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平民剧上分,古装IP新蓝海有了

影视独舌 2024-01-10 10:49:57

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近年以宋为背景的剧集渐渐多了起来。不过,《清平乐》《大宋宫词》的“宋宫宇宙”未能成势;唯一常年霸屏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在服饰名物上以宋为参照,但仍是一部对朝代选择了模糊化处理的“仿宋剧”。

目前,宋剧的创作仍在升温,或在今明两年迎来播出小高峰。

先是《清明上河图密码》改编成剧,以张颂文为首的主演阵容受到密切关注,顺便带了一波《清明上河图》的热度。它讲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小吏赵不尤一家屡破奇案的故事。去年10月开机,仍在紧张拍摄中。

另一部是以北宋仁宗年间为背景的《五福临门》,本月即将开机。这是一部女性群像剧,讲述了洛阳富户郦娘子和五个女儿在汴京创业、觅姻缘的故事。

前者的标签是“生活悬疑”,后者自定义“市井姻缘喜剧”,两部剧有一个共同点:不涉宫廷,不涉武侠,着重展现宋代平民市井生活。

以“生活向”破题,或许是宋剧试错多年后的选择。作为历史课本上“积贫”“积弱”的代名词,两宋缺乏宏大叙事,拎不出“爽感”,也就少历史正剧。而《水浒传》、金庸武侠(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以及“杨家将”“岳飞”“包公案”等民间演义传说,也已经拍了太多。

事实上,宋剧的“命运转折”发生在2022年。

以北宋为背景的《梦华录》“破圈”播出,第一次掀起了关于宋代民风民俗的讨论热潮。剧中出现的点茶、斗茶、茶百戏,助推茶文化出圈;女主开茶坊、做酒楼的创业历程,也让人忆起宋代民风开放、商贸繁荣的历史。这在其他朝代戏中前所未见。

去年以南宋为背景的《田耕纪》,凭借“种田流”叙事令人耳目一新。下田劳作、市井交易、中秋祭祖等宋代百姓的生活切面,烟火气十足,又颇具童话感。

一场参照了南宋画家马远《踏歌图》的中秋踏歌戏,热闹、治愈、悠然。

平民生活呈现出这样开放自在的图景不难理解,毕竟两宋还是第一个取消宵禁的朝代。某种程度上,处在和平时期的宋代百姓的生活状态,与现在人们崇尚的松弛感、钝感力、“躺平”哲学等不谋而合。

再加上,各朝制汉服流行了几年后,人们忽然发现,宋代人的审美是最契合现代的。唐有一种放肆的美感,美得张扬;而宋倾向清雅,朴素理性,典雅大方。宋制汉服轻便,易于出行。这就为影视作品融合宋代美学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在笔者看来,未来的宋剧至少还可以在几个方面发力。

其一,讲女性,讲创业,延伸为女性群像剧,或国潮大女主经商剧。《五福临门》就可以将爽感落在事业线上,而非局限于爱情线。

其二,深挖宋代的民间故事,“老番新讲”。《清明上河图密码》改编自冶文彪的同名小说,小说的灵感则从《清明上河图》而来。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可为平民叙事提供相当大的想象力土壤。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其三,用宋代美学、民俗风情包装现代故事。下乡文可以像种田剧《田耕纪》。饮食业发达,完全可以拍一个宋代平民版《珍馐记》;《苏东坡》里把苏轼美食家的一面拍好,也会很讨喜。如果要为黄道婆作传,宋代服饰妆容是出圈的好切点。

以宋代为背景的网文IP影视化,至今还是一片蓝海,因为宋代官职太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被纠错。有书粉直言,影视化背景设到宋朝,是自找死路。此类网文的影视化,还需创作者细心甄别。

宋剧起势还有技术支撑。《清明上河图密码》所在的拍摄地周庄,正在兴建宋代实景基地,它的目标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依托,打造国内最大的宋代实景基地。将来不仅有“横漂”,可能还会有“周漂”。

周庄数字梦工厂

现代故事的价值观移植到两宋,或许不像其他朝代隔阂感那么强烈。现实生活难寻的松弛感,保不齐会在一千年前的宋人身上找到。

【文/时一】

0 阅读:14

影视独舌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