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四川直辖市和各省头部城市竞逐。
过去10多年来,全国形成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
但是最近,国家中心城市瘦身,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得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认证。
而成都、杭州、南京则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从中可以看出,除广州外,无论是强省的省会还是欠强省的强省会,只能拼上一个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同样是省会城市,广州为什么不一样?
近年来,广州的GDP虽然被深圳赶超,但广州的综合门户地位,足以比肩北京和上海,也就是说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综合排序并没有改变。
何谓综合性门户,指的是居于国家战略要地,对内引领区域发展,对外承担对外交往、资源配置功能,代表国家开展国际交流。既然是综合性,意味着全方位的强,而非单纯的GDP一枝独秀,在国内只有北上广能担此重任。
广州
不只如此,广州的整体定位,涵盖区位、经济、产业、科创、文化、商贸、对外交往等方方面面,都足以担当“国际大都会”。
也就是说,广州不仅是广东人民的广州,更是全国人民的广州,它的地位同样能排到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的前面。
这一点,成都显然要“差得多”。
Part 02.不可否认,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成都一路高歌猛进,是全国跑得最快,发展得最好的省会城市之一。
1993年,成都GDP366亿,居内陆第12位,除了上北广渝之外,还有天津、苏州、无锡、深圳、沈阳、杭州、青岛都对成都具有领先优势。
到了2023年,成都GDP2.2万亿,居全国第7位,排在前面的只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
在川内,成都的强大更是从较强优势发展到一骑绝尘的优势,1993年,四川第二大经济体绵阳GDP114亿,成都是绵阳的3.2倍。
到了2023年,成都已经是绵阳的5.5倍!
是绵阳不争气?
否!
如果绵阳真的不争气,就不可能领跑全省地级市30多年!
成都不仅是领先绵阳。2023年,四川七大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宜宾、德阳、南充、泸州、达州、乐山的GDP总和才2.14万亿,都不敌一个成都!
四川有21个市州,成都的GDP占到了全省的37%左右。
所以,坊间戏称“成都省四川市”或“成都和其他城市”绝不是打胡乱说。
成都是靠什么做成四川的强省会和全国的超大城市的?虹吸!
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但没有像东部地区那样一强俱强,而只是成都一根独苗做强大了,其他城市就没有一个真正能打的。
2023年,四川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前70强只有一个成都!
Part 03.2020年,“一市独大”引高层关注。
2022年底,中央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其实这就是对高层提出的中西部地区要避免“一市独大”弊端的进一步细化。
当然,四川也在开始修正这种发展模式,提出支持绵阳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和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经济副中心,南充和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经济副中心。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效果还不明显,四川的经济副中心建设之路还很漫长。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中心城市”只能提高门槛!不滥发“国家中心城市”,就是为了防止“一市独大”现象愈演愈烈。
最重要的是,国家中心城市不是拼虹吸能力,而是拼辐射和带动能力!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还有华南地区的广州,都是不仅自己要好,还要带动一大片地区好,形成世界级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特别是广东,并不怕深圳从无到有大起来、强起来,经济总量超越了广州,而是广深双龙头,聚集了佛山、东莞、惠州、珠海等一大批能征善打的明星城市。
不仅在区域均衡发展上,“一市独大”的弊端很多。同样在近年来的口罩事件上,以及国际国内宏观大环境的变化,“一市独大”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
无论强省会与周边地市的城市合并,还是撤县设区、撤镇设市等城市扩容之举,都再次被叫停。
而且,中西部地区靠虹吸模式堆成的强省会,其发展质量也远远无法与东部地区的龙头城市扛鼎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地位相比,故难以体现“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担当。
Part 04.从《四川省情》发布的数据,看看成都与与10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杭州)相比,发展质量如何?
比经济总量!2023年,成都GDP2.2万亿元,略高于杭州、武汉、天津、东莞,但仅为上海的46.8%、北京的50.5%、深圳的63.9%,广州的72.3%,重庆的73.0%。
比经济质效!2023年,成都人均GDP仅为10.3万元,大幅低于北京20.0万元、深圳19.5万元、上海19.0万元,仅为广州、杭州的64%;与武汉、天津、东莞也有差距;在10个超大城市中明显靠后。
比企业带动能力!成都本土的世界500强企业只有3家,杭州是8家、广州有4家。
比科技研发投入强度!2023年,成都的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3.8%,北京是6.0%、深圳是5.8%、上海是4.4%、东莞是4.1%、杭州是3.9%。
比重大技术创新平台!2023年,成都国家重点实验室仅为12个,北京是77个、上海是41个、武汉是34个。
在10个超大城市中,成者排第8位。技术成果流出比例较高,2023年成都技术合同输出额1509.6亿元,远大于吸纳额951.9亿元,而同期深圳输出额1229.6亿元、吸纳额2781.4亿元。
比人口综合承载能力!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85元,仅高于重庆(71.7%、37595元),在10个超大城市中均排第9位。
比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仅78.1%,分别低于深圳、广州、重庆、东莞19.7个、12.3个、10.9个、10.7个百分点,甚至较全国平均水平仍低8.7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平方米,处于10个超大城市中的下游水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域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更无法与北上广深和东莞、杭州等超大城市的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相比。
成都的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等老五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程度最高,2023年达到7537.6亿元,占全市GDP总量比重超过1/3;地均GDP达到17.9亿元/平方公里!
老五区分别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城市新区,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新津等中心城区其他区域,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等郊区新城的6.6倍、8.0倍、44.8倍。
这一现象说明成都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连对辖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都有限,更不说带动整个成都平原乃至全省了。这也说明了四川必须充分发展省域副中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同时,成都虽然有2.14千万的常住人口,占据了全省的25%以上。4个四川人就有1个是成都的。但市域空间人口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当前,老五区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约1.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集聚规模、密度超过空间承载能力,“大城市病”逐渐凸显,规模效益逐渐减弱。
郊区新城人口密度低、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3年常住人口密度为543.7人/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市水平(1493.1人/平方公里)。
成都
这也说明成都自身的发展并不充分并不平衡。成都,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是摊大饼似的大起来了,并没有真正强起来。只能算大省会,不能算强省会!综合发展质量在10个超级城市中比较靠后,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就更大。
Part 05.成都落选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对一个地区发展模式、发展质量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结果。从而也说明任何一个省份,靠“一市独大”都无法推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
这对成都来讲,也是好事,只有正视差距,不回避、不浮躁,敢探索、敢创新,为全省发展大局多贡献,担起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特别重任,从与省内城市抢资源变成为全省创造资源,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共同做大做强,就是一个值提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尊重和热爱的城市。
只要做到这些,是不是国家中心城市都不重要了。
小编,告诉你个秘密,写文章如果想赚足流量,那只有贬低天津才能够不被抨击,都会随着你说。
说尼玛呢,西部那么大面积,你咋不来均衡一下?[笑着哭]
小编尽瞎喷,啥都不懂,还有勇气写文发稿。
瞎几巴说,不强省会,国内外500强,外资企业有几个会到下面的地市去?每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毛主席都讲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四川照搬照抄东部沿海不一定能成功,东部沿海能发展是站了天时地利人和。北京那么牛逼河北带起来了吗?连天津都带跑偏了,重庆是直辖市,下面的区县也没带起来。再说说西部哪个地市发现的很好?不要成天张口就来,砖家。
这口气,小接怨妇类韓棒假耿享四十七度爬一万坎的可怜虫绝望哀鸣,去跳向空卫
人类发展顺其自然,小编你别比这比那的,管你什么事,你为国家出了多少贡献能力??
没写的了,国家统一布局,统一规划
国际中心城市不是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