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及体制内报考深度指南(地域篇——新人在哪里生活会更幸福)

明窗邀华月 2019-12-26 23:47:23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

下图是近年百度搜索就业指数,显然,形势有些严峻。

 

在这种形势下,参加体制内各种招考以获得就业机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一种常态。

现在国考、省考的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除参加公考外,各省市事业单位的招考报名人数,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数字。

据说,没有继续读研的大学毕业生,90%以上都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制内招考。

其中,很多人难免处于一种盲目的跟风状态。

对自己报考单位的性质与工作特点,以及这份职业一旦获得后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发生如何的改变,缺少一个基本的预期。

  

所以,本指南将分几个方面介绍一些情况,便于你作出选择。

今天讲第一个问题,地域的选择。

首先,我的先阐明一个个人观点。体制内其实很适合普通人就业。

其次,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可以过得精彩。

再次,刚毕业的年轻人看了本文的建议可能会想笑,但我告诉你,35岁的人回头来看,可能会想哭。不信你收藏起来以后看。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又愿意报考进入体制内工作,那么你一定要清楚,你一旦考入体制,正式工作后,就会发现,今后的生活质量,其实跟你最初的地域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从某些角度说,选择大于努力,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介绍一下,其实体制内大部分人员流动性并不大。以地级市为范围划分的话,很多人基本上没有调离过。

而且现在在职公务员不能报名参加新的公考。入职后有最低服务年限5年,5年内不能辞职只能辞退,辞退后几年内也不能参加公考的。

正因为如此,一考定终生的说法,其实更适合公考。

所以,如果你家里没有过硬的资源,能将你随意调来调去的话,如果你不想过几年又纠结是不是要辞职然后再去重新报考或追求自我的话。

那么,请一定首先注意这个问题:体制内新人选择哪类地域就业,今后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的概率将会更大?

答案就是,从比例上看,体制内新人生活质量最高的,是三线城市,以及个别房价不高的二线省会城市。

这一点可能有些颠覆大家的传统就业观。

毕竟,象牙塔里的热血青年,向往的是一线城市的繁华。

梦想是在高层级的平台上大施拳脚,指点江山。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中最大的现实问题,就在于房价。

这里城市可以直接按行政级别划分。一线城市不谈,所有的副省级城市中,没有一个房价不高的。

正厅级省会城市中,房价大多也高,所以正厅级的地级市就是我所指的三线城市主力。

下面谈谈原因。

与IT、经贸等热门专业就业地域总是集中在几个城市群不同,很多人离开那几个城市群,就基本找不到高薪的工作。

但在体制内,就说一省之中,收入方面基本没有特别悬殊的差别。

曾有统计,中部某省,省会与该省经济最落后的地级市相比。省会城市同级同岗公务员的工资是那个地级市的1.5倍。也就是收入多出50%,但省会的房价是那个地级市的4.2倍。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普遍,比如上海公务员工资很高,但同级同岗公务员与很多地级市公务员相比,也就是2倍到3倍左右。而上海的房价与那些地级市相比,我能找到差10倍的信不信?

大家生活,终归离不开房子。

尤其是职场新人,就业后,成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成家,房子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体制内的新人,毕竟很少有副业,靠工资和家庭资助买房,在三线城市,比起一线二线城市来要容易太多。

要知道,省下的差价,就是你今后的生活质量。

我们来做道数学题。

以那个省会与地级市为例,工资比1.5:1,房价比4.2:1。如果假设省会一个科员一年总收入能买5平米(可能很多省会还达不到5),那个地级市的科员一年的总收入就能买14平(这个14也偏大,目前看多数在7-12之间)。

同样是100平的房子,对应地级市科员7.1年总收入,对应省城科员20年总收入,这还不包括贷款利息差。

显而易见,地级市的科员,今后的生活质量会更有保证。

说完房价因素,再说房价之外的综合因素。

因为说起房价,有人会说,那县城房价更低,怎么不说去县城的体制内更幸福。

其实,如果你真是能考入本乡本土的县城当公务员建设家乡,那确实也蛮不错的。

但综合起来,地级市的很多优势是县城不具备的,特别对于报考的外地人而言。

第一是城市建设。经过08年4万亿拉动内需的大建设,目前国内大部分地级市的市政建设都上了一个档次,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方面,享有城市生活的一切光鲜靓丽。

第二是交通便利。除开西北与西藏,绝大部分地级市都通了高铁、高速公路。多数地级市坐高铁去省会以及省会机场应该在4小时以内,不少地级市还自己有机场。

这意味着你今后旅游,远行,探亲访友非常便捷。想想你买房比省会的同行要少花十多年的工资,还不赶快去远方看看。

第三是教育资源优质。足以满足普通家庭的教育需求。

别看各省会的名校高考高分段比较多,真实的原因在于,各地初中尖子生集中去往省会读书。

其实,除了竞赛资源确实高度集中在省会外,在以高考为目标的中学教育上,省会的教学质量并不比地级市强出多少。

道理很简单,各地尖子学生说走就走了,各地优秀的老师却不能说走就走啊,不信你调去省城试试。

但,各地的优秀教师,却往往容易往地级市里集中。

所以,地级市的教育资源,足够满足你子女从小学到高中的需求了。

第四,是职业成就感方面。地级市的职业晋升空间虽然不大,但比县里强。在县以下体制内工作,“副科病”是大多数人的天花板。

但在地一级,天花板会高出一些。

另外,县以下的基层,乡土观念相对浓郁,新入职的外地人去工作,可能会有些七七八八的困惑,当然只是可能啊,并不绝对。

而在地一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增多,风气方面相对好些。当然比一线城市,比省会城市,一般又差点。

这就是我对体制内新人报考的地域推荐。

如果你本身不是大城市的人,如果你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如果你愿意享受普通人的生活,那么选择去地级市的体制内就业,应该是性价比最优的。

同时,能选择在自己本省的地级市,甚至自家所在地级市,都是加分项。这意味着你可更好的得到父母照顾,今后更多的回馈亲恩。

很多年轻人看见我推荐三线城市就业会笑,

因为大家认为大城市资讯更发达,资源更丰富,机会更多,能在大城市立足并发展会更有面子。

 

该怎么说呢,生活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面子的。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真到了一个房价友好的地级市体制内工作。

你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你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做你自己的事情,钻研你自己的乐趣。

也许,你能谈一场不必纠结于房子的恋爱,多一分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的概率。

也许,你能从容的规划自己的年度旅行路线,一年又一年。

也许,你能在并不拥挤的街头,陪着年迈的双亲,悠闲的走出慢节奏的生活。

你的人生,真的会不如在大城市里工作的人丰富吗?

以上,是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指南系列文章预告:

公务员及体制内报考深度指南一(地域篇——谋定而后动)

报考公务员及体制内报考深度指南二(岗位篇——那张你可能坐一辈子的桌子)

公务员及体制内报考深度指南三(待遇篇——谈谈那些工资外的合法补贴)

公务员及体制内报考深度指南四(提升篇——未来属于对现状不满的人)

欢迎关注 明窗邀华月:不一样的视角看体制。以上文章不定期更新。

1 阅读:57
评论列表

明窗邀华月

简介:不一样的角度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