表兄弟来家里做客,大家一起聊聊学校的生活和未来的打算。魏永康逐渐开始融入到这些交流中,也慢慢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

到2005年,魏永康的生活已经回归平静。他早上7点起床,穿上简单干净的衣服,准时赶到华容县人大上班。上午的工作结束后,他会回家吃母亲做的午饭。下午,他的时间自由支配,有时候会到书店看看书,有时候会在家陪母亲聊天或者帮忙整理家务。

三年后,魏永康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2008年10月1日,他与湖南大学毕业的邵阳市隆回县女子付碧喜结婚。这场婚礼并不盛大,但却充满温馨。家人和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大家为这对新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曾学梅忙前忙后,招呼来客,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婚后不久,魏永康和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两个月大的孩子白白胖胖,特别讨人喜欢。

婚后的生活安定而充实,魏永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和工作上,虽然没有了从前的光环,但日子过得平和而真实。他的妻子付碧是一位细心的伴侣,夫妻俩互相扶持,共同经营着小家庭。2021年11月9日,一个令人惋惜的消息传出,魏永康因病离世。

参考资料:[1]陈国忠,贺文兵,冯珊.“神童”魏永康沉浮录[J].北方人,2006,0(3):16-17

0 阅读:0

历史系小狼

简介: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历史系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