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历史故事·第6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在世人心目中,曹操是一个多疑且狡诈的人,这与他在演义中,曾对陈宫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事,太过深入人心有关。不过,在真实历史上,曹操虽然没有令人愤恨,却同样是一个多疑的人。例如,他误杀吕伯奢一家,的确发生过,只不过事后说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表达的是一种迫不得已;再如,曹植去世后,他派人刺杀了与曹植交往甚密的少年天才周不疑,仅是因为害怕曹丕无法掌控此人,等等。
按理说,这样一个曹操,大约是不想留下任何隐患的。可是,有一个人却是个例外——曹操生前,就看出了他有狼子野心,还曾特意叮嘱曹丕要注意此人,却没有将这个人除掉,反而留下了其性命。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架空魏室的司马懿。《晋书》记载,曹操曾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那么,曹操为什么要留司马懿性命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司马懿出身于河内温县司马家族,是一个真正的世家大族,而且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还对曹操有举荐之恩。再加上司马懿本人,以及他的兄弟,都才名远扬,号称“司马八达”,这种情况下,曹操不敢轻易动他,是非常正常的。可是,当时另外一个人,出身并不比司马懿差,却轻易就被曹操处死了,他不是别人,正是出身于四身三公的弘农杨氏的杨修。也许是说,司马懿背后家族势力,应该不是曹操留下他的理由。那么,曹操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足够低调,曹操无法抓到他的把柄
司马懿虽然鹰视狼顾,生就一幅“非人臣也”的模样,后来也的确把持朝政,架空魏室,做出了不忠之事。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前,尤其是曹操生前,他向来低调隐忍,没有留下任何话柄。大家族的子弟,曹操的确敢动,但是没有作何理由就要直接把对方铲除,他却做不到,反而可能直接逼反司马家族,得不偿失。如果,司马懿在曹操麾下时,也像杨修那样恃才傲物,甚至直接揣测曹操的心思,曹操同样不会留他。
二、站对了队伍
另外,曹操之所以除掉杨修,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多疑的性格,无法容忍杨修揣度其心思之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选定了曹丕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要为曹丕铺路,可杨修却是坚持站在曹植一方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杨修被杀的原因,与周不疑被杀的原因,是相同的。而司马懿却是坚定站在曹丕一方的,所以曹操为了让曹丕更好的接手之后的事务,也要对司马懿留一些情面。
三、相信曹丕的手段
再者说,曹操虽然在选定曹丕之后,一直在为曹丕铺路,他本身却也是一个严父。例如,曹丕幼时,正值乱世,为了确保曹丕的安全,他并没有给对方安排大量的保镖,而是亲自教曹丕骑射,并让对方学习剑术,使曹丕成为了一个“高手”。在用人方面,他同样坚持这样的原则——他认定曹丕一定驾驭不了的周不疑被刺杀;有能力对曹丕造成威胁的杨修被冤杀,支持曹丕,却有野心的司马懿,他却仅是提醒曹丕注意,没有过多插手,他相信只要曹丕有心提防,一定能压制住司马懿。
后来,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的确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曹魏的事情,也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只可惜,曹操没有料到的是,曹丕仅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还算明君的魏明帝曹叡,也不长命,这才给了司马氏可趁之机。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曹操本就是个多疑之人,也就就看透了司马懿不会甘居人下,却没有将司马懿除掉,并不是因为司马懿背后的司马家族令他忌惮,而是因为司马懿没有留下把柄,选择的立场也让曹操不便插手,当然了,曹操相信曹丕的能力,也是他这样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晋书》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