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升级!中国打响经济保卫战!社融剪刀差扩大?中国如何应对?

樱狼全球说 2024-06-16 18:14:43

中国现在的货币情况,到底如何?

中国货币运行情况,到底如何?

5月份的社融数据公布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简单分析了5月份的社融数据,并且简单提到了剪刀差的问题。

然而由于篇幅所限,关于M2-M1的剪刀差并没有说的特别详细。

所以今天,我想基于目前的社融数据,谈谈中国M2-M1的剪刀差问题,说说现在的资金,是如何在社会上流动的,流动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上面这些话题。

M2-M1剪刀差,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问题?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张图,其中M1-M2的剪刀差是-8.6%,也就是说,中国的M1增速是小于M2增速的,这个差值,就是剪刀差。

M2-M1剪刀差扩大

这说明了什么呢?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的常识,当M1小于M2,那么就是所谓的“负剪刀差”,这就意味着市场对实体经济表达悲观。

反映到社会现实,就是生意难做,投资机会减少,老百姓存钱的欲望和意愿增加,经济活力较弱,更多资金流入金融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看出,这显然和我们之前说的“通缩”有点类似,而经济学理论也表示:当M1小于M2的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那么就意味着进入了“通过紧缩”的状态。

而从数据来看,我们从2018年左右,确实就进入了M1-M2大于0的状态,而2018年以后,包括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和之前的状态都是天差地别。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摩擦增大,关税壁垒的增加,意味着中国需要转变发展的思路,转变国际战略格局,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中美贸易战开打,直接导致中国外部利空加剧。

再加上疫情和美联储2022年加息,开启的美元加息周期,才是中国经济,最近几年走的那么艰难的原因。

所以,中国经济的M1-M2的负剪刀差扩大,主要原因是外部利空扩大,叠加疫情的突袭,国内的房地产行业走弱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三大因素,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社融和货币流通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中国货币真相:社融下滑,剪刀差扩大。

首先,今年前5个月的新增社会融资是14.8万亿,新增贷款11.14万亿;而5月份M1下降4.2%,M2增长7%。

M1和M2同比增速走弱。

解读一下,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货币的供应量是在减少的,M2这种7%的增速,在历史同期都是属于绝对的地位。说明央行放水的意愿,并不强烈。

不仅如此,社融-M2也存在了剪刀差,M2的增速回落,是高于社融的,这就意味着,政府在积极的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老百姓的投资和消费举动,却在降低。

举个例子,我们都说要刺激经济,但是老百姓却不愿意买房,或者说没有钱买房。虽然我们依然去网购,去旅游,去消费,但是这些其实都只是“小钱”,相比买房动辄上百万的资金来说,就算旅游花了钱,但是也带动不了多少GDP。

老百姓不愿意花钱,2023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又有9.6%的同比下跌,这些GDP就得有人来补充,所以财政部去年年底突击发行了1万亿特别国债,弄了几百几千个项目去建设。

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转向投资重大战略项目

而今年,财政部又发行了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老百姓不消费不买房的情况下,补充投资和基建带来的GDP缺口。所以我们才看到,M2的回落速度,是高于社会融资的。

但是,这样做就真的对了么?其实未必,政府发债去追加投资支撑社会融资,其实只能治标,但是却不能够治本。

政府发债应对,但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政府虽然发债,但是这些钱,其实还是来自于老百姓,只不过是居民的存款,通过国债这个形式,变成了财政部门的存款。这也会导致市场货币流通回落。而这对于银行的业务,比如商业房地产贷款,消费贷款等等贷款业务来说,也是冲击。

银行息差持续降低

毕竟,银行主要就是吸收存款,然后高利息放贷的一个机构,吃的是息差,现在息差不断缩小,而贷款的金额又在不断减少,那么银行又去哪里赚钱呢?

注意的是,在剪刀差扩大的背景下,M1和M2是持续下滑的,其中重要因素,就是企业活期存款的拖累,也就是企业手里面,也没钱了。

这些钱要么就是亏掉了,因为运营成本消耗掉了,要么就是贷款减少,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企业主把账户里面的现金,都去买理财了。所以M1下跌的大背景我们要知道。

M2社融同期数据

还有就是M2大跌带来的一个社会现象,因为M2代表的是社会总供给,M2少了,意味着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少了;而企业贷款,基本上说的就是企业融资扩大再生产。

居民端这边,主要还是消费贷款和买房带来的商业贷款,但是现在这部分的钱,也减少了,所以总体来看,M2是处于不断萎缩的状况。

当然,还有一种猜测,就是老百姓手中没有钱了,或者说有钱,但是不敢消费,然而吧这些钱的金额都存起来了,变成了银行存款,但是这样也不好,因为存款多了,就会变成金融空转,反而会让老百姓,更加赚不到钱。

如何破局?还得等利好政策!

从目前来看,光靠目前的循环,我们很难打破企业和消费者“没有信心”的局面,唯一的破局之路,只有更大力度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加坚定的,发展经济的决心,这不是开个会,发个文件,就有用的,而是需要让老百姓,让企业家看到效果。

房地产稳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比如央行可以直接“购买债券”,从而减缓M2的回落,增加社会货币供给的冲击,从而打开通胀上升的预期,最起码也会减少对于通缩的冲击力度,数据好看了,大家的信心也会起来。

其次,稳定货币增速,对于激发信心的好处,甚至可能大过于数据本身,所以为什么今年年年初,都在讨论“央行直接购买债券”?,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的货币政策,其实也得跟进,比如今年年初5年期LPR利率降低,但是这个要到明年年初才能够落实,对于存量房贷款而言,今年降了等于没降;而关于企业的1年期LPR利率,也需要降息带来的利好刺激。

当然,国内降息的空间,受制于中美利率差的影响目前已经不大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通过实体经济的转向扶持,来更高效,流通和刺激实体经济。

以前我们的路子是大包大揽,弄个万亿规模的计划去刺激经济,但是现在来看,目前的政策依然是“稳”。

中国经济,加油!

比如稳增长,稳需求,稳地产。宽松大概率还是方向,但是具体怎么做?其实还需要一点时间,好在最近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就要召开,中国经济的最终路子在哪里?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知道答案了。

历次我们都能够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路子,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我也相信,面对困难,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好!中国加油!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点赞、评论,赞赏。

0 阅读:6

樱狼全球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